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聖賢錄易解 (往生女人第九)
慧律法師著
往生女人第九
韋提希夫人、五百侍女
韋提希。摩竭提國頻婆娑羅王的夫人。他們有一位太子,名阿阇世,因隨順調達(提婆達多)惡友的教唆,而將父王關置于七重的室內。並且限製群臣,任何人都不得前往探視。當時韋提希夫人恭敬大王,于是澡浴清淨後,以酥蜜和著面,塗抹在自己身體上,並在諸璎珞中盛裝葡萄漿,然後秘密地讓頻婆娑羅王飲食,國王于是才得以不死。後來,阿阇世聽聞此事,即拿著利劍,想要殺害其母。但爲二位大臣勸谏阻止,阿阇世于是將母親關在深宮,不再讓她出來。當時韋提希被幽禁之後,心中愁憂憔悴,于是遙向耆阇崛山,對著釋迦牟尼佛所在之處至誠頂禮,而說此言:“如來世尊,在往昔的時候,常常派遣阿難尊者來慰問我,如今我心中愁憂,世尊的威德望重,不敢請世尊相見。所以願佛陀派遣目連、阿難兩位尊者與我相見。”說完話後,悲泣雨淚,遙向釋迦牟尼佛頂禮。
這時,世尊在耆阇崛山,知曉韋提希夫人心中之念,即敕令大目犍連以及阿難,從空而來。釋迦牟尼佛本人則從耆阇崛山隱沒,而出現于王宮中。此時韋提希頂禮佛足之後,便舉起頭仰望世尊釋迦牟尼佛,世尊身紫金色,坐在百寶蓮華上,而目連尊者隨侍于左,阿難尊者則隨侍于右,帝釋梵王護世諸天,在虛空中,普雨天華。此時韋提希對著佛陀哭泣,禀告佛陀說:“世尊,我宿世以前是犯何罪,生此忤逆不孝的惡子。唯願世尊,爲我廣說沒有憂愁苦惱的世界,我當往生其處,不樂閻浮提濁惡痛苦的世界。此五濁惡世,地獄餓鬼畜生盈滿,衆多不善之事聚集。願我未來,不聞惡聲,不見惡人。于今向世尊,求哀忏悔。唯願佛陀慈悲如日,教我觀想充滿清淨善業的世界。”
此時世尊,眉間白毫放大光明,其光金色,遍照十方無量世界,然後返回住于佛頂,化爲金臺,十方諸佛淨妙國土,皆于其中顯現出來。韋提希夫人見到此勝妙的聖境之後,禀告佛陀說:“此諸佛土雖然也是莊嚴清淨,皆有光明,但我現今樂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唯願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佛告韋提希:“阿彌陀佛去此不遠,你應當一心系念,仔細觀想彼國。我現在爲你廣分別說,也令未來凡夫、修習淨土法門的人,令其得生西方極樂國土。想要往生彼極樂國的人,應當修習叁種福德。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叁歸,具足衆戒,不犯威儀。叁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導策勵衆人修行佛道。如是叁事,名爲淨業正因。”
佛又爲韋提希說十六種觀法之後,韋提希與五百侍女,聞佛所說,應時即見極樂世界廣大無邊之相,得見阿彌陀佛相好光明及二大菩薩。此時韋提希夫人心生歡喜,贊歎未曾得見如是不可思議之境界。心中于是豁然大悟,證得無生法忍。而五百侍女,則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願生彼國極樂世界。世尊爲她們全部授記,皆當往生西方淨土。往生彼國後,獲得諸佛現前叁昧。(觀無量壽佛經)
佛世 樂音老母
