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報土?報土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報土”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報土”的解釋

  謂酬報因業之土。即由衆生自業所感之依報之國土,及爲酬報菩薩因位之願行所得清淨之佛土。

  (一)衆生自業所感之報土。又作果報土。據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上教化品、菩薩璎珞本業經卷上賢聖學觀品載,佛所居之土爲淨土,其余叁賢、十聖乃至一切衆生所居之土,皆爲惑業所感,故總稱爲果報土。又據吉藏淨名玄論卷八、大乘玄論卷五之說,果報土有淨土、不淨土、不淨淨土、淨不淨土、雜土等五種之別,佛因無叁界內外之惑業,故無土,但佛入于衆生之報土中施化,故稱爲應土。又因報土有五種,故應土亦隨之而有淨土、不淨土等五種,加上報土,共計十土。

  此外,慧遠大乘義章卷十九舉出事淨、相淨、真淨叁種淨土,智顗維摩經略疏卷一舉出凡聖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實報無障礙土、常寂光土四種,吉藏大乘玄論卷五舉出凡聖同居土、大小同住土、獨菩薩所住土、諸佛獨居土四種,新羅僧元曉之兩卷無量壽經宗要舉出因果相對、一向不一向相對、純雜相對、正定非正定相對四種淨土,凡此,皆就所住之人而對淨土加以分類。其中,智顗與吉藏之前叁土、元曉之後叁土、慧遠之前二土及真淨土中之離妄真土,相當于果報土;慧遠真淨土中之純淨真土、智顗與吉藏之第四土、元曉之初土等,則爲佛一人所住之真淨土。[觀無量壽佛經疏(智顗)、觀無量壽經義疏(吉藏)、法華義疏卷十、維摩經疏庵羅記卷七、卷八]

  (二)佛之報身所居之土。又作實報土、真實報土。與“受用土”同義。即酬報佛于過去因位之願行所成之淨土。故佛之報土,乃由因位無漏之行業所熏發而顯現無量莊嚴之清淨刹土;此土爲第一義谛所攝,能不被劫火等所燒盡。如極樂淨土即爲法藏比丘(阿彌陀佛因地之名)四十八願所成之報土

  佛地經論卷一謂佛之報身有自受用身、他受用身二種,隨之,其所居之土亦分爲自受用身土及他受用身土。吉藏于法華義疏卷十謂應身(即報身)有內應身及外應身,土亦有內應身土、外應身土。此內應、外應二土,相當于佛地經論所說之自受用土、他受用土;其中,內應自受用身土爲常住而不毀壞,外應他受用身土則爲無常,終將盡滅。迦才之淨土論卷上亦舉出報土有實報土、事用土二種,前者人土同體,唯佛能見,後者爲人土別體,初地以上之菩薩隨分得見,其所見隨其階位而有粗妙之異。此外,智俨之華嚴經孔目章卷一之十種淨土章及法苑珠林卷十五、遊心安樂道等,皆舉出報土有實報土、事用土二種。但慧遠于所立事淨、相淨、真淨叁種淨土中,將真淨土區別爲菩薩所感之離妄真土,及佛所得之純淨真土二種;又將後者分爲法性、實報、圓應等叁土。智顗維摩經略疏卷一則認爲在菩薩所感之實報土外,別無報佛所居之淨土;即于所立四土中,以凡聖同居土及方便有余土爲應佛所居,實報無障礙土爲報佛所居(即斷無明之菩薩所居),常寂光土則爲法身所居(即諸佛如來所居)。又吉藏于淨名玄論卷八之中,亦主張應土即報土之說。[金剛仙論卷五、成唯識論卷十、大乘玄論卷五、梁譯攝大乘論釋卷十叁、大乘義章卷十九、略論安樂淨土義、法華經玄義卷七上、法華文句卷十上、仁王經疏卷叁、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七末、釋淨土群疑論卷一、維摩經疏庵羅記卷七](參閱“四土”1647、“受用土”3100)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報土”的解釋

  (術語)四土之一。酬萬行之因而得之萬德莊嚴淨土也。見四土條。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報土”的解釋

  四土之一。見四土條。 - 陳義孝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報土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