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華經》迹本二門大意略述

  

《法華經》迹本二門大意略述

  釋尊于菩提樹下成道已,于叁七日中,敷演《華嚴》大教,獨被上根。中下在座,不見不聞。不得已,爲實施權,說四阿含小教,令二乘之機,轉凡成聖,證偏空涅槃,是爲漸初。次于方等會上,借維摩等諸大士互相酬唱,彈偏斥小,歎大褒圓。四教並談,是爲漸中。次于般若會上,與四大弟子共轉*輪,會一切法,皆摩诃衍(大乘),以般若理水,淘汰二乘情執,是爲漸終。最後于法華會上,開權顯實,開迹顯本,會叁歸一,普授叁根之記,無有一人不堪作佛,出世本懷,于茲始暢。大矣哉,妙法蓮華經,諸佛究竟之極談也。

  本經凡二十八品,分迹、本兩門:

  一、 迹門十四品。分序、正、流通叁分,(甲)序分,

  即序品。(乙)正宗分,從方便品至授學無學人記品,凡八品。(丙)流通分,法師品至安樂行品,凡五品。

  二,本門十四品。分序、正、流通叁分,(甲)序分

  從地湧出品。從地湧出至彌勒已問斯事,佛今答之半品經文。(乙)正宗分,從湧出品佛告阿逸多下至分別功德品偈爲止。(丙)流通分,從又、阿逸多,若有聞佛壽命長遠下至普賢勸發品,凡十一品半經文。

  一、 迹門。(甲)序分

  序品

  

(序品者,放光現瑞,發起法華大教之由序也。)

  釋尊在說《法華》之前,慮四十年來所說,悉是權法,

  一旦改弦更張,掀翻舊案,宣稱以往所說,皆是方便權說,今將說實法,勢必駭動群情。同時亦爲使與會大衆得聆《法華》圓音,顯示因緣非小,遂于說《無量義經》畢,即入無量義處叁昧。是時,天雨四華①,地搖六動②,如來眉際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世間,上至有頂、下至無間。一方既爾,方方皆然。于一光之中,圓現十法界生佛事相。由是彌勒興疑,向文殊詢問:世尊何緣,現此瑞相?文殊作答,以無量劫前,日月燈明佛爲之作證,告以如來亦將說《法華經》。經雲:“我見燈明佛,本光瑞如此,以是知今佛,欲說《法華經》。”一、迹門序分竟。

  注(1)天雨四華:一、曼陀羅華,二、摩诃曼陀羅華,叁、曼殊沙華,四、摩诃曼殊沙華。

  注(2)地搖六動:一、動,(微動不安)二、起,(自下升高)叁、湧,(墟垅凹凸)四、震,(隱隱有聲)五、吼,(砰磕發響)六、擊(大搖動)。

  

(乙)正宗文,文分八:

  丙一、方便品

  

(此品正開叁乘之權,顯一乘之實)

  釋尊出定,殷勤稱歎諸佛權實兩智,深廣無量,其智慧門,難解難入,歎至恰到好處,乃雲:“止,舍利弗,不須複說,所以者何?諸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難解之法,惟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又雲:“是法不可示,言辭相寂滅,諸馀衆生類,無有能得解。”隨後話頭一轉,又雲:“世尊法久後,要當說真實。”此語一出,猶如石破天驚,千二百聲聞,驚疑不安。當機舍利弗,見四衆心疑,己亦未了,遂叁白世尊,求決所疑。如來叁止後許說。斯時五千退席,佛亦默然不加製止。經雲:“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佛告當機,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所以者何?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于世,無非欲令衆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實無先叁後一,只因鈍根不會,(不能理會)只得將一乘道,分別說叁。經雲:“小智樂小法,不自信作佛,是故以方便,分別說諸果。”現在時機成熟,可以開權顯實,直暢本懷而說矣。經雲:“今我喜無畏,正直舍方便,但說無上道。”佛佛道同,率循舊章。(諸佛如來,法皆如是)約人,“但教化菩薩,無聲聞緣覺。”約理,“唯此一事實,馀二則非真。”約教,“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約行,“諸有所作,常爲一事。”是爲上根猛利,直說法體一周。

  丙二、譬喻品

  

(借世間父子,以況出世師弟。借火宅,以喻叁界。借叁車一車①,以喻叁乘一乘。故名譬喻品也。)

  長行、偈頌,重重開示,舍利弗自解已圓,悲他未悟,代爲中下之機,求更爲開示。世尊大慈,乃有火宅之喻:

  長者大宅火起,諸子門內嬉戲,不肯出來。長者方便,告諸子雲:門外有叁車,可供娛樂,誘引諸子,競出火宅。長者不與叁車,而等賜諸子一輛大白牛車。長者,喻如來。叁界,喻家。一乘教理,喻門。五道衆生,喻五百人。五濁八苦,喻火。叁車,喻叁乘。大白牛車,喻一乘。不與叁車,等賜大白牛車,喻開叁乘之權,顯一乘之實。是爲中根稍鈍,喻說一周。

  注(1)叁車一車。叁車:一、羊車,喻聲聞乘,二、鹿車,喻緣覺乘,叁、牛車,喻菩薩乘。一車:即大白牛車,喻佛乘。

  丙叁、信解品

  

(中根聞譬說一周,信解發生,疑去理明。乃自陳窮子之喻,領上法、譬二周之旨,故名信解品也。)

