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五時教?五時教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五時教”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五時教”的解釋

  又作五時。即于佛教經典之批判上,主張釋尊四十五年之說法,乃從淺而入深,故將之分爲五個階段,稱爲五時教。我國對于經典之傳譯,並不依其發展之先後,而系以五時教判爲准。五時教之分有如下數種:

  (一)涅槃宗之五時教。劉宋時代之慧觀主張佛教有頓教與漸教二種,前者乃專以菩薩爲對象,使其立刻成佛之教,如華嚴經。對于聲聞、緣覺二乘之人,次第導入悟境所說之教,稱爲漸教,依所說之順序,漸教之內容複分爲:(一)叁乘別教,又稱有相教。即爲叁乘之人分別說四谛、十二因緣、六度之個別教,如阿含經。(二)叁乘通教,又稱無相教。即共通叁乘之教,如般若經。(叁)抑揚教,又稱褒貶抑揚教。即贊揚菩薩,貶抑聲聞之教,如維摩經、思益經等。(四)同歸教,又稱萬善同歸教。即開會叁乘而歸于一佛乘之教,如法華經。(五)常住教,又稱雙林常住教。即主張佛性常住之教,如涅槃經。此說爲我國判教之嚆矢,流行于江南,劉虬、僧柔、智藏、法雲等諸師均承襲此說,僧宗、寶亮等複以之配于涅槃經所說五味之譬喻,至天臺智顗而集其大成。又北地慧光所立之四宗教判,亦以此五時教爲其本據。[叁論玄義卷上、大品經遊意、法華經玄義卷十上、法華玄論卷叁、大般涅槃經集解卷叁十五、華嚴經疏卷一]

  (二)南齊之劉虬亦主張佛教有頓教與漸教二種,而漸教複分爲五時,即:(一)人天教,世間之教。(二)有相教,承認有差別事象存在之教,如阿含經等。(叁)無相教,否定有差別事象存在之教,如般若經等。(四)同歸教,如法華經等。(五)常住教,如涅槃經等。但出叁藏記集卷九所載之無量義經序(劉虬作)中,唯列七階,而未舉五時。[大乘義章卷一、法華經玄義卷十上、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一、法華經玄贊卷一、華嚴經疏卷一]

  (叁)隋代智顗亦有五時之說。所立五時爲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參閱“五時八教”1132)

  (四)據唐代法寶之說,五時教應爲:(一)小乘教,(二)般若教,(叁)深密教,(四)法華教,(五)涅槃教。第二般若教以下,依次又稱大乘教、叁乘教、一乘教、佛性教。法寶五時之說,在其所著一乘佛性究竟論中詳述之,然該書僅存卷叁,缺教判章,故其內容不詳。[俱舍論寶疏卷一、五教章通路記卷五十]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五時教”的解釋

  (術語)釋迦一代說法之次第,區別爲五時者。天臺涅槃等所立,有種種之不同。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五時教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