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不害?不害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法相辞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不害”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不害”的解释

  梵语ahim!sa^。(一)指不杀、伤一切生物。乃印度宗教、伦理道德之基本思想。此一思想,始自古奥义书(羌多贵奥义书Ⅲ,17  等)之时代,而为印度各教所共有之特色。佛教在原始佛教之根本教义八圣道之第四“正业”即作说明,五戒中之第一戒即是不杀生戒。八斋戒,沙弥、沙弥尼戒之十戒,比丘、比丘尼之波罗提木叉(梵pra^timoks!a  ,巴pa^t!imokkha  )皆有严格之规定。阿育王之法敕中亦曾揭举此义,在大乘佛教经典中,如梵网经、大智度论等所载者亦不胜枚举。

  我国及日本之佛教受其影响至深,诸如放生会等仪式即为其代表。倡言万物皆有灵魂之耆那教。曾极端坚守不杀生戒,大誓戒中第一条即戒杀生。印度教亦有轮回转生、灵魂不灭之教理,故提倡“万物生命皆为一体”之观念,并揭橥不伤害一切生物之理想。[杂阿含经卷二十八]

  (二)心所名。七十五法之一,百法之一。为“害”之对称。即不损恼他之精神作用。说一切有部主张不害有别体,属十大善地法之一。大乘唯识家则谓不害乃于无嗔之作用上所假立者,不立别体,为十一种善心所之一。成唯识论卷六载无嗔与不害二者之差别,谓无嗔与乐,属慈性;不害拔苦,属悲性。[入阿毗达磨论卷上、俱舍论卷二十九、品类足论卷三、大毗婆沙论卷四十二、顺正理论卷十一]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不害”的解释

  (术语)大善地法之一。十一善心所之一。善心所之名,不为他之不利,不损恼他之精神作用也。唯识宗于无嗔之作用上假立名者。

【法相辞典】对“什么是不害”的解释

显扬一卷六页云:不害者:谓由不恼害诸有情故;悲哀恻怆,愍物为体。能断害障为业。如前乃至增长不害为业。如说:由不害故,知彼聪睿;乃至广说。
二解  成唯识论六卷五页云:云何不害?于诸有情,不为损恼,无瞋为性。能对治害,悲愍为业。谓卽无瞋,于有情所,不为损恼,假名不害。无瞋、翻对断物命瞋。不害、正违损恼物害。无瞋与乐;不害、拔苦。是谓此二麁相差别。理实无瞋,实有自体。不害,依彼一分假立。为显慈悲二相别故。利乐有情,彼二胜故。有说:不害、非卽无瞋;别有自体。谓贤善性。此相云何?谓不损恼。无瞋、亦尔。宁别有性。谓于有情,不为损恼;慈悲贤善,是无瞋故。
三解  杂集论一卷十三页云:不害者:无瞋善根一分,心悲愍为体;不损恼为业。当知不害,不离无瞋,故亦是假。
四解  五蕴论三页云:云何不害?谓害对治,以悲为性。
五解  广五蕴论七页云:云何不害?谓害对治。以悲为性。谓由彼故;不害群生。是无瞋分。不损恼为业。
六解  俱舍论四卷五页云:言不害者,谓无损恼。
七解  品类足论三卷一页云:不害云何?谓于有情、不毁不损,不伤不害,不恼不触,不令堕苦;是名不害
八解  入阿毗达磨论上七页云:心坚善性,说名不害。由此势力,不损恼他。能违于他乐为损事。 - 朱芾煌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不害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