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卯日記
太虛
正月
元旦──國曆二月十九日──:寓碧雞山雲棲寺方丈。曉起,于法座前整威儀禮佛。寺中有自方丈以至百工,陸續來賀年。余去歲除夕前二日,與轉逢老、蘇慧純同抵山,乃轉等被誣在拘未出,郁坐不樂。案有林[山+求]屺居士求書,寫:“從來第一義谛,心言都所不及;豈唯觀無可觀,亦複說無可說”一偈試筆。徐平軒居士來訪。午,同應趙家在丈室所設齋。
初二:催定安方丈赴昆明保釋轉、蘇等。午應徐昭武居士所請齋;席間爲徐照武、金仲陶、李獻延及趙家諸居士談楞嚴心要,頗能契會。
初五:定和尚偕轉、蘇及塵空等回寺;王竹村居士亦同來山。余適于午飯後散步林間,跌傷面手,腰膝亦隱然作痛,喜哀參半。王竹老以滇叁七食之良愈。晚聞談已故哲嗣夙慧事,頗異之。
初六:定和尚以汽車邀余及轉、蘇、塵並妙乘赴浴安甯溫泉;訪李印泉先生,並遇王述曾居士。泉有明楊升庵題“天下第一湯”額,及陳大賓詩碑,乃成“天下第一湯泉,華清差可比擬;大賓池上留題,老僧亭間延伫”,一六言絕以記之。初八:太華寺請齋,並邀王、李、蘇諸居士及轉、塵、妙諸師同往。定和尚商請于寺講經結緣,遂定十七日開講心經。
初九:王竹老下山,返昆明自宅。別前,細談滇省佛教及雞足山事,洎對余此來希有以弘振之。
初十:漫遊普賢寺,至碧雞關、下高峣,遇董雨蒼居士,邀過其別業茗談。十一──叁月一日:鍾衡平率眷及友來山敬禮。午飯畢,率之參觀,至寺後大悲閣,告以將略事修葺移居之。
十二:追念常惺法師,成:“識面今廿叁載,知心亦十八年;方喜責可君貸,那堪逝占我先”一偈。
十叁:下山乘船過大觀樓,登岸環遊一周,至勝因寺。午飯後,由慈濟導遊金馬山昙華寺。晚由月滄引觀昆明夜市,宿翠湖佛教會。
十四:上午剃沐畢,參觀孔廟改設之民衆教育館。
下午,應龍主席志舟約,由定和尚陪赴五華山省府。其副官主任李華鵬甚信佛,招待頗殷。晤龍主席談佛教諸事,尤極融洽。並遇川滇鐵路公司沈總經理,及中國銀行宋經理等同在座。
十五:月滄邀余及鍾沖平、蘇慧純並定妙慈諸師,賞月于翠湖海心亭畔柳堤上。某居士攜奏音樂機片,怡然遂成一絕。
十六:定和尚備汽車邀遊筇竹寺、海源寺;于寺旁靈源別墅訪周惺甫先生。去年,與先生在國府及考試院曾相邂逅,晤談移時。偕至正覺寺午齋,同席更有何筱泉、方國瑜等有志館編修四五人,暢論佛教,款洽殊殷。別,乘原車返雲棲寺,歸識所感雲:“雪庵遺植筇竹,龍洞開浚海源,歎息鍾沈正覺,憑誰喚起佛魂”?十七:在雲棲寺法堂(即戒壇)開講心經。先由方丈禮迎至佛殿拈香,唱佛,入法堂升座開講。聽衆寺僧及諸山僧衆百余人,來賓與男女居士百余人。余講,由塵空記錄。午,蘇慧純設如意齋供衆。
十九:午飯時,轉、蘇等又傳去被拘。初以爲一詢可了,次日聞事態益嚴重,心憂之,多方以爲營救。
二十一:心經原擬再講多日,爲轉、蘇事,定和尚等皆營營不安,入經文遂略釋,才兩座而畢。講錄整理後,將由雲棲寺付印流通。
二十二:江民之君率母弟嫂侄等七人來敬禮;其母張氏在重慶曾皈依,法名心升。
