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九章 六入處

  第九章 六入處

  

  「當正觀察眼無常,如是觀者,是名正見」何謂「正知正見」?很多人、很多宗教師都認爲他們的宗派、他們的見解,才是正知正見,問題是什幺叫做「正知正見」?各家各派的說法都不一樣,而且像我前一段期間也看到一本書,因爲他們覺得很疑惑,問我這個人的看法見解怎幺樣,當時我稍微看一下,也沒有評論什幺,後來前一個月又再有因緣的情況下,拿到他相關的一本書,關于所謂「正見」的定義,結果我一看,就覺得真的就是「順我則是,逆我則非」。藏鏡人是說「順我則生,逆我則亡」,我們一般衆生是「順我則是,逆我則非」,很多所謂的「正見」,都是站在「我的」立場、「我的」看法、「我」的認同,就叫做「正見」。

  當你符合「我」的看法的,就是對的;你認同「我」的、支持「我」的,你就是對的;如果你批評我、毀謗我、不贊同我,你就是錯的、就是邪見。一般的正見方面,如果落入「我相」裏面,就是這樣在诠釋。但是當事人都不知道、不承認,如果他知道、會承認,就不會樹立一個「我」這樣的認定叫做「正見」。所以,因爲這方面看太多了,覺得各家各派的說法,他們的正見都有各自一套,我們還是要回到佛陀是怎幺樣定義正見,參考佛陀定義的正見之後,我們再去求真求證,不是說佛陀怎幺講,我們就怎幺信,不是這樣!而是佛陀跟我們講這樣,佛陀認爲這樣叫做正見,再來就是希望大家去求真求證,只要還沒有經過求真求證的,你就要保留。

  佛陀是怎幺樣定義「正見」呢?「當正觀察眼無常,如是觀者,是名正見」五蘊、五陰或是五蘊都一樣,五陰、六入處、六界,有時候「五陰」也常常以一個「色蘊」來代表,「六入處」常常以一個「眼根」來代表,「六界」常常以一個「地界」方面來代表。所以,不管是用什幺來代表,事實上就是只要一個字就代表其他全部,這裏也是一樣用「眼根」來代表,事實上它是代表眼、耳、鼻、舌、身、意。當然,五陰、六界都是一樣。「六入處」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對外面的「六塵」,「六塵」是色、聲、香、味、觸、法。「六根」是我們身體的身、心,叫做「六內入處」,「六塵」是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叫做「六外入處」。

  內面是講我們的身心,每一個人都是透過我們眼、耳、鼻、舌、身、意的這些器官,跟外界的色、聲、香、味、觸、法接觸,然後才産生「六識」--眼識、耳識,「六識」的産生,因爲在根、塵接觸的當下,很難保持客觀如實的覺知,很難保持說「見以見爲量,聞以聞爲量」很難!在接觸的當下,都會加入你的覺受,然後又會配合一種「順我則是,逆我則非」,合你口胃的,你就貪、就抓取、就聚集;不合你意的,你就排斥、瞋恨、攻擊、逃避,這就是「識」、「六識」。當你接觸、有覺受之後,然後就去分別好不好,好的、你就要,不好的、你就排斥。因此,「六識」一樣就是隨著你的根、塵接觸,然後産生「六識」,一樣都是不斷的變化,你的「眼根」不斷在變化,「耳根」也是不斷在變化,「鼻根」一樣,你本身的身心,它是每一個剎那都是在變化。

  外面的「六塵」也是一樣,地、水、火、風、空、識,色、聲、香、味、觸、法,都是不斷地在變化。剛才上課到現在,你們「耳根」所觸的聲塵,有沒有在流動?十五分鍾前的聲音跟現在的聲音,雖然同樣有聲音,但是十五分鍾前的聲音,跟現在的聲音,它已經是早就都是不相同了,如果你的「耳根」沒有跟「聲塵」同步,就聽不到我講話的內容,因此你的耳根也是在生滅變化,你才能夠同步,也就是你要放空,如果你胡思亂想,去想一些今天下午的事情,你的耳根、你的意根,跑到其他地方去了,這時候你就心不在焉,你的「耳根」沒有同步跟「聲塵」配合,就聽不到我講話的聲音。所以,我現在的聲音,它是不斷的在剎那一直在生生滅滅,每一句、每一字,它都是即生即滅、即生即滅。當我講出之後,它就消失了;講出之後、就消失了,現在再講的,又是當下的聲音,你耳根能夠聽到的聲音,只有當下、只有現在。

  其他的,如果你不是現在在聽的,你只是回憶、聯想而已,就像今天下課之後回去,你在想今天我講的是怎幺樣的,當你再回想一些,已經不是當下的聲音了,是你的「意根」去抓。所以,一定是你的耳根要跟著同步在脈動,才能夠聽到當下的聲音,其他的眼根、色塵……都是一樣,都是以此類推。當你了解這些重點之後,後面這些就容易了解。外面的色塵,它都是不斷地在流動變化,你的身、心也是一樣,不斷地在流動變化,變化的頻率要跟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流動的頻率要一致,你才能夠聽到現在的聲音,你的眼根也是要留在這個當下,跟色塵同步在脈動,這樣你才能夠清楚看到當下的實相。

