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常下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昨天講到:“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這裏直接把我們所執的魔相說出來。若以色見我,不管是出家在家還是佛菩薩,叁十二相,這些色本來是緣起,是性空的,但是我們對于色對緣起的這個東西,産生了執著。因爲有執著,你就有得失就一定有苦存在。人把空的東西當作是有的東西,把不真實的東西當作真實的東西,所以我們很重視色的時候,我們總認爲這個苦是別人給你的。事實上不知道,你在執著于這個色,而此色是緣起,性是空的。這個緣起即所有的色如男色、女色、出家、在家、佛菩薩,乃至于神鬼,一切色都屬于是緣起。上至于佛菩薩聲聞緣覺,下至于六道衆生,一切色相都是緣起。
什麼叫緣起呢?諸緣合和。緣起合和的體是不離開我們的心的。我們執著于緣起,是我們一念心來承受。所以任何色的緣起,都跟我們心有關系。如果我們沒有心就看不到大家。所以這一切色由我們心所顯。我們心抓住這個色,對這個色産生了執著以後,對緣起産生了執著以後,這個色得失的時候我們在裏面煩惱。所以這個煩惱是我們一念心,我們的心對緣起的色産生執著以後,這個痛苦就會出來,歡喜的時候我們就很客氣,一旦帶來煩惱的時候,我們往往是直接責怪于別人,他不知道這一切色是由你心裏面的緣起。如果沒有心,一切緣起都不存在。有了這個心以後,才有緣起。緣起性空,有住就有法界。因爲你執著有住,所以外面就有住相,你無住外面就沒有住相。你看到外面東西,給你帶來煩惱的時候,是因爲你有住心在相續,這個色好像會給你帶來煩惱,認爲是別人在傷害你,事實上是你執著了。所以你執著于任何一個色,它失去的時候你就會煩惱。
所以這個煩惱並不是來自于外面,是來自于一個你有住了,第二個你抓住緣起不放,你心中對這個緣起産生住,住了生煩惱的時候,一個我們自己受到傷害,一個傷害別人。你自己在這個緣起裏生煩惱的時候,首先是傷害自己,然後再傷害別人。所以我們在生活中在煩惱的時候,只要你皺一下眉毛,你周圍旁邊所有的人都會生煩惱。人就是這樣的,你在痛苦的時候,不知道你多少朋友兄弟眷屬和你的親人在跟你同時煩惱,你不知道這一念痛苦會傷害多少人。只看到自己一時的習性,依自己個人的個性來做事,不管別人,只想著自己的得失問題,然後自己生起煩惱,然後不斷去攻擊別人,但是他煩惱的時候別人看到很同情的。
過去有個故事,有個女子非常善良,爲了孝敬她母親,做了好多的善事,很多人都對她非常公認,結果還是沒有把她母親救活,她認爲做善事沒有用,應該做惡事,因爲她有急迫的救她母親的心,心如火焚,她對善法生起了極大的瞋恨,然後就修外道法專門抓鬼,她十分痛苦焦慮煩惱,後來把廟都給燒了。但是她平時做的善很多啊,周圍的人都在爲她媽媽在念經,爲她念經,她燒廟的時候人家到處找她怕她被火燒死了,很多人同情她憐憫她想幫助她,內心中都對她有無上的慈愛心,但是她跑出去永遠看不到了,她帶著對善法的瞋恨心走了,永遠看不到爲她念經的人,永遠看不到爲她祈禱的人,永遠看不到那麼多的朋友在尋找她的過程中真心的流露。她就帶著一個極大的瞋恨,認爲這個社會對她是不公的,所以善人都是騙人的,佛菩薩也是騙人的,她就專門修外道去了。後來還是感化過來了。所以人就是這樣的,在你一念瞋恨心的時候,無住上是沒有用,好像關心她的人幫助她的人都是假的了,自己一個人守著自己那個心,不斷的往前走,失去了所有的朋友。事實上很多人都在關心她,但她看不見。
我們人往往失去理性了以後,只照顧自己的得失,把煩惱發泄在別人身上,發泄在自己身上,讓自己受苦。但是一個善良的人內心中還是有分別的,善的體並沒有錯,你所交的朋友善的也沒有錯,當下是真真實實的。但是往往真實的東西他就失去了。所以我們在這個世界上面,一定要了解這一切色,痛苦並不是別人給的,是你的執著。你有一分住,你就有一分煩惱;你放下一分住,你就會放下一分煩惱。你心中不斷的修平等心,修清淨心,修無住心,煩惱就越來越少。所以色對你來說就沒有多大的傷害。達到最究竟處,一切色無住,一切色不能傷害你。這個緣起的體跟你心有關系,沒有心所有色都沒有。
我們總認爲色是外面的東西,你沒有心什麼都看不到。你也沒有心,他也沒有心,每個人都沒有心,這個色也就不存在了。色是由我們心積聚的,是有因緣的,是過去住現在住未來住。過去所住的因,現在所得的果報,現在所住的因,將來就得果報,叁世因果關系。只要你住色了,有住的心就産生叁世因果。現在爲什麼能住在娑婆世界呢?是你過去因而來。如果你沒有過去因,怎麼會現在住在這裏呢?證明你現在這個色這個緣起,是你過去因所發起。我們在一塊的原因,是因爲我們有共業,我的心的緣起産生了這樣的現象,任何東西跟你沒有關系你永遠見不到,因爲它跟你沒有關系。所以見到的一定是有緣,就是過去的因裏面所住的心,只要你有住你現在就産生果報。所以這種果是你過去所住。
