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切有部所立之教義。意指過去、現在、未來叁世真實存在。大毗婆沙論卷七十七載說一切有部四大論師之四種觀點:(一)法救之“類有異”說,主張叁世諸法唯有形類之區別,而實質相同。(二)妙音之“相有異”說,主張諸法于世轉時,各有叁世相,住過去世時,正與過去相合,于余二世相不名爲離。(叁)世友之“位有異”說,主張諸法經曆叁世,由位(位置、作用)而有異,非體有異。即諸法經叁世位,雖得叁名,而其體無別。(四)覺天之“待有異”說,主張諸法與前後相對待,而有叁世之名。此四說之論證雖不同,然皆主張叁世實有,其中世友之“位有異”說爲說一切有部之正統觀點。(參閱“叁世”536)
俱舍論二十卷二頁雲:論曰:叁世實有。所以者何?由契經中,世尊說故。謂世尊說:苾刍當知,若過去色非有;不應多聞聖弟子衆,于過去色,勤修厭舍。以過去色是有,故應多聞聖弟子衆,于過去色,勤修厭舍。若未來色非有;不應多聞聖弟子衆,于未來色,勤斷欣求。以未來色是有,故應多聞聖弟子衆,于未來色,勤斷欣求。又具二緣,識方生故。謂契經說:識、二緣生。其二者何?謂眼及色。廣說乃至意及諸法。若去來世非實有者;能緣彼識應阙二緣。已依聖教證去來有;當依正理證有去來。以識起時,必有境故。謂必有境,識乃得生。無則不生,其理決定。若去來世,境體實無;是則應有無所緣識。所緣無故;識亦應無。又已謝業,有當果故。謂若實無過去體者;善惡二業當果應無。非果生時有現因在。由此教理,毗婆沙師,定立去來二世實有。若自謂是說一切有宗;決定應許實有去來世。以說叁世皆定實有,故許是說一切有宗。謂若有人,說叁世實有;方許彼是說一切有宗。若人唯說有現在世,及過去世未與果業,說無未來,及過去世已與果業;彼可許爲分別說部。非此部攝。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