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有情之身體,猶如器物,能容受諸法,故稱身器。依俱舍論頌疏抄卷二十二載,身,指修行者之依身;器,即譬喻依身。教法依身而運轉,如同法水隨器物而流傳。大明叁藏法數卷四十八中列舉構成有情身體之叁十六物,其中皮、膚、血、肉、筋、脈、骨、髓、肪、膏、腦、膜等爲身器之十二物。又身器清淨有叁因:(一) 身心遠離,指身遠離相之雜住,心遠離不善之尋(心所法之一),此二系由喜足少欲而得。(二)喜足少欲,指無不喜足,無有大欲。(叁)住四聖種,指于衣服、飲食、臥具等叁者,隨所得而喜足,及樂斷惡、樂修善。此四法能生衆聖,故稱聖種。[俱舍論卷二十二、四分律刪繁補阙行事鈔卷上叁、俱舍論頌疏論本卷二十二]
(術語)身是受諸法之器,故雲身器。行事鈔上叁之一曰:“身器清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