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吾人之心本來清淨,亦即心性本淨之意。又作性淨心、本性清淨心。爲小乘大衆部之主張,大乘則將此心稱爲如來藏心、佛性、真如、法界、法性等。依大乘止觀法門卷一對自性清淨心之解釋,謂心于無始以來即爲無明染法所覆,然以性淨不改之故,稱之爲“淨”;以無有無明染法與之相應之故,稱之爲“性淨”;複以中實本覺之故,稱之爲“心”。
心雖爲本來清淨,惟于現實中,被吾人之煩惱所覆隱、染汙。又吾人之煩惱乃本來所無,系如客之自外來始有,故稱客塵煩惱。[說無垢稱經卷二、大乘入楞伽經卷七、成實論卷五、大乘起信論、成唯識論卷二、如來藏之研究(印順)]
(術語)吾人本有之心,自性清淨,離一切之妄染,故雲自性清淨心。又曰如來藏心,真心。即吾人之菩提心也。起信論義記中本曰:“自性清淨心,名如來藏。”大日經疏一曰:“本不生際者即是自性清淨心,自性清淨心即是阿字門。”
又名如來藏心,吾人本具的心,自性清淨,離一切的妄染,故雲自性清淨心。 - 陳義孝編
又名如來藏心。人本具的心,自性清淨,離一切的妄染,故雲自性清淨心。
- 梵心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