佛陀在維耶羅國(在今日中印度)時,其所停留的地方,名爲“樂音”。當時有一位貧窮的老母來請示佛陀,說:“生老病死,從何所來,去至何所?乃至六識、六根、五大,從何所來,去至何所?”佛回答說:“生老病死,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乃至六識、六根、五大,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譬如兩木相鑽出火,火還燒木,木盡火便滅。諸法亦如是,因緣合會乃成,因緣離散即滅,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佛陀並且爲她廣說種種譬喻,老母聞法心開悟解,證得法眼。佛陀說:“我前世發菩薩心時,曾經是她的兒子,今此老母,壽終後當生阿彌陀佛國中,供養諸佛。于往後的六十億劫,當得作佛,名“扶波犍”,其國土名爲“化作”。”(佛說老母經)
劉宋 紀氏
紀氏。句容(江蘇)葛濟之的妻子,劉宋時代的人。葛濟之是葛洪的後代,其家族世代學習神仙術,只有紀氏至心信樂奉持佛法,虔誠恭敬從不改變。有一天,紀氏正在紡織的時候,仰起頭來望見天空雲日開朗,空中清徹光明燦爛,忽然有寶蓋幢旛自西方而來,其中擁簇著一尊如來,金色晃耀,照徹雲間。紀氏因此停止紡織仔細地注視觀察,心中歡喜踴躍地說:“經典上說有無量壽佛,難道這就是嗎?”說著便頭面頂禮,並拉著葛濟之,向他指示阿彌陀佛出現的地方。而葛濟之只見到佛的半身,及諸旛蓋,不久所見的聖境就隱沒了。當時鄉裏老幼,都一起親賭此事,因此跟從她歸依佛門的人有很多。(冥祥記)
劉宋 魏世子女
魏世子的女兒。梁郡(安徽合肥東北一帶)人。她的父親魏世子(參見本書二二八頁)及兄長都修習淨土法門,而女兒也一心一意要往生西方淨土。不久之後,女無疾往生,七日後又再蘇醒過來,隨即登上高座,持誦《無量壽經》。誦經完畢後,女下座告訴父親說:“我逝去後,便往生無量壽國。在七寶池中,我及父親兄長,各有一朵大蓮華,大家都將生于其內。唯獨母親沒有,對此我感到非常地悲傷,所以特來告訴您們。”說完後即往生。其母親從此以後也很恭敬地奉持佛法。(冥祥記)
隋 獨孤皇後
獨孤皇後。河南洛陽人,北周大司馬河內公獨孤信的女兒。隋文帝尚未登基爲皇帝時,就已經娶她爲夫人,等到文帝登基爲皇帝時,便敕封爲皇後。獨孤皇後生性賢明,對朝廷的政事,有很大的助益。但是性情頗爲妒忌,因而後宮的妃子很少得以親近皇帝。文帝弘揚護持佛法,敕令諸州郡,于各地遍造佛塔,安置舍利子,很多都有感應的瑞相。皇後也恭敬仰慕大乘,時常持念佛名。每當她持念佛名時,必定先更換清淨的衣裳,並以沈香水漱口,如此習以爲常。
隋文帝仁壽二年(西元六○二年)八月的甲子日,皇後崩逝于永安宮,時年五十歲,當時異香滿室,天樂振響。隋文帝問梵僧阇提斯那說:“這是什麼祥瑞的征兆呢?”僧答:“西方極樂淨土有佛,名阿彌陀,現今皇後往生彼國,所以示現這種瑞相。”(隋書。續高僧傳。佛祖統紀)
唐 王氏
王氏。隋朝人,薛翁的妻子,僧頂蓋的母親。王氏平日讀誦經典,勤修忏法,一心求生極樂淨土。唐太宗貞觀十一年(西元六叁七年)生病,因而更加勤奮懇切地念佛。不久,王氏看見前有紅色蓮華,其形狀大如五鬥的甕子。後來又見到青色蓮華充滿整個室內,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降臨空中。其孫子大興隨侍左側,見到佛身高大,且高出二位菩薩之上,很久之後才隱沒,而王氏早已經往生了。(續高僧傳)