  所以,真正要能夠見法,你必須要活在當下,《阿含經》都有提到,什幺叫做「現法般涅槃」,現在要見法、現世就解脫?因爲法、聲音,只有現在才知道,整個山河大地、整個世間的一切的存在,也都只有現在,色、聲、香、味、觸、法,也都只有現在存在而已。因此真正要見法,就只有在現在;你要解脫、要成就,也都只有這一生這一世,現世、現在。

  「當正觀察眼無常,如是觀者,是名正見。正觀故生厭,生厭故離喜、離貪,離喜、貪故,我說心正解脫」眼根也是地、水、火、風組合而成,我們的眼根,它是地、水、火、風組合而成,因此它每一個剎那都不斷地在新陳代謝,我們的眼根、眼球裏面,這些血液是不是每分每秒都是不斷地在變化?,它的營養供給、氧氣供給、水分供給、血液供給,都是每分每秒不斷地在變化。所以,同樣都是這個眼球,它是每分每秒都在生滅變化的,「眼無常」就是要從界分析方面,去了解「眼無常」,再來我們眼睛不會定在同一個地方,一定會東飄西飄,除非你入深定,不然我們眼睛一定無常的飄動。如果你眼睛定在一個地方,你就看不到其他的存在。

  正觀察眼它是無常的,眼球本身也是無常生滅變化,「如是觀者,是名正見」叫做建立起正見。事實上,身體更具體的意思,你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整個身體、整個心理,它都是每分每秒在生滅變化、生滅變異,每一個呼吸,一個吸氣、一個呼氣,你身體裏面的地界組成元素,已經不相同了,一個吸氣就是一個生,呼氣就是一個滅,你的身體它的組成元素,就已經不相同了。你一喝水、一小便,都是一個生滅;你一個吃東西,一個大便,都是一個生滅,組合你身體的,這個身體已經是在變異了。

  所以,我們說生命,現在以平均值八十歲來講,但是八十歲、事實上八十年,不是一下子用跳的過去,這一條八十歲的線,也都是一點點滴滴、點點滴滴,每一個當下、每一個剎那,一直在變、一直在變,都是由每一個剎那,每一個當下的生滅變異累積而成。不要只有看到生、老、病、死就是無常,不錯!這也是無常,但這都是很粗的無常,我們要把無常看到非常非常微細的,每一個當下、每一個現在,都是一直在生滅變異,有一點一點點點的。如果以數學方面來講,整數中間還有很小很小的一半,然後再來還一半、還一半,還有非常小的,你就是要坐在很微細的剎那生滅的當下,這樣才能夠真正體會那個流體、那個流動。

  如果一個人能夠這樣,「生厭故」,你就「離喜」,事實上一個生命也是這樣,每一種現象都一定是生住異滅、成住壞空,一個最短的剎那也是生住異滅,一天也是一樣生住異滅,一年也是一樣生住異滅,只是說大小不同,這樣而已。但是,不管極大或是極小,都一定是生住異滅,而且整個存在就只有當下這一剎那,現在這樣一直開始生住異滅,變、變、變,變化上來,這一點都一直在跑、一直在跑,現在這個當下是來到這裏,當你抓住這一剎那的時候,當你抓住它的時候,它實際又已經跑走了,包括我們拍攝的「大地風雲經」的日出景象,我現在這一分鍾、這一秒鍾把它拍攝下來,但是我在下一分鍾再拍,它有沒有相同?已經不同啦!大地風雲經的日出系列,就是讓大家去看,它就是每分每秒都一直在變,我縱然拍攝下的,也是它的過去這一剎那,我們把它化爲永恒這樣而已,把這一剎那留下來,但是那個實相實際的存在,就只有在當下。

  所以,如果你一抓住,都只會抓住它的過去,抓住它的影子而已,因爲它實際的已經跑走了,你的心要慢慢回到這個當下,八萬四千個法門就是要讓你的心回到當下來。所有八萬四千法門、種種法門,都只是要讓你的心回到當下來,因爲法、真理、實相的存在,就只是在當下、只有在眼前,只有在這一剎那。如果你的心沒有活在這一剎那,你所了解的法都只是頭腦裏面的知見,你再了解什幺無常,都只是頭腦裏面的知見。我們種種法門,就是要讓你能夠把你的心拉回到現在、拉回到當下,來見法、見法。當你真正活在當下,一方面你要全然不抓,才能夠活在當下;只要你有抓,你不是抓過去、就是抓未來,你要全然的放開,才能夠活在當下,你越想抓,都只是抓到夢幻泡影。

  當你慢慢回來看到法、回到當下,只要你有抓,就會抓到夢幻泡影。「正觀故生厭離」爲什幺會厭離?因爲你再去抓都是抓那些泡影而已,因此你就會厭離那些、就會放下。「生厭故離喜、離貪」過去抓得很高興、很快樂,然後成爲境界的奴隸不知道;現在看到了,原來你在抓的都只是抓一些泡影,或是抓一些死的東西,一只蝴蝶在那裏飛,你把牠抓過來,你自認爲抓住了,但是你抓住那只蝴蝶,也會隨著你的抓取而死掉。所以,真理、實相的存在,都是活生生的活在每一個當下,當你一抓取,都是抓一些死的。當你看到這些的時候,你就會放下,因此「唯有你能夠全然的放開,…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九章 六入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