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與法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各位同學:

   很高興又有機會和大家結法緣,應邀到講修班開設佛學講座,對我來說已經是第二次了。記得第一次是講修班的首次講座,想必大家還記得吧!時間過得真快,講修班創辦已將近一年,這一年來,南普陀寺慈善基金會,閩南佛學院爲推動廈門地區的弘法活動作了大量工作,經常邀請海內外大德高僧、居士學者舉辦各種講座,法雨頻施。我希望大家“莫將容易得,便做等閑看”,一定要珍惜這殊勝的因緣。

   在座的多數是老學員,到這裏來聽講座已不下數十次,我經常聽到一些學員反映,說聽了許多講座,對佛法的感覺依然零零碎碎,總是不得要領。因此,從現在開始我要有系統地給大家開設佛學系列講座。今天我要講的第一題目是:佛與法。

  

  一、叁寶是佛法的全體

   1、什麼是佛法

   什麼是佛法?從字面上看,就是佛及佛所說的一切教法;但如果從佛法的整體上看,則可分爲叁個部分:一曰佛寶、二曰法寶、叁曰僧寶,簡稱爲“叁寶”。佛法僧叁寶包括了佛法的全部內含,近代學者研究佛學,把佛法劃分爲佛陀論、教理論和僧伽論,便是由此而來。有人也許會問:佛法僧爲什麼稱爲“寶”呢?在座的應該知道“寶”的意義,所謂“寶”者,是世間上希有難得的東西,爲萬萬人所仰求。同樣的道理,佛法僧也是希有難逢,不僅是人間尊它爲至高至妙,乃至天人對它也是敬重無比,正因爲它的價值如此珍貴,所以經中把它們稱之“寶”。

   2、叁寶以何爲中心

   叁寶包括了整個佛法的內容,叁者缺一不可。但叁寶的存在又有它的中心,那麼叁寶的中心又是什麼呢?許多人一定會認爲是佛吧,因爲有佛陀的存在,然後才有佛陀所說的教法,再才談得上僧侶的出現。假若沒有佛陀,就不可能出現法和僧。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叁寶的中心應當是法。

   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法的實質,並不是人們所理解的經典,乃是經典诠示的真理。它是宇宙人生的真實相,也是宇宙延續的根本規律,它以一種真實的面貌存在著,常恒不變,就如虛空一樣,無論空中是風和日麗,還是雷電交加,都無法影響它的存在性質。法的存在也是同樣,經曰:“法非佛作,亦非余人作”,又曰:“法性常爾”,都是向我們說明,法並不是由佛陀創作的,更不是其他任何人所創作的。無論世間有佛住世說法,還是無佛出世說法,法都是存在的,不會因爲世界上的任何變化而發生改變。佛陀之所以成爲佛陀,就是因爲他證悟到這種法的存在。

   3、佛與法的關系

   法既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爲什麼又稱法爲佛法呢?是因爲佛陀最先發現了宇宙間有法的存在,如果不是佛陀的證悟,法雖然存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還是無法覺察得到。正因爲法與佛的關系是如此密切,所以把法稱爲佛法。就象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大陸本來就存在,並非因他發現而有,只是他的發現使我們了解到這一事實,後人爲紀念哥倫布,便將他和新大陸聯系起來。

   佛與法既然存在著如此密切的關系,那麼,要了解佛法,我們就應當進一步來探討“佛”的含義。

  

  二、佛陀者何

   1、佛陀的含義

   說到佛及成佛,我們多半會認爲是遙不可及的事情,爲什麼會産生這種觀念呢?是因爲太不了解“佛”的含義了,根本就不知道佛陀爲何物。

   所謂“佛”者,是梵語佛陀的簡稱。佛法傳到中國後,又智慧的人很多,他們也能夠稱爲佛陀嗎?其實不然,這裏所講的智慧並非一般的智慧,而是徹底圓滿地證悟了宇宙人生諸法實相的智慧。一旦成就這種智慧的人,對宇宙人生就不再有絲毫迷惑,就能徹底擺脫人生的煩惱,佛陀便是證得這種智慧的聖者。

   世界上沒有一位天生的佛陀,佛都是從平凡的人修行而來,我們人人都可以經過修行成佛,不分貧富貴賤、男女老少乃至一切生靈都具有佛的覺性。這種覺性衆生本自具足,只因爲被無明妄想覆蓋而無法顯現,只要經過修行將我們的佛性開發出來,徹底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就不會再迷失,也就成佛了。

   2、佛陀的異名

   每位佛陀都有自己的別號,但一切佛陀又有共同的通號。佛的通號有十種:即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這些名號是根據佛陀的德行施設的,任何一位佛陀都具有這些德行。以“如來”爲例,“如來”是“乘如實之道而來”,因爲如來的行住坐臥和語默動靜無不是真理的表現。《金剛經》說:“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是名如來”,明確告訴我們,如來出現于世間,雖有來有去,但不住來去之相。世人還喜歡把如來和佛合在一起稱曰“如來佛”,這是不倫不類的說法。如來和佛都是通號,就如某某人既是博士又是教授一樣,我們可以稱他爲某博士或某教授,而不應稱他爲某博士教授。同樣的道理,我們可稱釋迦佛或釋迦如來;稱阿彌陀佛或阿彌陀如來,但“如來佛”這種稱呼卻不恰當。佛陀還有個名號爲“世尊”,世尊的含義是受世間人尊重。之所以把佛陀稱爲世尊,是因爲佛陀的道德、智慧和悲願都達到了最爲圓滿的程度,無論人、天人都無法與之相比,所以深受人天的尊重和敬仰。

