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念佛感應記

  念佛感應記

  林慈超居士輯錄

  序

  最殊勝的念佛法門

  佛度有緣人

  彌陀佛七法會所獲得靈異記

  熱心弘法,最後安祥歸西的林鍾居士

  至誠念佛,蒙佛菩薩加持

  勸家母戒殺念佛

  劫後余生見光明

  參拜臨海觀世音菩薩聖像感懷

  念佛祈雨記

  一、往生比丘

  二、往生比丘尼

  叁、往生居士

  四、往生女居士

  摘錄因果輪回實錄

  最後的歸宿

  念佛求解脫輪回業報

  序

  近來社會上有許多的宗教各自宣揚教理,勸導大家信仰。但是我們佛教除了主張發揚慈悲救世精神之外,最重視因緣果報、自作自受的道理,因此佛門弟子都要接受清淨戒,遵守戒律,這樣才能漸漸化解內心所有的無明、煩惱等諸惡念,達到清淨光明自在的境界。然而隨著科學進步,一般人爲了追求物質的享受,加上所處環境競爭激烈致使每個人身心所承受的壓力越來越深重,即使要專心修持佛法,也不是那麼容易。

  再說佛門之中縱然有許多法門提供大衆修持,但大部份是須靠自力修持的法門。而每個人在修行的過程中,必然遭遇到很多的魔關考驗,佛說、正法時期修戒律成就,像法時期修禅定成就,末法時期修念佛成就。現值末法,所以古德說:“末法時期單靠自力修持就宛如在暗夜中走路,雖然有眼睛卻一無所見,難以找尋到目的地,所以必須靠著太陽之光(意即諸佛的光明)才能順利抵達目的地。因此我選擇靠佛力最容易修持的念佛法門,求生西方淨土,相信我們只要專心至誠念佛,便能與十方諸佛菩薩的心相應,形成廣大的力量,化解群魔的幹擾,啓發自性的智慧,這樣便能達到廣度苦難衆生登彼岸的願望。

  以上念佛法門是釋迦牟尼佛在世時金口所說,詳細看“佛說阿彌陀經”便會明白。例如過去曾有許多大德,雖然在世時努力修行,但卻不知道自己逝世後心靈要歸于何處,而又造了許多罪業,最後便再墮落到六道業海之中輪回,所謂衆生冤冤相報何時了,曆劫不能解脫。所以我們修行最重要就是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才能成佛。修持念佛怯門在現世中便能沖淡妄念,妄念消失,智慧自生,許多高僧古德一生專修念佛法門,得念佛叁昧,未往生即已開悟證果者不勝其數。

  本書于一九九八年二月在臺灣初版以來流通到現在已發行八千本,在大陸方面也被印刷流通近二萬本。

  附記文殊菩薩發願偈:

  “願我命終時 滅除諸障礙

  面見阿彌陀 往生安樂刹

  生彼佛國已 成滿諸大願

  阿彌陀如來 現前授我記”

  普賢菩薩發願偈:

  “願我臨欲命終時 晝除一切諸障礙

  面兒彼國阿彌陀 即得往生安樂刹

  我即往生彼國已 現前成就此大願

  一切圓滿盡無余 利樂一切衆生界

  彼佛衆會鹹清淨 我時于勝蓮花生

  親見如來無量光 現前授我菩提記”

  華嚴經雲:

  “普賢菩薩既爲毗盧遮那佛之左輔,尚以十大願王導華藏海衆大菩薩,同歸西方極樂世界,我等凡夫可不發願追隨乎。”

  一九九九年六月專修淨業佛門弟子 林慈超 謹記

  最殊勝的念佛法門

  回憶我過去年輕時候,可說是一個意志薄弱、多愁善感的一位苦惱衆生。

  後來在冥冥中,承蒙觀世音菩薩慈悲大誓願救度,以及值逢高僧大德弘揚佛法的殊勝因緣,才進入佛門開始學佛,時間過得很快,一轉眼已過了叁十多年,在這漫長的歲月中,所學的道理雖然很多,卻還沒有到達成就的境界,深深覺得慚愧不已。

  目前唯一值得安慰的就是靠著「老實念佛”的修持,自利利衆生,以及淨化自己的內心,去除雜念,貪、嗔、癡、無明、妄想、煩惱等心魔,以達到本來的清淨。但是,有時候仍會在無意中起了一些無明的念頭,那個時候就糟了。這些臨時起的不愉快心境,馬上就被在冥冥之中群魔之類窺見,帶領大軍前來向你挑戰,目的是來攻破吾人所修持的清淨道心。所以古德說:“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又說:“嗔恨心,會燒功德林。”

  想一想,曾經經曆千生萬劫,才能植種了“功德林”。卻因爲不小心在刹那之間“功德林”都被燒光了,豈不是太可惜?所以嗔恨心最可怕,嗔恨心不但會損失江山,而且會傷害到別人。我們如果能夠忍受一時之氣,我們所修持的淨業就會漸漸地完成。

  人生短促,有些人雖然有心學佛、修行,卻在中途被病魔折磨、摧殘,以致無法繼續修行就逝世。所以大集經雲:

  “末法時期,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法門得度生死。”

  地藏菩薩本願經稱佛名號品第九中有一段經文雲:

