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彌勒大成佛經講記(天佑法師)

  佛說彌勒大成佛經講記

  天佑法師

  前言

  大家好,自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部《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關于彌勒菩薩,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在佛教典籍中,主要有叁部經典,系統介紹了彌勒菩薩一生補處、當來成佛的情況,這叁部經是:《上生經》《下生經》和《大成佛經》。

  《上生經》主要講的是阿逸多于釋迦佛陀入滅前十二年,舍報生于兜率天善法堂,作最後的准備,成爲一生補處的當來賢劫第五尊佛陀。並且經中還說,後世行者若未能親聞法要,則彌勒將是當來之大皈依處;若今生不得解脫,則可發願求生補處菩薩慈尊足下,待今世報盡,往生彌勒淨土親聞法教,乃至後世與彌勒一同下生,演龍華叁會,得大解脫。關于兜率天四千歲後,彌勒下世成佛度生的情況,則在《下生經》中有明確闡述。

  《下生經》與今天所講的《大成佛經》意旨相同,只是《成佛》一經,內容更爲豐富,對于彌勒菩薩于後來世,下生人間,風土時節,出家修行,成道受衣,龍華度生等情況的介紹,更爲細致和詳盡。所以,我們只要將這一部經通達了,則《下生》一經亦得掌握。此經譯主羅什,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此經屬于《下生》之廣本。所以在經題中加了一個“大”字,以區別于小本《下生》,故名《大成佛經》。

  自佛法東來,彌勒淨土很早就爲人所共知的重要修行法門。考法門之始:東晉道安大師,一直到當代演培法師,曆代傳承大德無不在努力弘揚此淨土法門。今時之“慈宗”,則爲太虛大師所創,大師專門成立“廈門慈宗學會”,並宣講彌勒叁經無數次。這些大德,嘔心瀝血將此法門廣宣。都是佛門中的龍象。我們時值末法時代,尚有幸能聽聞到如此殊勝的法教,大家一定要珍惜。

  我們都知道,菩薩名慈氏,雖然我們都已經習慣于稱呼彌勒菩薩。可是,我們當明白,彌勒是菩薩成佛之後的佛號。比如釋迦牟尼佛陀,等成佛之後,才用這個佛號。我們提前用這個稱號,不代表菩薩已經成佛,而是我們希望能夠早日聞佛法教。大家都知道,佛陀對于下一尊佛出世的受記,是在兜率天四千歲後。那麼如何來折算人間的時間呢?由于所傳譯之經典的不同,結果在具體的年數上會有一些差異。其實,這年代的差異,我們不用關心。爲什麼呢?因爲經典說得明白,彌勒下世時,國土莊嚴廣大,人壽八萬四千歲。所以我們在座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依此報身,等待彌勒下世。所以,若有人宣稱,彌勒已經下生,則都是贻笑大方的糊塗話了。

  曆史上,有許多別有用心之徒,打著“彌勒下生”的旗號,進行非法非律的勾當。都是些附佛之流,名義上是在弘法,實質上卻是在偷梁換柱,大傷正信之聖教。

  所謂正法不彰,則邪法生。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一部經,就是要將正信的彌勒法門廣示大衆,讓大家明白,到底佛陀所說的彌勒下生,是怎麼一回事。以此堅固的正確認識,增強對邪說之抵抗力,則外邪無以入侵,使正信的佛法能夠純正、持久得流傳下去。

  好了,關于彌勒法門的介紹就到這裏了,如下開始講正文。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摩伽陀國波沙山過去諸佛常降魔處。夏安居中與舍利弗。經行山頂。而說偈言。

  一心善谛聽 光明大叁昧

  無比功德人 正爾當出世

  彼人說妙法 悉皆得充足

  如渴飲甘露 疾至解脫道

  此經出大正藏經部,故爲“如是我聞”之“佛說”。

  這個摩伽陀就是王舍城之所在地:中印度摩竭陀國。

  關于“降魔”二字,我們如何理解呢?按照平常的習慣,我們總是理解爲佛陀將魔王降伏,似乎神鬼大戰一類的。當然,我們也可以采取另一種理解,就是佛陀降服煩惱之魔——心魔。其實,對于我們衆生而言,最大的魔障不是外在的,而是內在的心魔。在哲學中有一句話: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我們說佛陀是無漏聖者,因爲無懈可擊,所以魔王對佛陀無能爲力,所謂見怪不怪,其怪自敗。故雲“佛常降魔”。

  夏安居,這是僧團製度。每年在夏季,印度雨期,長達叁月。在這叁個月,比丘禁止外出而居于一處以致力修行。此製度,原是婆羅門教所行。後爲佛教所采用。

  對于安居,我們中國人體會不深。所以呢,引那爛陀長老的介紹如下:“雨季大約從每年的七月十五日開始到十一月十五結束。雨季期,大雨傾盆、河流泛濫、道路淹沒、交通中斷。在這段時間裏,出家人會發現外出行化極爲不便。另外,無數農作物及昆蟲將在不知不覺中被傷害。所有出家人,包括佛弟子在內,通常暫時中斷了他們的行化活動,在一個安靜的地方隱居下來。佛陀和他的弟子們都應邀在精舍或安靜的花園裏度過雨季。但是,有的時候,他們也退隱森林。人們成群結隊,來到佛陀的住處,聆聽佛法,盡可能地利用這一大好時機來親近佛陀。”

