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prayoga。舊譯方便。即加功用行之意。乃針對正行之預備行。據成唯識論卷九、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二末之說,接近見道的四善根之位,特稱加行,然亦廣通資糧位,瑜伽師地論卷叁十一之白品與黑品中,各舉出相應、串習、無倒、不緩、應時、解了、無厭足、不舍轭、正等九種加行之法,即爲其意。加行又指密教接受灌頂、授戒、宗脈相承等儀式之前,所須預修之特定行法,有所謂四度加行,即指正式授予傳法灌頂(正行)之前所傳授之十八道、金剛界、胎藏界、護摩等四法,爲密教行者修行之第一階段,迄今猶頗受重視。其中,依次有加行、正行之分別。所謂加行得,即以種種功力修行而證得者,乃相對于先天即能見道之“生得”而言;由此所起之善,稱爲加行善。又加行道,即指修行者達到涅槃四道中之第一道,亦即修戒、定、慧之階位。[俱舍論卷二十五、顯揚聖教論卷十八、大乘法相名目卷五下]
(術語)入于正位之准備,加一段之力而修行也。如加行道,加行位,四加行,四度加行等。舊譯曰方便(七方便),以于佛果之善巧方便,有混濫之恐,故新譯曰加行。唯識述記九末曰:“舊言方便道,今言加行,顯與佛果善巧差別。”
修行人准備入修道正位時,須加一段之力而修行,名爲加行。 - 陳義孝編
瑜伽叁十七卷二十二頁雲:加行者:謂爲獲得自勝義利,猛利樂欲爲所依故;或怖當來墮諸惡趣,或怖現法他所譏毀;于諸學處,常勤護持;無間所作,殷重所作。
二解 無性釋七卷十四頁雲:于中策勵,名爲加行。 - 朱芾煌
是加功用行的意思。乃針對正行的預備行。《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二載,接近見道的四善根之位,特稱加行,然亦廣通資糧位。《瑜伽師地論》卷叁十一,于白品與黑品中,各舉出相應、串習、無倒、不緩、應時、解了、無厭足、不舍轭、正等九種加行之法,即爲其意。又,加行道,即指修行者達到涅槃四道中的第一道,亦即修戒、定、慧的階位。 - 于淩波居士著
另譯爲「前方便」,即「致力于;著手于;從事于」。 - 莊春江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