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寶歌》的意義
明證法師
(2011年7月19日上午于文殊閣)
叁寶歌
(太虛大師詞,弘一律師曲)
人天長夜,宇宙黮(dàn,音淡,雲黑色)暗,誰啓以光明?叁界火宅,衆苦煎迫,誰濟以安甯?大悲大智大雄力,南無佛陀耶!昭朗萬有,衽(音認)席群生,功德莫能名。今乃知,唯此是,真正皈依處。盡形壽,獻身命,信受勤奉行!
二谛總持,叁學增上,恢恢法界身;淨德既圓,染患斯寂,蕩蕩涅槃城!衆緣性空唯識現,南摩達摩耶!理無不彰,蔽無不解,煥乎其大明!今乃知,唯此是,真正皈依處。盡形壽,獻身命,信受勤奉行!
依淨律儀,成妙和合,靈山遺芳型;修行證果,弘法利生,焰續佛燈明。叁乘聖賢何濟濟,南無僧伽耶!統理大衆,一切無礙,住持正法城。今乃知,唯此是,真正皈依處。盡形壽,獻身命,信受勤奉行!
主持人:我們很榮幸地請到柏林禅寺資格非常老的監院——明證法師爲我們講解《叁寶歌》的意義,下面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明證法師。
明證法師:《叁寶歌》大家都已經學會了吧?
《叁寶歌》的內容非常豐富,佛法講“一法即一切法,一切法即一法”。不但叁寶可以概括全部佛法的內容,其實其中的任何一寶也可以完全概括,因爲一寶是不能獨立存在的,叁寶是一個和合的整體。不論是世間法還是出世間法,沒有任何一法可以單獨存在。如果真有一個法可以單獨存在,也沒有多大的意義,因爲什麼也做不成。要成就一切世間和出世間的事業,都要和合運作才可以。
我們現在提倡和諧,和諧這個詞,實際上內涵蠻深刻的,是順應這個時代的需要提出來的。就是要我們知道,不論是個人還是國家,還是任何一個團體,都不是孤立的。現在也提倡人和自然的和諧,提倡環境保護,比如保護動物、保護植物等,有很多不同種類的保護。爲什麼有這麼多的保護呢?因爲自然界被破壞得太厲害了,已經威脅到了整個人類的生存。
既然《叁寶歌》的內容如此豐富、圓滿,那我們皈依叁寶,就不但要學會唱《叁寶歌》,而且對它的內容也應該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叁寶歌》的命名,實際上是皈依叁寶的意思,也有對叁寶的贊歎,因爲只有叁寶才是我們究竟圓滿的皈依處。
皈依的意思是什麼呢?皈依的意思就是回歸、依靠,也可以說是禮敬,就好像一滴水回歸大海才能夠永不幹涸。一滴水很快就會蒸發,很容易消失,什麼也沒有了,但是如果投入大海,就永遠也不會滅亡。一個人的生命是非常單薄、可憐、無奈的,這種表述,不僅是對個體生命的一種總結,也是一個現實,我們每一個人隨時都可能有這種體會。有的時候生活比較好,沒大體會,可是不幸、無奈、災難隨時都可能突然降臨,那時候你就會有深切的體會,你就會想找一個依靠。這是人的一種本能表現,因爲個體太脆弱。但不論是父母、兄弟、姐妹,還是家庭、家族乃至民族、國家等等,各種各樣的團體,都不是究竟圓滿的皈依處,真正的皈依處只有叁寶。
爲什麼呢?因爲叁寶好像是大海。個人只是一滴水,家庭可能是幾滴水,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可能是一杯水、一桶水,永遠不可能是大海水。而叁寶是大海,只要皈依叁寶,就像滴水進入小溪,小溪又彙入江河,然後再彙入大海,彙入大海就永遠不會幹涸了。所以如果我們投入了叁寶的懷抱,就有了最究竟圓滿的皈依處,我們的生命就不可能再枯竭。大海裏的每一滴水,都有全海的味道,當我們投入叁寶的懷抱,我們也就成了叁寶的一員,就具有了叁寶所有的德能。這話乍一聽有點被忽悠的感覺,心想這可能嗎?其實用一滴水和大海作譬喻還是蠻不錯的,因爲一滴海水化驗的話和整個大海的成分應該是差不多的。
爲什麼一個人回歸到叁寶的懷抱,就和叁寶一樣?是因爲人本身就是叁寶的一員,只是不學習就不知道。所以回歸叁寶,就像一滴水回歸大海一樣,你本來就是大海的成員。水從哪裏來?就是大海的水蒸發,然後隨著風飄動到其他地方落下來,這些雨水彙集成小溪、江河,就成爲江水、河水,最後再回到大海裏,這個道理大家通過學習都會知道。所以說你本身就來自大海,現在只不過是回到自己的故鄉而已。每一個人的生命,本來就來自叁寶,因爲佛、法、僧這叁個內容,都是常住不滅的。任何人、用任何力量都不可能毀滅叁寶,正因爲叁寶是不可毀滅的,所以才能夠成爲究竟的皈依處。
好,下面我們一段一段、一句一句來講。講完一段以後,大家還可以問問題。
“人天長夜,宇宙黮黯,誰啓以光明?”
