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上師言教 往生法 六 (傳喜法師開示)

  第四章 結 文

  我們今天是總結從我們開講以來的所有《普賢上師言教》的全部內容,大家一起來回憶一下。

  從我們第一課上到怎麼如理如法地來聽聞教法,離四種垢染,六種過失,應該具足的威儀,乃至聽法應該持的那種狀態,所以在這前面都講得很清楚。

  然後下面呢,就是思維暇滿人生,就是講八種閑暇,十種圓滿,通過八種無暇,從反面來襯托這閑暇的寶貴和圓滿的寶貴,也通過那個更細的斷緣心的八無暇和暫生緣的八無暇來警惕我們。

  如果這當中你有一個不如法,修行的成果都不能取得,所以思維暇滿難得,可使閑暇之身變得有意義。當時我們學這個的時候就覺得很奇怪,以前對我們這個人生沒有這個感覺。通過觀察暇滿,覺得我們人生竟然是一個如意寶。

  以前,我想出去賺錢啊,想出去出人頭地啊,認爲那樣人生才有意義。通過學習八無暇才知道,原來我們得到的這個人生啊,本來就是無價寶,本來就是千載難縫的,甚至以後萬劫不複的。

  這樣現前的,都是六根具足的,也沒有邪見,也沒有落在邊地,而且我們出生的時代,正是有佛法,佛法還住在世間,還有善知識在弘揚。所以,原來我們這個人生這樣的可貴啊,乃至成就聖果是完全要依賴這個前提條件的,我們已經具足這種條件的。

  如果這時候了解了,你說,拿這麼寶貴的人生去換一個月一千塊錢,二千塊錢,叁、五千塊錢,一個月兩、叁萬,你換不換?不會換的。

  錢那東西再多也是要用空、用完的;再享福,也不過如此而已。所以有些有錢的人,房子也是最大的,車也是最大的,床也是最大的,後來自己半夜醒過來看看,自己卷曲在床上,自己那麼一點點,想想有什麼意思呢?所以說,睡不過一張床,吃也不過那一碗飯就夠了,但是對我的這個生命來說,是非常尊貴的。

  具足了這種種暇滿的緣分,非常不容易。特別是我們佛教徒、佛弟子,在“學習了、思維了暇滿難得,使我們的身體變得前所未有的有意義,思維了壽命無常之理,可以鞭策自己用來精進修道”,爲什麼?壽命是無常的。

  我以前在做居士的時候,看到這句話,“此生不向今生度,更以何生度此生”,對不對?乃至一氣不來,便成後事,下輩子怎樣?很快的,在哪一天會來臨都是不知道的,所以壽命無常會使自己精進的。

  “了知一切輪回痛苦的本性,便會生起出離心及大悲心”。如果你了解了輪回痛苦這一切痛苦的本性,乃至讓你升到天堂去,你都不會要去的,所以就會生起出離心。如果說天堂、七寶樓閣、花園、以及那些大福的受用你都不願意要,又怎麼會在人間貪圖名利呢!

  所以,一個人徹底地了解了輪回的痛苦的時候,他就會生起出離心,而且他就會覺得這六道裏,沒有地方可以真正安住的,可以真正作爲家的,叁界沒有任何一處可以歇腳的地方,那你對佛法就愈加地珍惜了,對出離叁界的方法就愈加珍惜了。

  所以憶念解脫的利益,了知因果的差別,則會如理地取舍善惡,對這個輪回的痛苦,我們能生起出離心,乃至對輪回在痛苦中的衆生,也會生起悲憫的心來。

  “了知因果的差別應如理取舍善惡”因果它在這個世間,如是的因,如是的果。如果你了解了這個因果是真實不虛的,那你就會自己非常仔細地來取舍這個善惡的。

  比如說現在給你一個口袋,讓你上山找金子去,你知道金子很值錢的,你肯定不會把石頭撿回來。你一定會仔細地在沙裏面找啊找,找金子。

  既然因、果是如影隨形的,那麼我的人生道路上也是這樣的,你都要把善的東西保存下來,惡的東西把它清除掉。所以就象一個人,我們剛會吃飯,知道一點事情,發現那米裏有石頭,就會把那米裏的石頭給撿掉。

  取舍善惡也是同樣,你知道這石頭是不能吃的,如果夾雜在米裏面,會閣撂自己的牙,同樣我們在生活當中,做了不好的事情,那在生命當中,自己就會感受這個惡果的。

  再下面,“憶念解脫利益可使自己對佛果生起歡喜心”。所以,學習解脫利益的時候,它能夠得到相應的果位。這個時候就會感受到,原來我們修的話,也能由此聖因而感聖果的,所以就會對修行、對我們的解脫,對我們自己以後的聖果生起歡喜心。

  “依止真正的善知識便可修學其意行”,然後自己怎樣轉凡爲聖呢?這就要找到具相的善知識。依止他的話,就會去修學,去觀察,去修學。善知識心裏面的意義、他的行爲,這些是共同外前行的六種引導。

  不共前行呢?皈依叁寶奠定了解脫道的基礎。所以解脫,從皈依叁寶爲前提、爲基礎的,發殊勝菩提心,樹起了佛子如海行爲的框架。

  菩提心,我們師父以前常說,“修道不發菩提心,猶如耕田不下種”,所以發起了菩提心,這成爲我們日夜把身口意始終攝在菩提心當中,如海行爲的框架就這樣架起。

  依靠念修“金剛薩垛”,便可以四力忏悔一切過患之根本墮罪。這就是依“金剛薩垛”的修法,使我們過去的這些罪業得到清淨。

  一切過患之根本墮罪會成爲一切過患。這些來源就如同一個人犯了錯,一直被那些錯所感染,這就象一個人身上生了癌症一樣。那癌細胞會成爲他死亡的因,甚至原本那些健康的細胞和器官,也會被這個癌細胞所累贅,這是一樣的道理。

