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2007年義工大會開示——荒漠甘泉

  2007年義工大會開示—— 荒漠甘泉 慧律法師講 2007年9月30日 高雄·文殊講堂 (引磬聲中,衆向師父問訊) 各位尊敬的義工,大家阿彌陀佛!(衆合掌:阿彌陀佛。) 這多年來,承蒙各位慈悲、尊敬男義工、女義工,使得我們的水陸,和講堂其他的運作,得以步上正軌,都是大家的功勞,非常地感謝大家,堅持護持正法。 你們用時間,寶貴的生命、寶貴的時間護持正法,當然需要有正念,我們這裏不是一個行善的地方,我們這裏是個解脫的地方,做義工的時候,內心必須充滿著智慧,才是真正的佛弟子。所以,我們今天要講的題目,叫做: 荒漠中的甘泉 荒漠中的甘泉。“荒漠”是什麼意思?荒漠就是荒蕪的沙漠,也就沒有水分、沒有任何的生機,動、植物都沒有辦法生長的地方,叫做荒漠。有因緣碰到了甘泉,就是甘露、就是水分,就可以在沙漠當中有植物的成長;在綠意盎然的森林;有動物活動的迹象。我們無明就像一片荒漠,無明煩惱長不出菩提的種子,所以,佛法開智慧是非常非常地重要,佛教講的:福跟慧二者必須並進。因此,我們有了甘泉,甘泉就是正法的真理,諸佛菩薩所講的正道、真理,能夠讓我們得大自在、解脫的般若智慧。因此,在這個短短的開會期間,諸位總是會要求師父簡單地做個開示,所以,今天的開示預計七十分鍾,所以,今天的時間算是很緊湊。 那麼,選擇了這個“荒漠中的甘泉”,也就是佛陀所講的真理,就是甘泉,我們的無明煩惱就像荒漠,長養不出菩提種、菩提苗、菩提樹,也成不了菩提果。所以,今天的開示,希望我們互相勉勵,師父也是還在學習,希望在菩提道上,我們互相地勉勵、互相的成長。諸位有福可修,又有慧可得。 今天的題目叫做“荒漠中的甘泉”,簡稱“荒漠甘泉”。師父就去找一些佛陀的開示,一句一句的開示;還有哲學家、心理學家所講的智慧的語言,這些語言,重點一句,就用過千言萬語。因此,開示要抓到重點、吸收到重點的時候,就特別地受用!一句話就足以改變人的一生,你要全神貫注,不能漏掉任何的一句話,要知道師父在表達什麼。 1.真正的體貼,是不使對方難堪的。 我們除了服務衆生,跟衆生息息相關,重要的要體貼、要有禮、有禮貌,我們面對的是各個層面的齋主,所以,我們的態度非常重要! 什麼叫做體貼呢?就是不使對方難堪,也就是每一個人都有自尊心;每一個人都有優越感,因此,我們不要使對方難堪,彼此之間,好有一個空間來回旋、回轉。 再來,大家念一句,跟著師父念一下,強化印象,真正的體貼,念,(衆:真正的體貼,)是不使對方難堪。(衆:是不使對方難堪。) 是的,好!就是要尊重對方的自尊心,不要老是挖人家的瘡疤;彼此之間如果不忍辱、不退讓,廚房,廚房就鬧意見;內壇就會鬧意見,他就會這樣子的,你要當行堂,大家都堅持自己的意見,他就會鬧意見。所以,好的意見表達,要使對方彼此間可以接受,在沒有擬出一道堅強的原則性,就用試驗性的,他提的意見怎麼樣,這個人提的意見怎麼樣,那就先試試看啊!很多事情,我們的理想跟現實會有落差,我們理想把它定得很高;但是,跟現實的每一個人配合起來,因爲大家的程度不一樣、個性都不同,會産生理想跟現實中的落差,這個時候,由我們智慧來吸收,由我們智慧自己來吸收。 好的,接下來,我們要控製一下時間。 2.憤怒的人,只張開嘴巴,卻閉上了智慧的眼。 意思就是:常常生氣的人,他只會張開嘴巴一直念、一直講、一直吵,這情緒化的動作,會使我們的眼睛看不到真理;使我們的心靈蒙上了無明,所以說:卻閉上了智慧的眼。 再念一遍:憤怒的人,只張開嘴巴,卻閉上了智慧的眼。 好,念一下。(衆隨師父念) 好!底下一句。 3.堅持忍辱,慢慢地,你就會看到燦爛的結果。 佛陀告訴我們:忍辱是一種重要的美德,佛弟子修學佛道,不管你什麼身分、什麼地位,處在什麼空間,我們都必須以最大的忍辱心性去處理事情。所以說:堅持忍辱,慢慢地,你將會看到燦爛的結果。 4.心常常懷他人淩辱我、鞭笞我、擊潰我、掠奪我的想法,將無法澆熄仇恨之火。 我一句一句來念:心懷著……他人就是別人,別人淩辱我、鞭笞我,鞭笞我就是鞭打我,一個人心常常懷著說:別人在侮辱我,淩辱我就是侮辱我;在鞭笞我,就是抽打的意思;擊潰我,攻擊我的意思;掠奪我的想法,這個老是裏面每天都充滿著恨:哎呀!別人淩辱我、鞭笞我、擊潰我、掠奪我!有這種想法,將無法澆息仇恨之火,這個恨是沒有辦法澆熄的; 5.品格高尚的人,在各方面皆能克製自己,因此能夠從悲苦中解脫出來。 所謂品格高尚,也就是什麼情形,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格高尚呢?就是克製力,也就是了悟“凡所有相,都是虛妄。”