唐 姚婆
姚婆。上黨(山西長治市)人,與範婆交往親近。有一天,範婆勸她念阿彌陀佛,姚婆于是隨她念佛。從此以後摒除家務,一心念佛。後來臨命終時,見到阿彌陀佛降臨空中,二大菩薩隨侍左右。姚婆于是禀白阿彌陀佛說:“假使我沒有遇到範婆,哪裏能見到佛呢?所以請佛稍待一下,等我向她辭別。”等到範婆來時,佛菩薩依然清晰可見,接著姚婆就立化往生。(淨土文)
唐 溫靜文妻
溫靜文之妻,並州(河北正定縣一帶)人,因久病臥床,所以溫靜文教她念阿彌陀佛,妻子因此而跟著念佛。平日默誦佛名,曆經二年而不間斷。有一天,妻忽然告訴丈夫溫靜文說:“我已經見到阿彌陀佛了,下個月中我一定往生。”往生的前叁日,蓮華現前,其形狀大如日輪。往生那一天,妻准備豐盛的食物供養父母,並說道:“如今我很幸運能往生極樂淨土,願父母及丈夫,專念阿彌陀佛,不久便當相見于淨土。”說完後即往生。(淨土文)
宋 任氏
鍾離夫人任氏,宋朝開封府知府鍾離瑾(會稽人)(參見本書一七五頁)的母親。任氏平生專志于淨土法門,雕刻栴檀木爲阿彌陀佛的聖像,並時常恭敬地禮拜、旋繞。年九十八歲,其生活起居仍如平常之時。有一天,忽然告誡鍾離瑾說:“人人有個彌陀,奈何抛去。處處無非極樂,不解歸來。我將往生,希望你要念佛。”隔天,任氏早晨起來,燒香供佛,持念佛名。過了一會兒,即合掌而往生。(佛祖統紀)
宋 王氏、侍妾
越國夫人王氏,宋哲宗之叔父荊王的妻子。王氏專修淨土法門,不論晝夜從不間斷。王氏引導諸侍妾婢女,一同發願求生西方淨土。其中有一侍妾特別懈怠散慢,于是夫人說:“不可因你一人,壞我規矩。”便將她驅擯。妾因此感到驚懼後悔,于是發奮精進,從不倦怠。有一天,妾告訴其他的侍妾說:“我要走了!”當天夜裏大家都聞到異香滿室,而妾已經無疾往生。隔天晚上,其同事的侍妾告訴夫人說:“昨天晚上我夢見往生的侍妾,叫我代替她向夫人致謝,幸蒙夫人的訓示教誨,而得以往生西方淨土,無盡地感謝你的恩德。”夫人卻說:“她若能入我夢中,我才相信你說的話。”當天夜裏,夫人夢見亡妾,向她致謝,就和前述的情況一樣。夫人說:“我可以到西方淨土嗎?”妾答:“可以!”于是引導夫人行走。一會兒,看見一大池,池中有蓮華,其中大大小小交相錯雜,有的茂美也有的枯萎。夫人問其原因,妾說:“世間修行要往生西方淨土的人,才發一念,此蓮池中便生出一朵蓮華,然而因各人的勤奮、怠惰不同,其蓮華的茂美或枯萎也不相同,精進修行的人其蓮華美麗盛開,怠惰荒廢的人其蓮華則衰殘枯萎。若精進修行且曆久而不間斷的人,等到憶念純熟觀想成就,其人形體消亡而神識離世的時候,決定往生于其蓮華苞中。”
後來,看見有一人穿著官服而坐,並以寶冠璎珞莊嚴其身,夫人問:“這是什麼人?”妾答:“楊傑。”另外又有一人穿著官服而坐,其蓮華頗爲衰殘,夫人又問:“是什麼人?”答:“馬玗。”(此二人都是修習淨土法門,其事迹已記載于本傳一六七及一七六頁中。)夫人說:“我應當生于何處?”妾引導她行走,大約數裏,望見有一蓮華臺,金碧輝煌,光明透徹。妾說:“此是夫人的生處,乃是金臺…
《淨土聖賢錄易解 (往生女人第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