  爾時須菩提等四人①,領(會)上法、譬二周之旨,深信成佛有份,異口同聲,陳說窮子一喻:譬如窮子,舍父逃逝,馳騁四方,以求衣食,漸漸遊行,遇向本國,遂到父舍,疾走而去。長者方便,密遣二人,雇令除糞,終于領付家業雲雲。文中雇作,譬權。付業,譬實。長者,喻佛。窮子,喻所化機。密遣二人,喻說二乘之教。除糞,喻斷見、修兩惑。領家業,喻得授記。此品將如來始自華嚴,終至法華一代時教,先漸後頓之化迹,曲譬無遺。是爲中根領悟,喻說一周。

  注(1)四人即須菩提,摩诃迦旃延,摩诃迦葉,摩诃目犍連。

  丙四、藥草喻品

  

(土地是能生,雲雨是能潤。草木是所生、所潤。草木皆有用,而藥草用強,喻無漏爲最勝也。)

  釋尊先歎四子善說,將如來一化始末,發揮殆盡,然如來複有無量無邊功德,“佛以一音而說法,衆生隨類各得解。”一相一味之教法,等施大千(世界),有教無類,(不論類等,皆可受教)差別在機。若一雲遍覆,一雨普潤,叁草二木①,各得生長。豈窮子一喻所能罄其功德哉!雖然,汝等亦甚希有,能解如來四十年中隨宜說法。經雲:“汝等迦葉,甚爲希有,能知如來隨宜說法,能信,能受。”最後如來說偈雲:“今爲汝等,說最實事,諸聲聞衆,皆非滅度,汝等所行,是菩薩道,漸漸修學,悉當成佛。”文中叁草二木,譬機有大小之分。一地,譬佛一相一味之教法。是爲如來述成,喻說一周。

  注(1)叁草二木。叁草:小藥草,(或處人天、轉輪聖王、釋梵諸王,是小藥草;)中藥草,(知無漏法,能得涅槃,起六神通,及得叁明,獨處山林,常行禅定,得緣覺證,是中藥草;)上藥草。(求世尊處,我當作佛,行精進定,是上藥草。)二木:一、小樹,(又諸佛子,專心佛道,常行慈悲,自知作佛,決定無疑,是名小樹;)二、大樹。(安住神通轉不退輪,度無量億百千衆生,如是菩薩,名爲大樹。)喻佛以智方便,演說一相一味之法,滋潤一切衆生,衆生隨其根性,所受不同,而各得大小道果。

  丙五、授記品

  

(授中根四人成佛之記也)

  釋尊說偈已,普告大衆,授摩诃迦葉之記,佛號光明如來,國名光德,劫名大莊嚴,佛壽十二小劫正法、像法各住二十小劫等。爾時大目犍連、須菩提、摩诃迦旃延叁人,見大迦葉得記,心存渴仰。經雲:“大雄猛世尊,常欲安世間,願賜我等記,如饑需教食。”如來也分別與叁人授成佛之記。(授須菩提之記,佛號名相如來。摩诃迦旃延,佛號閻浮那提金光如來。大目犍連,佛號多摩羅跋旃檀香如來。)是爲中根得記,喻說一周。

  丙六、化城喻品

  

(無而忽有爲化,防非禦敵稱城。喻二乘涅槃,乃如來權智所爲也。正爲下根人作宿世因緣說一周。)

  如來無問自說,開宿世因緣之談。告諸比丘,塵點劫前,大通智勝成佛,十六王子及諸天雲集,智勝佛酬機說法,過二萬劫已,乃說《法華經》,說是經已,乃入室禅定,八萬四千劫。十六王子,默契佛意,各升法座,覆講《法華》各各得度六百億恒沙之衆。從此以來,結緣之從,世世相值,十六王子,今皆于十方成佛,我釋迦牟尼亦其中之一。爾時所化無量恒河沙等衆生者,汝等諸比丘及我滅度後未來世中聲聞弟子是也。今日法華高會,開權顯實,“世間無有二乘而得滅度,惟一佛乘得滅度耳。”結大通未了之公案,暢此番降靈之本懷。乃說化城一喻①。化城虛設,不過爲止息疲勞之衆。寶所在近,令諸子繼續前進。明叁乘是假,一乘是實。經雲:“諸佛方便力,分別說叁乘。唯有一佛乘,息處故說二。”是爲下根甚鈍,故說宿世因緣一周。

  注(1)化城,喻二乘涅槃。

  丙七、五百弟子授記品

  (普與下根無學位人,授記作佛)

  爾時富樓那從佛聞是智慧方便,隨宜說法,又聞授諸大弟子菩提之記複聞宿世因緣之事,仰視如來,目不暫舍,渴盼如來與之授記。世尊知其深心所念,亦與之授記:佛號法明,及國土種種莊嚴。劫名寶明,國名善淨,佛壽無量阿僧祇劫。爾時千二百阿羅漢見富樓那得記,心生渴望,“若世尊各見授記,如馀大弟子者,不亦快乎。”于是如來總記千二百阿羅漢,悉當成佛。別記憍陳如及五百阿羅漢“皆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盡同一號,名曰普明。”五百弟子得記,歡喜踴躍,乃說系珠一喻,以謝世尊宿世因緣之開示。文中少有所得,譬權。寶珠貿易,譬實。是爲下根無學,得記因緣一周。

  丙八、授學無學人記品

  (普與下根授記作佛,學無學人皆得授記也。)

  爾時阿難、羅睺羅出班白佛,亦求授記,阿難爲佛侍者,羅睺是佛之子,若世尊授我二人之記,“我願既滿,衆望亦足。”世尊遂授阿難記曰…

《《法華經》迹本二門大意略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