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大乘莊嚴經論卷十二載,大乘之“大”有七種意義,即:(一)緣大,謂菩薩修行大乘之法,以無量修多羅之廣大法義爲緣,稱爲緣大。(二)行大,謂菩薩修行大乘,既能自利,複能利他,自利、利他,妙行具足,故稱行大。(叁)智大,謂菩薩修行大乘,常以智慧觀察,了知人、法皆無我,于一切境,善能分別,故稱智大。(四)勤大,謂菩薩修行大乘,自久遠大劫以來,發廣大心,精修無間,期登聖果,故稱勤大。(五)巧大,謂菩薩修行大乘,由善巧方便,化導于他,不舍生死,垂形諸趣,于生死中去住自在,故稱巧大。(六)畏大,畏即無所畏;謂菩薩修行大乘,智力內充,明了決定,于大衆中廣說一切法義,既決定無失,則無所恐懼,故稱畏大。(七)事大,謂菩薩修行大乘,爲令一切衆生決了其大事因緣,故屢屢示現于世間,演大妙法,入大涅槃,故稱事大。
[出大乘莊嚴經論] 一緣大謂菩薩修行大乘之法。由無量修多羅廣大法義而以爲緣。故名緣大。(菩薩。梵語具雲菩提薩埵。華言覺有情。梵語修多羅。華言契經。)二行大謂菩薩修行大乘。既能自利。複能利他。妙行具足。故名行大。叁智大謂菩薩修行大乘。常以智慧觀察。了知人法無我。于一切境。善能分別。故名智大。四勤大謂菩薩修行大乘。由曠大劫來。發廣大心。精修無間。期登聖果。成就菩提。故名勤大。(劫。梵語具雲劫波。華言分別時節。梵語菩提。華言道。)五巧大謂菩薩修行大乘 - 明·一如等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