要知道我們現在住的煩惱的這個體,是過去因所得。我們要知道隨因果而受,隨因緣而行。過去做的因要受它。你是貧窮者是富貴者,你是下賤者是尊貴者,你是聰明者還是愚癡者,都是跟你過去的因有關系。如是因就如是果,如果你是生滅的因就是生滅的果,你有住之因一定是有住之果,你煩惱的因就是煩惱的果,如果你非常強烈的執著住的因就有強烈的果。我們衆生就怕果報,不怕因,菩薩怕因衆生畏果。我們就不知道我們現在所有的果報,都是過去因所立的,你爲什麼不想自己過去的因呢?你過去世和你現在住的這個因産生這個果報,所以,所有的煩惱痛苦都是過去的因所建立的。這個因是什麼因呢?釋迦牟尼佛用最簡單的方法,最快的方法令我們了知這個因是什麼?就是住!你住越強烈,你的果報就越強烈,你住的心力量越大,你將來的執著痛苦就越大。如果你放下你的執著,你就有一分福田。我們不是要做善事,做善事你執著心很大,你也是福報也很小。如果你做善事毫無執著,那你福報就很大。如果你做善事很執著,那你福報就很小。還是跟你有住無住有關系。
所以這個世界上面,只有一句話:住與不住的關系。你過去住了,現在你就住。過去不住,你現在就不住。你像我們爲什麼什麼都放得下呢?跟過去世肯定也有關系,因爲我們常常讀金剛經了知無住的道理啊。過去有住,現在我受,我只要願意受我就是無住,是隨因果而受。既然隨因果而受,就隨因果而住,既然知道住的是過去的因,是過去的因你現在就變成無住了。此無住因福德就不可思議了。信因果福德就不可思議了。只要你信因果兩個字,此人的福德是無量無邊的。佛教裏最基礎最基礎的就是因果二字。你就信了因果這個人也可以解脫啊。
所以佛陀從因果開始的那一刹那,一直講到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這個過程之中,事實上釋迦牟尼佛講一代教法,就是講一個“信”。信而解,解而發願而行。信不解的話,你不會有願和行。所以信、解、願、行,願行是在後面,信解是最重要的,信了解了然後你有願在那個地方想舍離苦,你就會産生實際的行動,就是一種安心。什麼叫實際行動?第一個我心安了;第二個法上不執著了;第叁個在這個世界根本就沒有我了。就是至誠心、深心和回向發願心都俱足了,這個叫做行。願,是你發菩提心也好,發出離心也好,發解脫心也好,發出離苦的心也好,不管如何一定要有願成立。如果你沒有願成立,就是你信、解也不可思議。比如這個苦我願受,這個因果我信了,解才能信,信是法,解才能深信,不解怎麼真信呢?就是你信了,你願意承受它願意出離,你就可以改變因果了。命由我自立啊,可以改變因果,把我過去的因現在的果報變成法用。在這個法裏面,你打我罵我,過去的因來了,咦,我看到的不是了,看到的是佛法了!過去你罵我我心中很多的委屈,好像一切法在我們心中建立出來,因爲我不知道啊,因過去的執著心很重現在就生出煩惱,煩惱是因爲執著而來。“若以色見我”這個色就是對住來講的,聲音也是一樣的。世間有兩種,色、音,色是對于意來講,聲音是對耳來講。色由心受,如果沒有心哪來色存在呢?
所以呢,一切色由意識來受,萬法唯識,叁界唯心。一切法的顯現都是自己的識裏面造出來的。這個識的緣起,就産生了諸法。這個耳朵是對于聲音來講,因爲聲音能辨別,我們聽到聲音,好的聲音壞的聲音,這個耳朵用在善的地方用在法上面,這個耳朵是不可思議功德。如果你用在是非上面去,那你這個耳朵說東說西互相都有沖突。所以我們隨意聽到一個東西看到什麼東西,馬上就動心。包括這個書也是代表耳,因爲是聞法,我們看了心裏面思維的時候也會産生一種聞性的辨別。如果你法上不通的話,最基礎的東西都不懂,還談什麼最究竟無上的法呢?你想一想。這因果二字都不能解決,還解決無上的妙法嗎?
在末法時代,楞嚴經裏講得很清楚,耳聞第一啊。耳聞聽什麼呢?聽苦音樂音善音好音壞音大悲之音如來說法之音,所有的音聲都是代表耳。我們現在看到的一切法都是在聞法過程中,反聞聞自性,聞這個色有住無住有苦無苦有解脫無解脫,緣起性空的道理。苦並不可怕,怕你不知道。我們現在有煩惱,這個煩惱並不可怕,在煩惱的時候你反思一下,我爲什麼有煩惱?是因爲過去有住,無住就不應該有煩惱啊。爲什麼天人那麼自在那麼快樂,爲什麼我現在沒有呢?只要我們在這個娑婆世界,我們最好的方法,就是要聞到自己的有住之心。
今天下午來了個女子,爲她的愛情,爲她的家,家裏兩大家人非常複雜,丈夫又在鬧離婚,心中非常煩…
《《金剛經》系列開示 94》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