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天臺宗所立化法四教中之通教及圓教。“事教”之對稱。依所诠釋事理之範圍,以欲、色、無色叁界而分界內、界外。通教系談“因緣即空”之理,稱爲界內理教;相對于此,藏教乃主說色心諸法之事相差別,稱爲界內事教。圓教系說“圓滿融即”之理,稱爲界外理教;相對于此,別教之诠釋恒沙無量事,稱爲界外事教。
(二)我國教派之一。爲明末進士楊澤(羊來如,山東即墨縣人)于清代初年所創。初稱爲在理教。該教教義系融合儒釋道叁家之義理而成。崇奉佛教觀世音菩薩,而尊之爲聖宗古佛或老佛爺。主要教義爲存天理、崇真理、敦倫理、實行忠孝大道。並以“淫盜煙妄酒”爲信徒之五戒。該教自清初創教以來,疊有興衰,主要流行于我國北方,嘗被指爲白蓮教而遭禁。民國叁十八年,該教總領正(主持人)趙東書于臺灣複教,創立理教總公所、清心堂公所,及聖理學院等,積極複興該教。
(術語)臺家立四教,通教爲界內之理教,圓教爲界外之理教。見界內及界外條。
天臺宗立四教,通教爲界內之理教,圓教爲界外之理教。 - 陳義孝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