   3、佛陀的數量

   佛陀不同于上帝,神教所說的上帝是天生的、唯一的,任何人都不能成爲上帝。而在佛教中,佛陀卻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人修行而成。一切衆生都有佛性,都能修行成佛,因爲衆生無量無邊,所以佛陀的數量也非常可觀。

   《阿彌陀經》曰:“東方世界有阿閦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因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佛、大焰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保相佛、淨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北方世界焰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下方世界有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磨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從所引的這段經文,可知佛陀數量之多。

   恒河是印度非常著名而且又神聖的河流,河中有很多白色的細沙,佛陀一生說法大多在恒河兩岸,因此說法時常常會引用恒河作比喻。佛陀告訴我們說,已成就的佛陀有恒河沙數之多。過去已有無量衆生修行成佛,現在又有無量衆生正要修行成佛,未來還有無量衆生當修行成佛。既然成佛的衆生有這麼多,說明成佛並非只有某個人才能辦到的事。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只要我們能夠依佛所說的法去實踐,便可體悟真實法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就能開發出來。只要我們發心修道,那麼我們也有成佛的一天。

   4、菩薩不易當

   雖然人人都能成佛,但成佛卻不是件容易的事,必須廣修六度萬行,利益無量衆生,以此培養自己的福德資糧和慈悲智慧,到功德圓滿使時方能成就佛果。要成佛必須先行菩薩道,做菩薩不容易,不僅衆生不易度,且會有各種各樣的菩薩來考驗你。在佛陀時代,舍利弗尊者也曾發心修菩薩道。一天,他看見有人正哭得傷心,就上前打聽,那人見到舍利弗就哭得更淒慘了,在舍利弗的再叁追問之下才說明原因:“我母親病很厲害,根據醫生吩咐,需要人眼做藥才能治好她的病。”舍利弗心想:“菩薩必須行布施,不僅是外財的布施,還有內財的布施,而今對方需要我的眼睛,正是行菩薩道的機會。”于是下定決心成就對方,將自己的一只眼睛挖了出來,對方一看卻說:“唉呀!你弄錯了,我要的是右眼,你卻挖了左眼。”舍利弗畢竟是初發心的人,聽他這麼說也就不太高興:“唉呀,你怎麼不早說呢?眼睛可不是開玩笑的呀。”轉而又想,既然發菩提心就應發到底,于是又將右眼挖了出來,可那人接過眼睛後嗅了嗅說:“味道這麼臭,怎麼能作藥呢?”隨手就往地上一扔,用腳踩得粉碎。舍利弗非常難過,認爲菩薩道實在是難行,因此退失了菩提心。菩提心是成佛的種子,沒有了菩提心,又如何能成佛呢?

  

  叁、釋迦牟尼之成佛

   1、釋迦出家的因緣

   世界上的佛陀雖然有千千萬,但與我們關系最爲密切的唯有釋迦牟尼佛。因爲他的住世的時間離我們最近,況且我們又是釋迦佛法下的弟子,因此對他的印象特別深,既然這樣,我們就應該對他示現成佛的過程有所了解。

   釋迦佛降生在印度迦毗羅衛國,原本是個太子,名悉達多。他出生時,曾有阿私陀仙人前來給他占相說:“太子若在家能成爲轉輪王,統一全印度;若出家便可成爲世間的佛陀,度化無量衆生。”說完就痛哭流涕,國王問他爲什麼要哭,他說遺憾自己年紀老了,不能在他的法下得度,真是生不逢時。

   在皇宮裏長大的悉達多,享盡了世間榮華富貴,爲什麼又要抛棄王位而削發出家呢?主要原因有二:一次,他出宮外遊看到農民在烈日下辛苦勞作,所駕耕牛時時遭到鞭打,而犁铧翻出的蟲子又被小鳥飛來啄食,看到衆生爲了生存而互相殘殺的悲劇,使善于思維的悉達多太子感慨萬千。其後,是他遊曆四門時看到人生的生、老、病、死,更加感覺到人生的種種痛苦和無奈。生命如此無常,一個人來到世間,無論是貧富貴賤,最終都免不了歸于死亡。太子由衆生的痛苦想到自己的痛苦,又由自己的痛苦想到大衆的痛苦。爲解決人生的痛苦和,他毅然放棄了王宮的生活,走上了尋求解脫之路。

   2、修道

   印度是一個富有宗教情懷的國家,佛陀在世時就有九十六種宗教派別,也就是佛教裏所稱的外道。外道並非一種貶稱,所以稱之爲外道,只是相對佛教而言,就象中…

《佛與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如何進入佛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