二十叁:重修雞足山志館總編輯彭寄甫,談雞足山事,涉及王陽明學禅宗,及昌明佛教,改造中國文化等問題。
二十四:徐昭武居士列舉“若無我誰受業報”及“佛生一體衆生何須成佛”等疑問,余隨問爲釋,歡喜作禮而去。
二十六:雲棲寺聞是日龍主席將來寺宴請翁部長,朱、王二秘書長,及中央研究院評議諸君,寺中整潔籌迎。而實則爲陸財廳長、張建廳長、祿路局長主請,龍及翁、朱、王均未到。到任可澄、黃衡秋等數十人。張廳長、祿局長就余談頗久。張以須訓練寺僧,能貢獻國家,服務社會爲言。余謂:僧寺系適應以前國民而立,未能赴現代需要,亦與一般齊民同耳。其根本還在政府能扶助僧中先覺者,施行現代僧教育,建成現代僧製,乃能應付現代環境也。方丈前牡丹是日初開一朵,遊者皆留連欣賞。滇正月之物候天氣,殆同江浙之初夏。
二十七:定和尚赴省,囑爲轉、蘇等訪李印泉、周惺甫、王竹村諸公,謀保釋。二十八:正午微雷暫雨。來雲棲後,一晴將匝月矣。聞雲南春冬常晴,惟夏季多雨。
二十九:移居大悲閣方畢。鄭太樸以任中山大學教授入滇,偕工兵署二二廠周自新廠長夫婦來訪。鄭爲昔年陪遊法、比、德諸國者;周亦在法時故友,話舊甚樂。鄭告余次日即赴澄江縣中大,周在昆明可常晤。旋綏署軍醫處周明齊處長,偕葛清品、周澤民、徐中尚叁君莅談。周兼軍醫校長及雲南省佛教會常委,于佛法提倡護持頗力,請余星期六赴醫校爲學生講演,以開拓青年研究佛學風氣;余佩其熱誠而許之。叁十:金仲陶居士偕張愚若翰林顧訪。張、金信佛多年,曾皈依常惺法師。張年七十,神清體健。謂昔年曾晤余于北平柏林寺,殷殷問常惺病故之狀。是日得渝函,邀同發起護國息災法會;佛化新聞載法會成立甚詳。當複戴季陶院長等一航空代電贊歎之。
二月
初一──叁月二十一日──:雲棲寺傳戒,請講梵網戒本等,轉推塵空法師講之。余才聽開講,即有軍醫學校周明齋校長派來趙訓育主任及楊副官持函雲:星期六所邀各界人士甚多,請先布講稿,余乃擬總題並別目與之。是日,撰成常惺法師塔銘;並開始寫五十以前的自傳,述其緣起雲:“文友,學生,信徒,要我寫自傳,早已是多年的事了。或因法務鮮暇,或有經書可看,而一自回顧生平,又覺千瘡百瘢。已強半馍糊不甚了了,所以終鼓不起興致來寫。移寓碧雞山雲棲寺匝月,徜徉山水以外;心境閑甚。偶然高興,寫了幾天日記。事怕起頭,一起頭頗想從己卯元旦一直寫將下去,有事寫幾筆,亦不定每日要寫。又因爲五十以後有了日記,聯想到把五十以前的憑記憶追寫些出來,亦爲消遣閑空日腳的好法子;于是我五十以前的自傳,便從此開始”。
初四:與妙乘赴昆明,至省佛教會。午飯後,偕月滄訪王竹村居士,訂星期日(初六)開常惺法師追悼會。又訪黃中委衡秋及拓魯生居士,談重慶護國法會諸事;並過鍾衡平居士家略坐。回佛教會,則楊太空主筆(益世晚報)已坐候良久。多年不晤,敘舊情並談時事。周校長亦來接洽次日講演事宜。
初五:午後,鍾衡平偕宋一痕參議來,談及過去曾主持掃蕩報。軍醫學校王興、周何昌兩教官莅訪,皆信佛多年。王送所編佛化家族及軍醫校刊。四鍾,至軍醫校,則當地官紳已經滿座。周校長及教職員等分任招待。源源而來者,如李慰亭省長、王裴章軍長、各學校校長、教師等多人。旋同到講堂開講。周校長說明請講宗旨後,余按照“萬有皆因緣所生”講題,講一小時半,遂由周校長邀同敘餐。回佛會已七時余矣。