  一個人想修行,就應該以“金剛薩垛”修法,令自己過去無量劫來所造的、如同毒藥一樣的不善業,都消除掉。就如我們的法身慧命生了癌症、腫瘤,應該通過“金剛薩垛”的清淨光明,來忏悔,淨除掉。

  “供叁身曼茶羅,可積累一切功德之根本的福慧資糧。一切加持之源——祈禱上師可使自相續中生起殊勝智慧”。供叁身曼茶羅,能夠集起福、慧這種資糧。福慧資糧具足會怎樣?這樣使我們做人十分安穩的,就象一般的人,無論出家還是在家,睡眠具足,修行很方便。

  如果處處的不如意,不要說修道,自己清淨的智慧沒法升起,煩惱都會越來越重。所以一般的人,以至我們剛出家的人,都要先修這個資糧;剛出家後,爲大家服務,爲常住服務,求得這個福慧資糧。有了福慧資糧之後,自己的智慧才容易被打開,所以一切加持之緣——祈禱上師,可使自相續中生起殊勝智慧。

  如果你有了福慧資糧爲基礎後,再與上師修相應的時候,自己內心中會升起這種智慧。這種智慧是很奇特的,只要你和師父的心相應的時候,你的這個心裏,就象變壓器的一個初級線圈和次級線圈一樣,這個電流會感應到那個線圈裏面去。

  懂這個電路知識的知道,你看那個變壓器很奇怪,這個頭進去,那個頭出來,它是一個線圈繞的,然後另一極呢?次線圈也是這頭進去,那頭出來,這兩極並沒有連在一起,只不過同一個矽化鐵,或者是鋼架。

  這師徒關系也一樣,是通過感應的啦!你這邊220V,那邊可以感應出來,只要你可以設計的,通過圈數來定的,要多少都可以,圈數越多,電壓也越高。這邊是220V,那邊比220V還高,師徒關系也是這樣,你說奇怪不奇怪。

  所以,這個一切的加持之源,是祈禱上師的,能夠在自己的內心當中升起上師一樣的殊勝智慧。這些是不共內前行的五種引導,加上共同的六種引導,總共是十一種引導,我們都學習過以及若修道尚未趨于究竟,死亡便臨頭則可令其往生清淨刹土的不修便可成佛之“往生法”。

  所有的一切都是爲了這一生就能夠成道,能夠轉凡成聖,都是爲了這一生能夠圓滿,究竟的智慧現前。但是誰能保證自己這一生就能夠智慧現前,就能夠證悟到清淨的本來面目?如果不證悟就死了呢?

  所以要趕快修一下“往生法”,我們這裏就告訴大家。哪怕自己還沒有得到真實智慧的時候就死亡現前了,但是依靠這個法,就能夠往生清淨刹土。

  所以,這個在藏地,對藏傳佛教來說,無論你修任何一個法,都必須要修這個“往生法”。所以我們中國淨土法門這麼普遍,但是由于這方面的經典講得不是很深入的。

  我們平時講的《淨土五經》、《淨土十要》裏面,這些祖師,是從我們漢傳佛教的角度給他講解的。這裏,藏傳佛教各宗各派都要修淨土法門的,所以就把這裏面訣竅和甚深教典講解了。

  因此,這次我們學習這個《普賢上師言教》,可以說是漢藏合璧。原來西藏各宗各派,都要學修這個往生法的。我們漢地也是同樣,乃至我們師父天臺宗的,教弘天臺,還是要導歸極樂的。包括其他的一些宗派,也都是這樣要修這個往生法的。

  所以這個現象在藏傳佛教裏是更普遍的,在這裏,我們也是按照這個方法來學習了,更加充實了我們以往淨土的觀念,乃至我們修學念佛法門,內心更加有數。

  這也可以說,我們漢傳佛教的中國淨土法門,從這個角度來說是完全正確的,這個和藏傳佛教的高僧大德們,乃至諸佛菩薩們都是一脈相傳的,都有這樣的特色。

  所以我們總共學習了十二個引導。前面的共同加行和後面的皈依、發心、忏悔業障,積累資糧、上師瑜伽和往生法,共十二個。

  “依靠觀修、四種厭世心,可生起無僞的出離心,依靠觀修解脫的功德,可開啓諸道之門,依止一切功德之源善知識可准備聖道的緣起,以皈依作爲基礎,發殊勝菩提心,修學六波羅蜜多聖道,則可將我們引入遍知圓滿正等覺的真實正道中”。

  爲什麼要發起殊勝菩提心呢?發起殊勝菩提心的時候,一切都是爲了利益衆生的。所以修六度萬行的時候,是把我們無量劫來的、這些自私自利的垢障慢慢地清除幹淨,這個諸種都是利益他人的發心和行爲當中,使自己的心越來越圓滿、遍知正等覺。

  這些都是六度的功德。他會讓我們進入到真正的正道中去。否則的話,有時候這個心量會狹小。爲什麼佛陀對聲聞緣覺乘還要繼續引導?如果不引導的話,聲聞緣覺會單求在自我的解脫上。

  雖然有時對輪回也生起厭離,對衆生也生起厭離,甚至緣覺的話,…

《普賢上師言教 往生法 六 (傳喜法師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