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印光大師開示

  慧明居士整理

  1.佛爲什麼要說淨土法門

  2.末法衆生爲什麼必須念佛呢?

  3.現生想了生死應修哪個法門?

  4.什麼是普通法門和淨土特別法門?

  5.淨土法門爲什麼是特別法門?

  6.請指示淨土法門要點?

  7.念佛法門爲什麼是總持法門?

  8.淨土法門的宗旨是什麼?

  9.如何認清淨土法門宗旨?

  10.請問淨土五經及淨土法門大意?

  11.淨土法門有什麼特點?

  12.哪些人應該修淨土法門?

  13.爲什麼說念佛一法叁根普被?

  14.淨土法門,既能叁根普被,利鈍全收,我佛當日,何以不專談淨土…

  15.時當末法怎樣提倡淨土?

  16.淨土法門妙在何處?

  17.淨土信心以什麼爲依據?

  18.往生淨土以什麼爲本?

  19.淨土法門爲什麼超勝一切法門?

  20.帶業往生是什麼意思?

  21.什麼是仗佛慈力?

  22.阿彌陀佛第十八願的意義是什麼?

  23.念念在淨土才能往生嗎?

  24.沒有信願,能仗佛力往生嗎?

  25.我不要信願,只要念到一心不亂,不是也可以往生嗎?

  26.只有得一心不亂或念佛叁昧,才能往生嗎?

  27.五逆十惡之流爲什麼也能往生?

  28.我工夫淺薄,業力深厚,怎麼能往生淨土呢?

  29.爲什麼念佛人多往生人少?

  30.不識字念佛能往生嗎?

  31.盲聾喑啞等殘疾人念佛能夠往生嗎?

  32.念佛應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還是阿彌陀佛四字?

  33.如何才能得到佛法實益?

  34.在家人是不是念佛最方便?

  35.怎樣才能專心念佛?

  36.如何學行?

  37.念佛人怎樣看待死亡?

  38.什麼是攝心念佛?

  39.一天中有不念時,有發願時,會不會使念佛間斷夾雜?

  40.善導所示專雜二修是什麼?

  41.若不研究經典,遍參知識,怎麼知道該不該學淨土法門?

  42.念佛怎樣回向?

  43.超凡入聖了生脫死有秘訣嗎?

  44.我想見佛可以嗎?

  45.請問信願行叁法是什麼關系?

  46.請問觀想念佛要注意什麼?

  47.念佛先要參念佛的是誰嗎?

  48.可以教小兒念佛嗎?

  49.如果不知道佛和淨土之所以然,我爲什麼要信佛念佛呢?

  50.請問什麼叫禅、淨,以及有禅和有淨?

  51.請問永明禅淨四料簡的含義?

  52.念佛可以求來生人天福報嗎?

  53.念佛可以涉入禅家參究一路嗎?

  54.我念佛可以求來生出家爲僧住持佛法嗎?

  55.修淨土人需要禅家開示嗎?

  56.女人臨産怎樣避免難産等危險?

  57.女人來月經時可以念佛禮佛嗎?

  58.念佛人爲什麼也會慘死?

  59.念佛人可以自殺以求早點往生嗎?

  60.叁界六道輪回中誰是我們的依靠?

  61.世間人事務繁多對念佛有妨礙嗎?

  62.念叁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功德更大嗎?

  63.爲什麼念佛時覺得有妄想?

  64.念佛有什麼規矩儀式?

  65.常淹死人的地方怎樣避免再淹死人?

  66.怕鬼及有怨業病怎麼辦?

  67.淨土法門是小乘嗎?

  68.念佛求生西方可兼念觀音、藥師佛嗎?

  69.學佛者念佛而不明教理是否遺憾?

  70.無量壽經唯除五逆誹謗正法與觀經下下品是否矛盾?

  71.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是什麼意思?

  72.爲什麼說持名念佛最利末法鈍根之士?

  73.臨終助念有哪叁大要點?

  74.念佛人怎樣對待疾病?

  75.什麼是晨朝十念法?

  76.請示念佛方法?

  77.學佛的人有什麼通病?

  78.吃葷的人可以念佛嗎?

  79.怎樣才能生入聖賢之域沒登極樂之邦?

  80.求來生做人比求生西方還難嗎?

  81.什麼是笃信因果?

  82.問,世俗專認念佛爲送死,念觀音爲保生,以故修淨土未精者…

  83.念佛自知不得力,欲加課非但無力,且無時間,如長此以往…

  84.念佛時心多散亂,或說是年齡關系,如年老心散,不能收束…

  一心歸命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諸有衆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頂禮光明善導大師,頂禮靈岩印光大師。今不揣淺陋彙編淨土法門一些基本問題,回答全部摘自文鈔所載印光大師之開示,詳細開示請閱文鈔原文。唯願閱者乘彌陀之願船,歸極樂淨土家鄉。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慧明敬書