  如經中所言,在結夏時的某一天,佛陀和舍利弗在山頂經行。經行是禅修的一種,我們會發現,經行和禅坐同等重要,四威儀中,在在處處、時時刻刻都是禅修的好時機。佛陀與舍利弗二人,就在山頂上經行。有人說了,這兩位都已經是無學位的聖者了,怎麼他們還要修行?其實,根據僧團製度和習慣,有許多無學位弟子,還是在每日精進修學。如果四禅八定還沒有自在任運,則努力修習。如果所有的功夫都通達了,比如佛陀的上首長老大弟子們,他們也會經常鞏固一下。佛陀教導弟子們,當不放逸、不懈怠。于是佛陀身體力行,從來都是僧團,乃至于後世弟子們的楷模。

  如上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然後佛陀說了一首偈言。佛陀很少不問自說,但有言教,總是應記、應時、應地。佛陀不會說無用話。我們可以看這一段偈子,是一首贊頌。

  “一心善谛聽,光明大叁昧,無比功德人,正爾當出世。彼人說妙法,悉皆得充足,如渴飲甘露,疾至解脫道。”

  這首偈言,很明顯是在贊頌當來彌勒,萬德莊嚴,善說法義。說彌勒菩薩,在後來世,下生此土,度衆生無量。那時的衆生,福德廣大,不僅能值遇佛陀、親聞法教。並且,堪能受持,奉行教化,得大解脫。這一首頌,可以說是此經的點睛之筆。其中,“如渴飲甘露”一句,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方面,指如來善說,應機施教。另一方面,當時的人們,已經具足了解脫的資糧。就如同法將舍利弗,萬般皆備,只待佛陀之一句偈頌,即得開悟解脫。于是這裏說,如渴飲甘露,正是善說與善學的完美配合。

  佛陀的諸弟子們,知道佛陀要說法,都集來一處。我們來看下去。

  時四部衆平治道路。灑掃燒香皆悉來集。持諸供具供養如來及比丘僧。谛觀如來。喻如孝子視于慈父。如渴思飲。愛念法父亦複如是。各各同心。欲請法王轉正*輪。諸根不動心心相次流注向佛。是時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鬼神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各從坐起右繞世尊。五體投地向佛泣淚。

  四部衆,分出家、在家二衆。我們知道,在結夏的時候,常常會有在家人,作爲近事男,爲僧團服務。大家知道佛陀要講法了,便各行自己的義務,安置場地。學生爲自己的老師,安排坐具等。

  等一切都安排好了,大家就開始等待佛陀說法。文中,形容大家的心態爲如饑似渴。都攝心安住,把關注力放在佛陀身上,請佛陀轉無上*輪。

  其後,不但說了人間四部,還交代了天龍八部。其中,鬼、神通修羅,故不屬單獨一部。八部爲天、龍、夜叉、乾闼婆(香神或樂神)、阿修羅、迦樓羅(金翅鳥)、緊那羅(非人、歌人)、摩睺羅伽(大蟒神)。如上總結兩類,就是人類,和非人類,故雲“人非人等”。

  繞佛是印度禮儀,和頂禮同等,都是表示尊敬、恭敬和禮敬。大家乞請佛陀講法,敬重于法教。大家看看哦,佛陀在世時,法尚需求。我們如今卻是隨處可見經教,然而我們的恭敬心,卻大不如佛陀時代的弟子們。

  打個比方,正如缺水的時候,我們才會珍惜、謹慎利用水資源。而當水資源豐富的時候,我們往往就不懂得珍惜,開始浪費使用。學佛同樣如此。如今生活條件好了,學習條件也好了,似乎大家也都覺得,不“苦”了。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今人被五欲束縛、麻醉,似乎苦集滅道是佛陀時代的事了,如今不苦了,然後佛陀所說的解脫道也就沒有意義了。唉,人類總是如此,放松了警惕,讓自己懈怠,結果只能是空有滿嘴豪情。一無是處。

  爾時大智舍利弗。齊整衣服偏袒右肩。知法王心善能隨順。學佛法王轉正*輪。是佛輔臣持法大將。憐愍衆生故。欲令脫苦縛。白佛言。世尊。如來向者于山頂上說偈。贊歎第一智人。前後經中之所未說。此諸大衆心皆渴仰淚如盛雨。欲聞如來說未來佛開甘露道。彌勒名字功德神力國土莊嚴。以何善根何戒何施何定何慧何等智力。得見彌勒。于何心中修八正路。

  法將舍利弗,是佛陀上首兩大弟子,智慧廣大。經典中,還有記載受佛陀許可,代佛傳法。我們對于法將舍利弗的了解,可以參考向智尊者所著的《舍利弗傳》。這裏就略過了。

  我們都看過南方比丘的著裝,這就是標准的叁衣:下衣,上衣,和大衣。舍利弗著下、上二衣,則右肩自然偏袒,以此表示恭敬。

  法將請佛轉法。然後經文中提到“前後經中之所未說”,這個未說,不是說沒有提過彌勒,而是說,沒有以“第一智人”這樣的形容來贊歎慈氏菩薩。所以,法將請佛陀轉法,爲何如此贊歎彌勒?並且請佛陀說說彌勒的名字、功德、神力和國土莊嚴?後世之人,值遇彌勒,當修何種善根?持什麼戒?如何布施?修何種定?何慧何等智力?並且以何心修八正道?

  我們看,法將真是一個會問問題的人,因爲一切問題,都恰到好處,周備完善,這樣發問,得到了與會一切衆生的共鳴。我們看下文

  舍利弗發此問時。百千天子無數梵王。合掌恭敬。異口同音共發是問白佛言。世尊。願使我等于未來世。得見人中最大果報。叁界眼目光明。彌勒。普爲衆生說大慈悲。並八…

《佛說彌勒大成佛經講記(天佑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