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井中撈月?井中撈月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俗語佛源中都找到了“什麼是井中撈月”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井中撈月”的解釋

  譬喻以邪見引導人。系摩诃僧祇律卷七所載,佛嘗告諸比丘,昔時,波羅奈城有五百猕猴遊行林中,見井中有月影現。猕猴主見是月影,乃語諸伴曰(大二二·二八四上):“月今日死,落在井中,當共出之,莫令世間長夜闇冥。”衆議出月之法,猴主又言:“我知出法,我捉樹枝,汝捉我尾,展轉相連,乃可出之。”于是諸猴展轉相捉,而樹弱枝折,一切猕猴墮井水中。佛複告諸比丘,爾時之猕猴主即是今之提婆達多,余猴即是今之六群比丘。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井中撈月”的解釋

  (譬喻)僧祇律曰:“佛告諸比丘:過去世時,有城名波羅奈,國名伽屍。于空間處,有五百猕猴,遊行林中。到一尼俱律樹下,樹下有井,井中有月影現。時猕猴主見是月影,語諸伴言:月今日死,落在井中,當共出之,莫令世間長夜闇冥。共作議言:雲何能出?時猕猴主言:我知出法。我捉樹枝,汝捉我尾。展轉相連,乃可出之。時諸猕猴,即如主語,展轉相捉。樹弱枝折,一切猕猴墮井水中。”

【俗語佛源】對“什麼是井中撈月”的解釋

  源出佛教的一個寓言故事據《僧祇律》載:佛以諸比丘說,過去世時,伽屍國波羅奈城有五百只猕猴,一日在林中玩耍,來到一井邊,猕猴主見井水中有一月亮(影子),于是對同伴說:“月今日死,落在井中,我們應把它撈出來,以免世間長夜暗冥。”衆猴不知如何下手。猕猴主見井水中有一樹,乃說:“我捉樹枝,汝捉我尾,展轉相連,乃可出之。”于是衆猴展轉相捉,樹弱枝折,群猴都掉進井水裏了。佛陀以此故事喻那些自以爲是,分不清是非虛實,害己害人的外道邪師。以後用來比喻追求虛幻的事物,白費心機。《景德傳燈錄》卷七:“屍利雲:“佛性猶如水中月,可見不可取。””又作“水中撈月”,元·楊景賢《劉行首》第叁折:“恰便似沙裏淘金,石中取火,水中撈月。”明·淩蒙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叁:“五錢銀幹什麼事?況又去與媳婦商量,多分是水中撈月了!”亦作“水中捉月”。《景德傳燈錄》卷叁十引《永嘉玄覺禅師證道歌》:“鏡裏看形見不難,水中捉月爭拈得。”宋·黃庭堅《沁園春》詞:“鏡裏拈花,水中捉月,觑著無由得近伊。”(常正)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井中撈月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