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的訣竅
一九九六年六月講于濟南
我們修法的目的,是爲了打開本來見到本性。
心中心法是密法的心髓部。密法含九乘次第,就是外叁乘、內叁乘、密叁乘。心中心法是密叁乘最後的心髓部分。在西藏、在日本,要經過好多年的修行,才可以傳授這個法。
現在我們可以不要經過很多年的加行、前行,直接傳正行。因爲我們中華文明悠久,具有大乘氣象,誕生于本土的道教、儒教,有很高的智慧內涵和文化底蘊。祖師西來,直接說禅,所以禅宗最盛行。禅宗就是直指,最直接了當,不要繞彎子兜圈子,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是最快的。因爲有這個好的基礎,所以我們的心中心法就可以不經過加行、前行,直接修正行。大家已經修了很多時,總會有相當的心得。大家交流交流,做得怎麼樣子來談一談。因爲大家光一個人修,沒有師兄弟們或者是有修證的人交流交流,免不得有一點納悶,談一談可以解開來,大家可以更清爽更明白的繼續前進。
我們修心中心法爲什麼說一千座呢?就是有這麼一千座的基礎打下去做功夫,它必定有打開本來見性的機會。必定有!恐怕有的時候呢,人就是錯過了這個機會,不知不覺的過去了。就是在念無所念的時候,自己有一點比較不太清爽的感覺,似知道又不知道的樣子。好像它就過去了,滑過去了。所以就是可惜的很。
我們的本性其實時時在自己面門放光,它沒有隱藏。我們能看能聞能說能坐能走的能,就是我們的佛性,時時在面門放光,它沒有隱藏的時候。縱然我們睡著了,它也在了了分明。就是做夢的時候能起夢境的,也是它的功能。說起來做夢的時候是第八識的種子翻起來。第六識攬得種子在夢境裏面。但是沒有佛性怎麼會有第八識呢!怎麼會有第六識攬得夢境呢!這個功能根本還是佛性。佛性時時在,沒有缺少的時侯,沒有隱蔽的時候,所以它沒有斷續相。沒有斷掉之後再接續起來,沒有!時時都是這樣連續不斷。所以我們做功夫也就是如此,要認識佛性。現在我再詳細指示一下:我們的佛性就在我們一念斷處——前念已斷後念未起,那個時侯。前念斷了後念未起那個時候,並不是沒有知覺,它還是了了分明。那個時候是千鈞一發之機,關鍵時刻,最重要的時刻。但人呢,往往都錯過這個機會,不認識它,滑過去了。任何人都有一秒鍾的清淨,是肯定的。就是隨便哪一個都有一秒鍾念頭不起的時侯,這念頭不起的時候還是了了分明,他不認識就錯過去了。最重要的是認識這個本性,時時在我們面門放光的是。
大家知道,黃山谷和蘇東坡齊名,詩畫字都很好。他參禅的時侯,他師父是晦堂老,叫他參“二叁子以吾爲隱乎?吾無隱乎爾!”這是句什麼話?這句話是孔老夫子講的,孔老夫子對學生講的:“你們這學生啊!以爲我老師還有什麼隱蔽的地方、秘密的地方沒和你們講嗎!以吾有隱乎?有隱藏嗎?不和你們公開講嗎?吾無隱乎!我一點沒有隱蔽,我和你們都公開講了。對你們學生赤誠公開,沒有對哪一個好一點就講多一點,對哪一個差一點就講少一點,沒有!都是一視同仁,公開赤誠之心爲你們大家講的。吾無隱乎爾。我沒有隱藏、隱蔽。”叫他參這個話頭。黃山谷是讀書人,“這個還不知道嗎!怎麼這個還教我參呀!我知道這個意思怎麼樣。”說了很多意思,晦堂老都給他否定:“不對不對,再說也不對!”黃山谷這就不開心了:“我是讀書人那,能不知道嗎。這個意思我懂啊,怎麼說不對呢。”心裏有些不忿,就是對老師有點看法:“你老師有點诮排我,說我的不對不對,這已經很對,還不對呀!”不高興再講了。但回去之後一想:“晦堂老是五百人善知識,他座下有五百個學生,這麼大的祖師,不會有意在诮排我吧,總會有另外的什麼意思吧,那麼究竟什麼意思呢?什麼“二叁子以吾有隱乎?吾無隱乎耳!”呢?”他參了好多時。一天和老師出去遊山。我們做功夫也不是死做呀!也要出去散散心,把思想心情放松開來,箍得很緊的也不好,所以有的時候要放松,有的時候要收緊。就像我們拉樂器,弦子太緊了要斷,太松了不成聲。所我們做功夫也需要這樣,太緊的時候要放松一點,太松的時候要收緊一點,所以要出去玩玩,散散心。那是八月份桂花盛開的時候,一陣風吹來一陣桂花香,黃山谷脫口而出:“好一陣木犀香啊!”木犀就是桂花。他的師父馬上點他:“吾無隱乎爾!”我沒有隱藏啊,你也沒有隱藏啊,聞到桂花香的是誰呀!黃山谷當下開悟:“噢!能聞的這個就是我的佛性啊!”是啊,時時在我面門放光。我們能穿衣能吃飯的功能就是佛性,時時刻刻不離佛性,所以我們要見性不是難事,就在面前。這點是要指示大家明白見到,時刻知道這是佛性。