初六:上午,月滄、妙乘等等開常惺法師追悼會。下午二時,舉行追悼,定安和尚領衆拈香。王竹村報告常師行曆。會衆臨時堅請余講大乘空有宗義。拈龍樹“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爲假名,亦名中道義”一偈及余臨時造“因緣所生法,一切依識有,所執自性空,即顯圓成實”一偈。講一小時余。
初七:遊金馬碧雞坊,過汪錦綸略坐。下午,聞王竹老談雞足山往事。鍾衡平設素齋甚禮,有上海銀行某經理及太平保險公司方副理等同座。夜間,周校長聞余次晨返山,送來禮品。
初八:以馬車回雲棲寺,沿途風景絕佳。惜久不雨,風猛塵坌。
初十:佛學書局沈彬翰經理來函雲:向佛學半月刊探問余者頗多,請告以近狀;乃抄從渝到築、從築到滇詩錄寄複之。
十一:幻碧後堂師住雞足山二十年,以山菌攜贈,談雞足山及曾到過之麗江、巴塘、裏塘之僧寺、喇嘛寺移時。接亦幻來書,陳報雪山事外,述關于今後複興中國佛教途徑,頗涉及思想的根本問題。
十二:爲救釋轉、蘇等,偕定和尚及蘇之親友陳、楊二君,至靈源訪周惺老未值,與何筱泉居士長談,請爲轉達。再至溫泉訪李印老,當蒙囑王述曾律師起稿致函龍主席;並浴溫泉乃歸。
十叁:陳古逸居士到大悲閣,坐談昔年與常惺法師辦四衆佛教會事,並悉清季曾出使歐美。又德人李華德,曾任北京大學教員,前年在盧山住月余,頃偕法國女佛徒二人,並一英國紅十字會員來訪,談歐美佛教情狀。香港陳靜濤居士,托人帶來印度香、紀念章、專刊等。
十四:複書陳伯年先生,討論因明學。又複書亦幻,論革新僧製,複興佛教,須從堅定佛法之根本信念做起。
十五:雷雨破曉而至,屋漏而天氣驟寒。有楊隋氏等五人求授叁皈。晚晴後,初夜經行水池邊看月上,得句。
十六:初至雲棲時,由黃子衡居士之少君等,以汽車送抵山門,攝影二幀;是日承函贈。
十八:連日雨雪寒冱,大似隆冬。據聞每年二、八月,有叁天凍節雲。
十九:觀音誕,有至大悲閣晉香者。午後,廣西省政府顧問林競偕盛紫莊來訪,談一小時而別。忽見國機多架自東向西飛去,山居距市較遠,不聞警報,疑有空襲。已而果有敵機叁架,自西向東經頭上而過,旋聞高射炮及轟炸聲,而未蔔轟戰結果如何,以筆墨已預備,當時寫贈定安方丈一聯雲:“定靜無雙地,安甯第一湯”。並跋雲:“己卯春,挂單滇海雲棲寺,居大悲閣,饒山水之趣,定靜之樂。並承定安方丈導浴安甯第一湯,值寺開壇傳戒,乃書此贈之,藉志雪泥鴻爪”。
二十、二十一:皆有空襲警報,見國機升空翔察者十余架,自東過碧雞關西去。後聞因氣候關系,敵機未至。
二十二:陳履吉居士來訪,送柳葉銀紅茶花變蓮花形狀,攝影一幀。並引窦應昌、窦朱淑卿伉俪求授叁皈;法名密應、心淑。並接陳古逸居士函贈湖月集續集二冊。二十叁:曉聞轉、蘇等保釋,昨夜回山。即往方丈室晤敘,並…
《己卯日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