不作無謂的情緒的變化,當我們碰到很重要的事情,或者是難以處理的事情,一樣能夠回歸理性;一樣可以回歸到智慧的層面;一樣回歸到這個組織的一個原則性,聽從大衆的意思,那麼,這個品格是非常高尚的,也就是非常尊重團體,懂得退讓。所以,品格高尚的人,在各方面:各方面就是身、口、意,身體、口業,還有意業的貪、嗔、癡,能克製自己,也就是情緒可以完全掌控的人,就是品格高尚的人,這個直截了當的答案就是這樣子。因此能夠從悲苦當中解脫出來,悲苦就是悲慘、苦痛當中。一個人的悲慘,佛陀說: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一切痛苦來自于無知,所謂無知就是情緒變化,隨著境界一直顯現,從來不克製,從來不覺知,沒有正念,因此,我們沒有辦法從悲苦中解脫出來;那麼,你現在能夠克製,你就能夠從悲苦當中解脫出來。 6.有睿智的人,絕不被愚昧者挑戰。 我們有學佛,有高超的智慧;可是,沒有學佛的衆生,完全布滿了我貪、我見、我慢、我癡,講起話來,他怎麼樣他就是對,你怎麼樣就是不對,就是不對!因此,我們真的有智慧的人,不要被愚昧的人所戲弄,他生氣的時候,你不要生氣;他貢高我慢的時候,你心靈一樣很平靜。他貢高我慢,起無明、愚癡,只得到二十分,就是考試考二十分,不及格;我們受過佛陀智慧的訓練,我們如如不動,不取于相,不要跟他一樣的愚昧,心中能夠寬恕他,從交換時間跟空間去理解他,回歸智慧的層面;回歸慈悲的層面,我們擁有的潛能,這是我們的權力,我們可以拿出來用,不需要隨著境界起舞;也不需要被愚昧者挑戰,這是佛陀的交代。 7.私心戕害人格以及心靈的成長。 私心就是自私自利。我們攝取了宇宙當中少許的四大,也就是攝取宇宙當中少許的地水火風,來誤認爲這個色身就是自我。所以,一切凡夫,看,無法離開眼睛的範疇;聽,也無法走過耳朵的範疇。衆生就是看什麼執著什麼……以自我的私心畫圓圈,用圓規畫起來,也就是自我圍籬笆,自我圍籬笆。所以,私心戕害人格以及心靈的成長,意思就是說:自私自利的人,只顧到自己的享受;或者是說:我占了這個位子,可是,他不去做事,以前就是曾經發生過這樣子的,說某某大師要來演講了,其中有一個跟另外一個居士過意不去,他就說:這個事情我來負責!講得信誓旦旦;因爲另外一個居士很慈悲,他很容易相信別人,就相念他了。相念他的時候,這個大師級的剩下兩天,兩天啊,要來演講,這個甲居士准備要給他難堪的,這個甲居士,他本來負責什麼?負責宣傳的、負責海報的、負責報紙的,統統沒有動作,一張海報都沒有印出來,就是要讓大家不知道說這個大師級的要來演講。剩下兩天了。這個乙居士是很慈悲、很發心的,看到苗頭不對了,自己來,也不去拜托他,也不去打電話問他爲什麼,因爲在一個禮拜前,他就說:居士,居士!這麼了不起、偉大的大師父要來演講。爲啥海報都沒有、報紙也沒有、什麼廣告統統沒有?這個居士私下就是要讓他難堪,可是,卻誤了很多佛弟子聽經聞法的機會,這個乙居士一手承擔起來,自己花錢自己跑,然後找報章,就是最快的報紙;還好他的人際關系還不錯,就報紙一登,海報自己貼,用電話,結果爆滿!爆滿。所以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如果你覺得說我們當義工很辛苦,大可不要,可以拒絕,但是,義工就是沒有條件的菩薩,叫做義工。我們今天發心沒有任何的代價;沒有任何的薪水。既然做了義工,就是沒有條件的菩薩,就是做,不能因爲私心,說我跟這個組長過意不去,故意要給他難堪,占著茅坑不拉屎:我就是要占這個位子,可是,就是不做事!這個就很糟糕,這個就很糟糕!是不是?我對某人有意見、對組長有意見,實在意見不合,我可以找別組的;但是,不要占在那個位子裏面,要給對方難堪,結果不做事,這樣傷害了自己的人格,也傷害了整個團體。所以,私心戕害人格以及心靈的成長。 有一種是懶惰,懶惰就是不盡責,雖然也沒有說什麼私心,或者是跟人家過意不去,可是,他就是懶惰,這個懶惰就是有一點麻煩,只喜歡名,不喜歡做,就占一個名額,可是,就是不做。 有一個原住民當警察,分配到鄉下的一個派出所,分配到這個鄉下的派出所,因爲在山上,所以,沒什麼人,沒什麼人。所以,因此那個山上也很少發生事情,報案的人也不多,報案的人也不多。這個警察是原住民,他喜歡喝酒,看沒有人,反正警察局在山上,派出所也沒人,那個小的警察局,只有兩、叁個警察,沒啥事就喝酒。那一天就喝得特別醉,很醉,醉醺醺的,醉醺醺,結果聽到電話鈴聲響:鈴……他本來睡的時候,用蹒跚的步履走到電話的旁邊,手一拿起來,要接的時候,電話斷了!後來,他又回歸他的座位上,趴著繼續睡覺,迷迷糊糊的,電話又響了,他又走過去,靠近的時候,電話又斷了。他坐回去桌子了,想想:不對喔!等一下又打電話來了,怎麼辦呢?好!他就在電話旁邊等了,這…

《2007年義工大會開示——荒漠甘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