  1.佛爲什麼要說淨土法門

  如來爲一大事因緣故,出現于世。所謂大事因緣者,欲令衆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直下成佛而已,豈有他哉。無奈衆生,根有大小,迷有淺深,不能直下暢佛本懷。因茲隨機設教,對病發藥。爲實施權,開權顯實。于一乘法,作種種說。或有善根成熟者,令其誕登覺岸。其有惡業深厚者,令其漸出塵勞。曲垂接引,循循善誘。雖天地父母,不能喻其少分矣。又以一切法門,皆仗自力。縱令宿根深厚,徹悟自心。倘見思二惑,稍有未盡。則生死輪回,依舊莫出。況既受胎陰,觸境生著。由覺至覺者少,從迷入迷者多。上根猶然如是,中下又何待言。斷見惑如斷四十裏流,況思惑乎。了生脫死,豈易言哉。以是不能普被叁根,暢佛本懷。唯念佛求生淨土一法,專仗彌陀宏誓願力。無論善根之熟與未熟,惡業之若輕若重。但肯生信發願,持佛名號,臨命終時,定蒙彌陀垂慈接引,往生淨土。俾善根熟者,頓圓佛果。即惡業重者,亦預聖流。乃叁世諸佛度生之要道,上聖下凡共修之妙法。由是諸大乘經,鹹啓斯要。曆代祖師,莫不遵行。(增廣文鈔卷二淨土決疑論)

  佛之慈悲誓願,正爲未斷惑者無由了生死,特設此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一特別法門。俾凡有心者能修。凡具信願念佛者皆能生。此我釋迦彌陀普度衆生之大慈悲心。思之當爲感極涕零。(文鈔叁編卷一複恒慚法師書一)

  法華經雲,如來爲大事因緣故,出現于世。欲令衆生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所謂佛說法門,其旨趣無非欲令衆生成佛。但以衆生根器不一,根器大者,修習大法,現生成佛。根器小者,不能修大,更設方便,教令漸修。現生能了生死者,雖有其人,甚少甚少。佛以大慈大悲,在一切仗自力法門之外,設一仗佛力法門,即是令念佛往生淨土法門。于是根器無論大小,皆得仗佛力以了生脫死。而我佛大事因緣,亦于是得以圓滿矣。(文鈔叁編卷四世界佛教居士林釋尊成道紀念日開示法語)

  2.末法衆生爲什麼必須念佛呢?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綱宗。憶佛念佛,實得道之捷徑。在昔之時,隨修一法,而四者皆備。即今之世,若舍淨土,則果證全無,良以去聖時遙,人根陋劣。匪仗佛力,決難解脫。夫所謂淨土法門者。以其普攝上中下根。高超律教禅宗,實諸佛徹底之悲心,示衆生本具之體性。彙叁乘五性,同歸淨域。導上聖下凡,共證真常。九界衆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往聖前賢,人人趣向。千經萬論,處處指歸。自華嚴導歸之後,盡十方世界海諸大菩薩,無一不求生淨土。由祗園演說以來,凡西天東土中一切著述,末後皆結歸蓮邦。(增廣文鈔卷一與大興善寺體安和尚書)

  如來一代所說法門,無量無邊。求其最直捷者,莫過于參禅。傥系上根,一聞千悟,得大總持,然此尚是悟,不是證。能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者,末世實不多見。其他多多皆是錯認消息。其所雲悟,多是錯誤,少有真悟。即是真悟,去了生死,尚大遠在。以雖得開悟,而曆劫以來之煩惱習氣,須以種種方便對治,令其淨盡無余,則可了生脫死,超凡入聖。傥煩惱已斷若幹,猶有絲毫未盡,則生死依舊莫出。若只當做識得自心就是道,此外便無所修持,則其誤非小。以識得,而無煩惱可得,則可謂得道,此人已將生死根本斬斷,故能了生脫死。若識得,而煩惱未斷,何能了生脫死耶。此人雖比不識得者高超,然生死不了,再一受生,或反迷昧,則可怕之至,此謂真開悟者。其以誤爲悟者,更不須說矣。良以參禅一法,乃仗自力法門,故比念佛法門之利益,奚啻天淵懸殊。念佛法門,乃如來一代法門中之特別法門。叁根普被,利鈍全收。上上根如文殊、普賢、之大菩薩,不能超出其外。下下根如五逆、十惡、之大罪人,亦可預入其中。但具真信、切願,皆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若或已得叁昧,及已斷煩惱者,則一得往生,即入大菩薩位。一切法門,皆從此法門流出,一切法門,悉皆還歸此法門。(謂往生西方,以期圓滿佛果也。)似淺而深不可測,似小而大無不包。十方叁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衆生,無不資此以爲成始成終之道。恐居士未遇真知淨土之人,或視爲淺近,而專致力于明心見性之禅,謂其能識得自心,即算了手,故不禁絡索一上也。光言不足爲憑,請詳閱淨土十要,淨土聖賢錄,並光之文鈔,當不以光爲謬妄也。若真知佛力、自力、之優劣,則斷不至猶執著于唯究自心,謂識得即是道,而不須念佛求生西方也。古人如圓觀,知過去未來,尚不能了。五祖戒、草堂清、所悟之禅,今人何能仿佛,而且又複受生。是知凡夫決定要修佛所開示之特別法門,則無論何等根性,均可了生脫死,以仗佛力故也。若仗自力,恐夢也夢不署,不知居士肯信此說乎。(文鈔續編卷下致阮和卿居士書)

  博地凡夫障深慧淺,善根微薄,壽命短促,欲仗自力豎出叁界,譬如沙子一粒,入水即沈。若以數萬斤大石裝于船中,石雖重大,因有船載,可以不沈。可見自力佛力之難易。念佛法門,全仗佛力。欲了生死,即須念佛。橫超叁界,接引往生。(文鈔叁編卷一複周志誠居士書二)

  3.現生想了生死應修哪個法門?

  須知佛法,法門無量,欲依之修持了生脫死,必須…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