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阿姜念的内观问答
阿姜念与学生的会谈
第一个学生是一位比丘,练习毗婆奢那修法已经一个月左右。
阿姜念:你如何知道坐的色身或走的色身?
学 生:我只是用心知道。
阿姜念:你说的「用心」知道是什么意思?
学 生:我知道我坐的样子是坐的色身,我走的样子是走的色身。
阿姜念:坐的色身或走的色身-是用眼睛看到的吗?
学 生:眼睛只能见到颜色或形状,而不能见到坐的色身等等。但心能了知坐的色身等。
阿姜念:当你知道坐的色身,你是用想象的或者其他方式?
学 生:我是用觉照得知是坐的色身。
阿姜念:想象或觉照-他们是同或异?
学 生:想象是在心中一再重复告诉自己是坐的色身。但,觉照的方式是知道坐的样子即是坐的色身。
阿姜念:对。
(隔天)
阿姜念:从你来这里修到现在,觉得怎样?
学 生:我似乎无法持续观照身心。
阿姜念:能否持续观照身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记住,你是否以正确的方式修行。不要去想结果,如果你有正确的因,自然就会有正确的果。修行正确与否取决于你对修法是否有正确的了解。如果你有正确的了解你会知道什么是「觉照」。不了解什么是「觉照」就不知道怎么修。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预防烦恼,你就没有正确地如理作意。如果你不如理作意你就不知道如何预防烦恼。
你修的时候那一样观察较多,是身或心?
学 生:身,走的色身。
阿姜念:为什么?
学 生:因为走的色身比较容易观照。它比较大,比其他姿势更容易得力。
阿姜念:你想用走来观照是因为对你较容易得力?
学 生:有时是,有时并非如此。
阿姜念:如果你用走的色身来观照是其他理由(而非治苦的话),这说明你喜欢走的色身,你已经不是在修毗婆奢那了。告诉你要用行、住、坐、卧四种姿势来修毗婆奢那,你知道为什么吗?
学 生:清楚明了这四种姿势,并知道是苦迫使色身改变姿势的。
阿姜念:当你改变姿势的时候你怎么知道你是否正确地如理作意了呢?
学 生:我必须知道旧的姿势是苦,而且是身苦迫使色身改变姿势的。
阿姜念:当你坐或走的时候,你知道你为什么坐或走吗?
学 生:是为了改变姿势来治苦。
阿姜念:对,你的观念正确。走,不是为了乐趣,为了见法或是因为走的姿势较易得力,这些都不对。如果你的知见错误,你就不可能证得涅槃。错误的修法是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结果的。
最重要的是你要特别观照改变姿势的时候,你必须清楚改变姿势是为了治苦。你越能体会到为什么改变姿势,就越得力于毗婆奢那的修法。知道改变姿势的原因能帮助你了解「苦」。你越了解苦,就会越想灭苦-除去对身心(五蕴)的执着。
你想从走的姿势当中见法吗?
学 生:是的。
阿姜念:你想从走的姿势当中见到什么样的法?
学 生:当我走的时候,我觉得走的姿势较其他姿势容易得力,我知道是苦迫使色身去走,但我也觉得我想要走。
阿姜念:用贪念走路是不能防止烦恼的,这样子烦恼会步步跟随着你。如果你认为走路会带给你好处的话,你是不可能见到法的。我说要从走当中见到法的道理是你必须知道走的色身是苦、无常、不实在的,而苦的感受是无法控制的。但是你还没走以前就已经没有正确地如理作意了,你认为走是好的,是实在的,因此烦恼早已潜伏在走路之中而障碍你见道了。因此如理作意对毗婆奢那的修法是非常重要的。
(隔天)
阿姜念:现在,你已经了解修法了。你相信行、住、坐、卧四种姿势能让你知道苦谛的道理吗?
学 生:是的,因为苦谛隐藏于每一种姿势当中,苦总是会产生的。而这种痛苦迫使色身改变姿势。
(另一天)
阿姜念:你有妄想吗?
学 生:常打妄想。有时妄想很多,有时较少。
阿姜念:你知道为什么会有妄想吗?
学 生:不知道。
阿姜念:因为在你打妄想的时候,你早已经偏离了当下了,你早已经没有觉照力了。因此当下你失去了对身心的觉照力时,就打起妄想来了。
学 生:当我打妄想的时候,我怎么回到当下?
阿姜念:你要知道打妄想的是「心」而非「你」。妄想也是法,你不喜欢妄想对不对?
学 生:对。
阿姜念:你的知见错误,因为如果你知道妄想对你是有好处的。当你知道妄想的时候,你就知道已经偏离了当下,可以再回来观照身或心。你想让心保持对坐的色身能观照久一点对不对?
学 生:是的。
阿姜念:妄想是身还是心?
学 生:妄想是心。
阿姜念:当你知道妄想是心的时候,知道了就好,不要再继续去观照妄想心,因为心是非常微细的,对初学者不容易观照。当你知道打妄想的时候,不要停下来去分析它。赶紧回到当下观照坐的色身-如果妄想太强的时候就改变修的姿势。
你想要让妄想消失吗?
