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siddhi ,西藏語 grub-pa。意譯作成就、妙成就。梵漢並舉而稱成就悉地、悉地成就。于密教,意指依誦持真言等,以身、口、意叁密相應而成就世間、出世間種種妙果。據大日經疏卷十五載,完成正覺之階位,稱爲無上悉地;達于此位之前,尚有信、入地、五通、二乘、成佛等五種悉地。對此,顯教諸師認爲“信”是地前之信行,“入地”是指入于初歡喜地(相當于聲聞之入見道),“五通”是遍知世間五神通之境,至超越五通仙人位而臻第四地,“二乘”是超越二乘之境界,而至第八地,“成佛”即是由第九地修菩提道,進而完成如來位。若依密教,則初歡喜地有十心,初心至第四心爲五通,第五心至第八心爲二乘,第九心至第十心,即得成佛。即初地十心分叁品,初四心爲下品,次四心爲中品,後二心爲上品。
尊勝儀軌卷下更分悉地爲有相、無相二種,得世間長壽或福德等,稱爲有相悉地;成就出世間果德,則稱無相悉地。二悉地亦各有叁品之別。若以此配于前述五種悉地及無上悉地,則有相之下悉地與中悉地相當于五種悉地之最初叁種,上悉地相當于第四之二乘悉地;至于無相之下悉地則相當于有相悉地,中悉地相當于第五成佛悉地,上悉地相當于無上悉地。
日僧空海之“即身成佛義”即是將始覺因位之悉地稱作持明悉地(持明意即誦持真言)、本覺果滿之悉地稱作法佛悉地。同時,據大日經疏卷叁,真言行者在觀心上所現之境,共分爲叁品悉地,上品安住于密嚴佛國,中品安住于十方淨土,下品安住于諸天修羅宮。
又“蘇悉地”爲梵語su-siddhi 之音譯,意譯作妙成就,即成就勝妙之義。日本臺密基于叁部大法之一的蘇悉地經,而說蘇悉地法,以此表金剛、胎藏兩部不二之最深秘法。[大日經卷叁悉地出現品、卷五秘密漫荼羅品、如意寶珠轉輪秘密現身成佛金輪咒王經悉地成就品]
(術語)譯曰成就,但成就有所成能成之別,通于世出世之法,叁密相應,因而成就之妙果,以梵語謂之悉地,爲成就其妙果,使叁密相應之因行,以漢語謂之成就。大日經疏十二曰:“悉地是真言妙果,爲此果故而修因行故,此中成就者是作業成就。”大日經供養法疏上曰:“悉地者成就,亦雲成菩提。”大日經義釋五曰:“當得成就一切悉地。”
叁密相應而成就妙果,梵語叫做悉地,故悉地是成就的意思。 - 陳義孝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