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citta,巴利語同。意譯爲心。又作質多耶、只多、指多、質帝、彼荼。爲四心之一。其義有多種,據諸經論之說及諸疏之闡釋,可統括爲叁:(一)據俱舍論卷四、俱舍論光記卷四之說,質多爲集起之義,系指眼、耳等六識心王。(二)據成唯識論述記卷叁末、禅源諸诠集都序卷上一之說,質多爲積集、集起之義,系指第八阿賴耶識。(叁)據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一之夾注、摩诃止觀卷一上之說,則質多指有情之慮知心,而相對于非情草木之心(即汗栗馱)或自性第一義之心。[大毗婆沙論卷七十二、大日經疏卷十六、翻譯名義集卷六、秘藏記]
(術語)Citta,又曰質多耶,質帝。譯曰心。慮知之心也。止觀叁曰:“質多者天竺音,此方言心,即慮知之心也。”唯識述記叁末曰:“梵雲質多,此名心也。(中略)是集起義,是心義。”大日經疏十六曰:“心名質多,質多者猶如衆彩莊嚴精聚,名爲質多。”秘藏記末曰:“質多名慮知,有情等心也。(中略)釋名,集起曰心。”梵語雜名曰:“心,指多。”名義集六曰:“質多耶,或名質帝,或名彼荼,此方翻心。”是五心之一。法相宗立心意識之叁爲別體。以此質多心爲第八識之特名。其他諸宗以之爲諸識之通名。
又作質多耶,或質帝,華譯爲心,即慮知的心。 - 陳義孝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