  “現在未來一切衆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號,功德無量,何況多名。是衆生等,生時死時自得大利,終不墮惡道。若有臨命終人家中眷屬乃至一人爲是病人高聲念一佛名,是命終人除五無間罪,余業報等悉得消滅是五無間罪雖至極重,動經億劫,了不得出,承斯命終時他人爲其稱念佛名于是罪中亦漸消滅。何況衆生自稱自念獲福無量,滅無量罪。”

  “地藏菩薩本願經”仍是釋迦牟尼佛在過去所講的,所以我們要相信佛無虛言,若有虛言,就不能成佛了。

  我們最好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念佛的習慣,將“阿彌陀佛”的聖號放在內心裏,在行、住、坐、臥中都念念不忘,因爲念佛不用花錢,而且在工作之中也能用心默念佛號,並非要停止工作才能念佛。念佛念到熟練時,便能啓發內心無上智慧光明,以及承蒙諸佛菩薩庇祐,諸天之神,在冥冥之中,無時無刻地護持,假使遇到災難也都能逢凶化吉。修持念佛工夫比喻來說:

  在世上如果有人發心念佛,求生西方淨土,在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中便會生出一朵蓮,這朵蓮是他發心所種植的,如果他不斷地修持精進念佛,道心堅定永不退轉,在西方淨土中,他所植種的蓮華,就在不知不覺之中成長,那時候他的心地因爲虔誠地修持念佛而有所感應,就宛如這朵蓮華一般美妙香潔,雖然居住在娑婆世界中,卻能夠心地清淨光明,一塵不染,直到臨命終時,便能自知時至,承蒙阿彌陀佛以及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等諸大菩薩,手持蓮華臺放光至其面前,即見自己趺坐蓮華臺上,隨從佛後,如一念頃,便至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中。

  反過來說,如果念佛不久就生出懶惰心,退了道心,停止念佛,再度貪迷于五欲六塵之中,那麼,他過去發心所植種在極樂世界七寶池中的蓮華,也就凋謝枯悴不再成長,到了臨命終時便無法安詳西歸且隨著自己的業力于六道之中再投胎轉世輪回。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在世的時候就要發願的,並不是一般世人所想的,死亡之後才請人去做一點功德就能往生西方的。

  過去省庵大師所著“勸發菩提心文”說:“修行急務,立願居先,願立則衆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苟不發廣大心。立堅固願。則縱經塵劫。依然還在輪回。雖有修行。總是徒勞辛苦。”故華嚴經雲:“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又雲:“願廣則行深。虛空非大。心王爲大。金剛非堅。願力最堅。”

  古德說:“天雖不言,日往月運,地不言而山高海深。”

  這詩就好像在向諸世人啓示:“天雖不語,但是我們能看到太陽每天早上從東方上升,開始大放光明,普照著遍布黑暗的世界。到了暮時太陽才漸漸落入西山。而到了夜晚時候,又能見到月亮的光芒。假使沒有日月輪轉不息,宇宙大地豈不是一片黑暗,宇宙衆生怎麼能夠生存呢?雖然如此,日月光明終究只能普照到宇宙大地的世界,無法普照到幽冥世界,讓亡靈之類獲得解脫,惟有諸佛菩薩所放出的光明,才能讓冥途衆生沾光解脫。還有我們念佛的人,假如能夠念佛念到一心不亂的時候,也能夠從清淨的心地裏放出自性無上的光明。這種光明和諸佛菩薩所放出的光明一樣,究竟能照遍十方法界。”

  “地不言而山高海深”

  可謂地雖不語然而卻能在冥冥之中産生萬物,讓一切衆生使用不盡。因爲在世上,一切衆生以及所有萬物無非不是從衆生的業力因緣所造成。這種因緣,不只是在人力,而且是在冥冥之中曾有諸佛菩薩、無量諸天之神、無量龍砷、鬼神、海神、山神、地神、江神、河神、川澤神、苗稼神、草木神等等,說不盡的神祗。因此一般人在世上所做任何事情,天地諸神都會知道。換句話說,在娑婆世界裏,我們都能看到各種風光。例如:住日月精華流轉運行不息之下,有名山流水,有天然樹木,汪洋大海,有美妙香潔的花果,還有世人所喜歡的金銀、寶石等都是人力以及科學無法製造。更何況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從過去無量劫中所修的四十八種、慈悲、清淨、大誓願、功德圓滿所造成。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的存在是足以使我們置信的。

  再說,在西方極樂世界裏,除了有阿隬陀佛爲衆說法之外,還有觀世音菩薩以及許多大菩薩亦爲衆生說妙法。觀世音菩薩不但在西方極樂世界裏輔助阿彌陀佛弘法,同時在娑婆世界裏也顯現著種種身形,度化有緣衆生。“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裏所謂:“若有國土衆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爲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爲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爲說法,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爲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爲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爲說法,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而爲說法,應以毗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毗沙門身而爲說法,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爲說法,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爲說法,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爲說法,應以宰官身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爲說法。”其他應以何身得度者,觀世菩薩就現何身而爲說法。可謂觀世音菩薩是以百千萬億化身救度,娑婆世界衆生。以上說明觀世音菩薩所示現的身都不一定。一般人以爲觀世音菩薩是女人身的觀念其實是錯誤的。雖然顯現著女人身的因緣比較多,但這只是應衆生的根性變化不同而已,再說觀世音菩薩的廣大慈悲以及清淨法身…

《念佛感應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