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不可思議?不可思議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俗語佛源、唯識名詞白話辭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不可思議”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不可思議”的解釋

  (一)梵語a-cintya。又作不思議、難思議。指不可思慮言說之境界。主要系用以形容諸佛菩薩覺悟之境地,與智慧、神通力之奧妙。俗謂事理深妙神奇,無法以思索或討論而得者,皆以“不可思議”形容之,蓋系援引自佛教經典。  增一阿含經卷十八謂,世界、衆生、龍、佛土境界爲四不可思議者。大寶積經卷八十六等亦舉出:業、龍、禅、佛等四種境界爲不可思議者。大智度論卷叁十則舉出:衆生多少(衆生無增無減)、業果報(一切差別由業力而生)、坐禅人力(由禅定之力而現神通)、諸龍力(龍之一滴水,則可降大雨)、諸佛力(佛陀圓滿成就十力)等五種不可思議

  另據舊譯華嚴經卷叁十佛不可思議法品之載,諸佛有刹土、淨願、種姓、出世、法身、音聲、智慧、神力自在、無礙住、解脫等十種不可思議。同經卷叁十七離世間品,亦載菩薩之十種不可思議。此系說明諸佛、菩薩之解脫、智慧、神力等,乃言語思慮所不能及者。複次,華嚴經與維摩經稱爲不思議解脫經,阿彌陀佛稱爲不可思議光如來,菩薩稱爲不思議慧菩薩、難思議菩薩等,皆爲其例。(參閱“四不思議”1662)

  (二)唐代僧。爲新羅國零妙寺(靈妙寺)沙門,名不可思議,爲善無畏之弟子。唐開元(713~741)末年撰大日經供養次第法疏二卷,世稱不思議疏。其余事迹不詳。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不可思議”的解釋

  (術語)或爲理之深妙,或爲事之希奇,不可以心思之,不可以言議之也。法華玄義序曰:“所言妙者,妙名不可思議也。”維摩經慧遠疏曰:“不可思議者經中亦名不思議也。通釋是一,于中分別非無差異,據實望情不思議,據情望實名不可思議。”嘉祥法華疏叁曰:“智度論雲:小乘法中無不可思議事,唯大乘法中有之,如六十小劫說法華經謂如食頃。”維摩經序曰:“罔知所釋然而能然者,不思議也。”同注經一曰:“生曰:不可思議者,凡有二種:一曰理空,非惑情所測。二曰神奇,非淺識所量。”[囗@又](人名)唐靈妙寺沙門,名不可思議,善無畏叁藏之弟子也,釋大日經第七卷供養次第法。世謂之不思議疏。不思議疏上曰:“小僧不可思議,多幸面咨和上,所聞法要,隨分抄記。”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不可思議”的解釋

  不可以心思之亦不可以言議之的意思。 - 陳義孝編

【俗語佛源】對“什麼是不可思議”的解釋

  《大智度論》指出:“不可思議”是大乘佛教的特征。“心思路絕”,故“不可思”;“言語道斷”,故“不可議”。《五燈會元》卷十六載,光孝禅師臨終時只說了“不可思議”四個字,便合掌而逝。一般認爲,“佛力”是最“不可思議”的。各部經對“不可思議”的具體內容有不同說法。例如:《仁王經》說叁種“不可思議”:“佛不可思議,衆生身不可思議,乃至世界不可思議。”《增一阿含經》說四種“不可思議”,增加了一個“龍不可思議”。“不可思議”一詞還用于佛、法、僧叁寶。如:阿彌陀佛又稱“不可思議光如來”,《維摩诘經》又稱“不可思議解脫經”,唐代靈妙寺有僧名“不可思議”,系善無畏的弟子,曾注《大日經·法供養品》,人稱《不思議疏》。後用“不可思議”謂事物之難以理解,不可想象。如聞一多《端節的曆史教育》:“那時的人在自然勢力的威脅之下,常疑心某種生物或無生物有著不可思議的超自然力量。”(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對“什麼是不可思議”的解釋

又作不思議。指不可思慮言說之境界。主要系用以形容諸佛菩薩覺悟之境地,與智慧、神通力之奧妙。俗謂事理深妙神奇,無法以思索或討論而得者,皆以“不可思議”形容之,蓋系援引自佛教經典。 - 于淩波居士著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不可思議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