但是我們明白知道這佛性之後,是不是就了了,就大事完畢了,就到家了。不是!假如明白這個佛性之後,我們的習氣還在,那就不行。事上透不過去,因爲我們學佛的目地是了生死,不經六道輪回生死之苦。假如我們這個習氣還在,境界現面前還動心,還跟境界跑,那生死就不了。縱然你明白了現在我一念斷處這了了分明的就是我的佛性,你習氣還在,動心,對境動心就沒用處。我們現在有身體,就是當我們的父母同房的時侯,我們自己動心,自己鑽進去,沒有誰來安排我們,指派我們,都是自己動心而去。我們對境動心是壞事,尤其是淫欲心最壞,淫欲是生死的根本,我們真的用功,要把淫欲斷光,但是一下斷不了呢,那要慢慢的斷。居士們不是可以有正淫嗎,准許有正淫,出家人正淫也不可以。但是要慢慢的斷,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也要把淫念斷光,斷不光生不上去。所以我們要練得對境不動心,那你生死才了。假如明白這道理,對境還動心,好的時候哈哈大笑,逆境當前倒黴的時候就六神無主,苦惱得不得了,那就不行,那生死就不能了。因此之故,淨土宗人常常說禅宗不好,誹謗禅宗,就是這個緣故。縱饒你禅宗開悟了,你思惑不了,生死不能了。思惑就是對境生心,思想動了,著境了,生死不能了。要思惑也了,對境不動心了,那才行。所以我們假如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更要做功夫,加緊做功夫。我們心中心法就時時刻刻有這個機會,修心中心法是靠佛力加持之故,所以有的時候在座上能忽然打開見到本性。也有在走路時侯,因爲我們要做功夫,不是走路就不做功夫啊,行住坐臥都要做功夫,看著念頭起處,不跟念頭跑,那也會一時脫開。乃至于我們睡覺做夢當中,也會脫開。不光是在座上脫開,做事時、走路時、做夢時都會脫開。就是有的時候不知道,錯過機會了。所以今天指示大家,認識本性是第一要措,最要緊的措施。不認識本性白修,修來修去你不知道什麼是本性。我們心中心法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是很快,說一千座已經是放寬了,尺度放寬了。實際講來不需要一千座,只要你時時刻刻真用心,就是我們上座時要死心塌地念念不生,死心塌地心念耳聞。念咒是心念,不是嘴念,耳朵要聞,聽得清清爽爽,要能把大腦思想抓住不動,才容易入定。下座時,綿密觀照,看著念頭起處,不跟念頭跑。境界當前,不爲境界所動。這樣做功夫很快,叁百座乃至五百座就能打開本來見到本性,這個法是見性很快的。
見性之後更要進一步除習氣,把習氣除光,思惑就了了。無明分四個層次,由粗到細。第一就是見惑,知見。知見不正,像現在修法的人很多是知見不正,跟氣功跑了:“氣功有很大的功用呀,會發特異功能呀!”跟著氣功跑了。跟著氣功不了生死的,氣功頂多是身體,要練練身體,把精氣神練足一點,讓氣周轉的靈活一點,不生病就可以了。了生死是做不到。還執著到特異功能去了。特異功能哪裏來呀?特異功能都不是自己的,都是外來的,就是附體的。現在那些特異功能的氣功師十個有五雙都是靠外來附體的,不是自己發的,所以不足爲訓不足取。有的人聽說哪一個師父傳道有神通可得,趕快就去了,趨之若骛,像蒼蠅見了血一樣。那是真神通嗎?都不是!真神通是第一得道通,道通就是漏盡通,就是心中一點不執著了,什麼都不要了,一切煩惱都漏光了,真正的心空淨了發漏盡通。漏盡通是基礎,漏盡通打開來就是神足通、宿命通、天眼通、天耳通。這些神通發生出來那才是真神通。這神通不可求,也不可修,修不到。神通是我們自己本性本具的,要打開本性見到本來,把本性上執著習氣消光,自然發揮,那才是真正的神通。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不跟人家轉,腳跟立得穩,見惑要了,知見要正。知見正很容易,要知道我們修正當的佛法,或是淨土宗、或是禅宗、或是密宗,修正當的佛法,其他不搞,那知見就正了。斷思惑比較難,它比較細,由粗到細比較細。對境生心是人的習氣,都要動心。尤其是男女老少看見異性都要動心。所以這個心見到境界都一點不要動。爲什麼呢?這就是我們悟道悟得深了,知道除本性之外,一切事情都是假的,虛幻不實的。《法華經》說:“唯此一事實,余二皆非真。”只有我們本性是真實的,只有這一樣是真實的,其他都是假的,都是我們佛性當中的影子。所以都不可靠,不要執著,對境不要動搖,在境上鍛煉,把這個習氣鍛煉光,生死才能了。見惑思惑了了,思惑斷絕不跟境界跑了,不跟境界跑就不去了,那麼就不投胎了,生死就了了。要是看見境界好跑了去,就投胎。所以說很危險。因此我們知道認識本性之後,正好用功,不是說認識本性之後可以不用功了。
認識本性是第一步,最好用功的時侯,我們要努力精進做功夫。現在有兩種人,一種人就是說了這話之後,叫他認識本性,不接受,“這就是本性啊!恐怕不是。爲什麼?假如認識這是本性,爲什麼沒有發神通呢?”他住在神通上去了,他就住在那個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上去了。“我…
《成佛的訣竅》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