学 生:是的,因为妄想不易察觉得到。它不像四种姿势那么容易察觉。
阿姜念:是的,心是微细的,初学者不容易起观照。因为初学者正念、正知都很弱,所以常常打妄想。如果正念、正知保持在当下,你就不会打妄想了。你要提升对身心的觉照力,那就是当下了。你必须知道正念、正知的特质〔注一〕,因为当你偏离了当下,就可以清楚地觉照到,并马上回到当下。如果你因为常打妄想而感到懊恼的话,你将会因此而打更多的妄想。你想要让妄想消失,但它并不会消失﹔因为,你不喜欢妄想,而这种掺杂厌恶心理的妄想会成为另一个妄想的助缘。不知道妄想也是心,会让我们对妄想产生厌恶,而这种厌恶的心理却会使我们无法回到当下。
(另一天,初学者。在家男众)
阿姜念:你如何观照坐的色身?
学 生:我是从头观照到脚再从脚观照到头。
阿姜念:你这样修已经几天了?
学 生:六天了。
阿姜念:谁教你这样修的?你知道这是毗婆奢那的修法吗?
学 生:我在别的地方学到这种修法,而这里的老师也告诉我,因为我只能待在这里十天,干脆就照这样修算了。
阿姜念:这是错误的修法。你用错误的方式观照坐的色身。因为你坐的样子就是坐的色身。只要注意去观照你坐的任何姿势,而站的时候,知道站的样子,走的时候知道走的样子,躺的时候,知道躺的样子。最重要的是你要对你观察的任何一种姿势有觉照力。把「我在坐」的观念变成「坐的色身」,这样可以改变你对「我在坐」的我见。所以不管你坐的时候是什么姿势,只管看着它。不要用一些不寻常的姿势走路或打坐,如果你那样做的话,你的心早已经远离了中道法,因为你是用贪染心在做。
(另一位在家男众)
阿姜念:你修得怎样?
学 生:当我观照坐的色身时,曾经看到佛的影像非常清晰甚至现在还清清楚楚映在我的心中。
阿姜念:你是来修毗婆奢那的,你知道毗婆奢那的修法吗?
学 生:毗婆奢那是去观察身、心是苦、无常、无我的。
阿姜念:你见到佛像的这种修法,是毗婆奢那吗?
学 生:不是。
阿姜念:你喜欢像这样子看到佛像吗?
学 生:是的,我感到法喜。我从来没有看到像这样的事物。
阿姜念:你所看到的是从定产生的幻像。当心偏离了身心的所缘和觉照力没有保持在当下的时候,就会产生定,你会看到天堂、地狱等等的幻像现在你面前。当这些现象产生的时候,你必须改变你的所缘以减少定的现象:如从坐姿变到走的姿势或改成观照心在听,这样就可以减少定的现象,你要提升对当下的觉照力注意你为何会偏离当下,如果你知道原因(定),你就能够再回到当下。
(另一位在家男众)
阿姜念:你修得如何?
学 生:这次比上次好,但我觉得不太舒服,因此有些障碍,心生掉举,妄想较多。
阿姜念:你认为掉举是你的敌人吗?是不是掉举使你的心不得安宁?
学 生:是的。
阿姜念:你想让你的心保持平静吗?
学 生:是的。
阿姜念:你想让你的心平静。你知道这个观念对还错?
学 生:不对。
阿姜念:是啊!你的知见不对啊!你来修四念住是想得到定还是慧?
学 生:想得到智慧。
阿姜念:那你为什么想让你的心平静呢?
学 生:现在我知道我的观念错了。
阿姜念:如果你知道你的观念不对,那还好。因为这有助于智慧的开展,你可以因此而修正你的观念。如果你不知道观念错了,你就没有机会改变你的观念而了解正确的修法。你知道为什么想得到定是不对的吗?
学 生:不知道。
阿姜念:因为任何事物皆是无常的。你喜欢无常的东西吗?
学 生:不,我不喜欢无常的东西。
阿姜念:那么你想要的「定」,是常吗?
学 生:是无常。
阿姜念:所以你想要定,就表示你还想要无常的东西对不对?
学 生:是的。
阿姜念:对于无常的东西感到满足,表示你对身心这样无常的东西也会满足。我们称之为颠倒妄想,而使你对于定感到满足。但毗婆奢那的修法,是要得到智慧来破除我们妄执身心是「我」的邪见。要把身心当做无常、苦、无我的东西来观照。
世间的真理是一切事物只是色法和心法,而且都符合于三法印-所以你心中必须保持如理作意避免产生贪念-例如想要得定和使心平静的贪念。如果你能如理作意,不管什么事物展现在你面前,都会启发你的智慧-实相般若。请把自己当作在看戏一样来修行。
当你想让你的心平静下来的时候,你已经不是在看戏了,你想导演这出戏,那就错了。当你知道错的时候,对你还是好的。因为下一次你心太偏定的时候,你就会设法改变观照的所缘,例如改变姿势等等。
我们说中道法,用说的很容易,修起来却很难。你知道你为什么偏离了中道吗?因为你的心总是在喜欢或不喜欢里头打转,比如你喜欢平静的心而讨厌妄想。
…
《阿姜念与学生的会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