衆生有六道,就是大致說來,生命有六種形式。不過呢,這六種形式屬于六凡,除了凡夫,還有四聖,加起來一共有十種。六凡從下往上說是: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四聖是:聲聞、緣覺、菩薩、佛。所以有的時候說:“一心分爲十法界,十法界回歸一心”,“萬法唯心”,“一切唯心造”。佛法歸根結底都是在說心,因此佛法就是心法。人天兩道在六凡之中,在上面,是最好的,但是呢,像漫漫的長夜,黑暗而沒有光彩。爲什麼?因爲沒有出輪回,在六道裏轉圈圈,可能轉大圈也可能轉小圈。所謂轉小圈呢,就是總在叁惡道裏轉不出來;轉大圈呢,有的時候轉到叁善道,因爲有了資本,結果再做壞事就又掉下去了,掉下去以後呢,通過叁惡道受苦消業後再轉上去,然後再掉下來,沒完沒了地轉圈,總也出不去,所以叫漫漫長夜。
六道是從生命的主體形式來說的。生存的環境呢,我們平常叫宇宙,這是大的方面,小的方面就是國家啊、地區啊等等。在佛教來說,大的就是叁界,所謂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就是有欲望的生存環境,在這裏生存的衆生都有欲望。最嚴重最突出的就是男女之間的欲望,其他的欲望都附屬于這個欲望,這是最根本的欲望。如果沒有這個欲望,就不可能有欲界的衆生,因爲欲界的一切衆生都以淫欲而有生命。如果沒有這方面的欲望,那人類怎樣繁衍,怎麼會有家庭?所以這個欲望是基本的,這一點誰也不能否定。可是如果不明白這個道理而超越出去,那就總在欲界裏,連色界都到不了。
欲界除了地上地下——人和畜生屬于地上,地獄、餓鬼屬于地下,還有天上,如六欲天。欲界天一共有六重: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加起來就叫六欲天。欲界天的天人也還有男女之間的欲望,但是如果到了色界天,就只有微細的物質而無男女貪欲了,因爲色界天人根本就沒有男女二根,也沒有男女的區別了。
色界居于欲界之上,共有十八天。雖已完全離欲染,但尚有色質,故叫色界。生到色界的天人,純是化生,貌如童子,身白銀色,衣黃金色,全是男相,沒有女人。色界天大分有四重,那就是初禅天、二禅天、叁禅天和四禅天。如果再細劃分呢,色界一共有十八重天,也就是說,初禅、二禅、叁禅各有叁重天,加起來是九重天,而四禅本身有九重天,所以,二九一十八。
一旦進入色界天的層次就沒有男女的區別了。有人問,極樂世界爲什麼沒有女人,其實不用到極樂世界,到了色界就已經沒有了男女的區別了。爲什麼?因爲沒有男女的欲望了,所以身體也就沒有男女的區別了,身體結構上沒有任何區別。到了無色界那就更沒有了。盡管如此,色界和無色界,仍然屬于天的範疇,仍然沒有跳出六道輪回,當天人的天福享完以後就會從天上掉下來,或說從上界掉到下界。
更可怕的是,如果在上界稀裏糊塗地把福報超支了,那就會掉到叁惡道裏。這些天人,由于有天眼通,能夠看見自己的未來,當他的福報享盡以後,知道自己將要下墮到叁惡道,心中非常恐懼、無奈、傷心,但是沒有辦法。修行在人來說是最好的,因爲人道苦樂參半,可上可下,所以佛都是在人間示現的。我們有幸能夠獲得人身,就應該抓緊這一最好時機,努力修學佛法。
宇宙是從時間和空間上來說的。在淺的層次上說,有宇宙有世界,但在本質上來說,時間和空間都是假法,沒有任何真實性,就像我們人沒有任何真實性一樣。《金剛經》說“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這是真理,學佛法就要學這個,這才是真正的佛法。真正的佛法就講兩件事,第一件,人無我;第二件,法無我。後面這個字(指文殊閣正面牆上的“無”)是繁體字“無”的草體,在用一個字表達佛法全部的真理。
佛法裏所說的“無”或者“空”,絕不是什麼也沒有的意思。如果說什麼也沒有,那是凡夫的妄想,叫頑空,不是事實,這樣的空,實際上根本不存在。空,如果細說,還有外道的斷滅空,撥無因果。意思是人死如燈滅,什麼也沒有了,沒有因也沒有果,做好事也沒有用,做壞事也沒有關系,對修行是非常有害的。小乘的修行,聲聞、緣覺的修行屬于偏空,也就是說這個空是不圓滿的。而大乘菩薩道所說的第一義空、究竟空、畢竟空,才是真正的空。這個空是“有”和“空”在一起的,就像手心和手背在一起一樣,不可分的,有的當下即是空,空的當下即是有。
由于沒有智慧,輪回一片黑暗。在佛法裏,凡是說到明或光明,都是講智慧的。智慧有兩分法,也有叁分法。兩分法就是解脫之智和成佛之智,叁分法就是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佛菩提。聲聞菩提和緣覺菩提就是解脫之智,佛菩提就是成佛之智,成佛之智也叫般若。
“人天長夜,宇宙黮黯,誰啓以光明”,誰給我們智慧呢?我們怎麼才能超出叁界六道,而獲得生命的自由和圓滿呢?
“叁界火宅,衆苦煎迫,誰濟以安甯?”
這從另外一個方面,即現實的方面來講的。欲界、色界、無色界,是衆生生活的大環境,這叁界就像火宅一樣。火宅就是著了火的房子,這個典故出自《法華經》。一個大富長者,有許多小孩子,有一天房子著火了,他說孩子們要趕快出去,等一下就跑不出去了,因爲火已經著起來了。可是小孩…
《十八屆:《叁寶歌》的意義(明證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