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经卷第十八
七十三、天经第二(第二小土城诵)
大意:本经叙述佛陀说他未成正觉之前,曾依远离之处而独住.心无放逸,而修行精勤。因此,能得生光明,能见形色;也能和那些天神共集会、相慰劳,乃至知道是否转生此天等八事。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枝提瘦(支提。枝提国为十六大国之一),而住在于水渚林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我本来(从前)还未得证无上正真道(正觉)时,曾经作如是之念:
(1)我宁可得生那光明(知觉)而由于其光明,就能得以看见形色(知觉光明,及见诸色)。像如是的,我的智见,乃会为极大明净。我就是因为要此智见能够极为明净之故,便在于远离之处独住,而心无放逸,而修行精勤。我乃由于在远离之处独住,而心无放逸,而修行精勤之故,即得知觉光明,便能见形色的。然而我乃未与诸天们共同集会,未与他们相慰劳,未有和他们有所论说,未有和他们有所答对。
(2)我乃又作如是之念:我宁可得生其光明,由于其光明而能见形色(知觉光明,而见诸色),以及能与那些诸天们共同集会,共相慰劳,有所论说,有所答对。像如是的,我的智见就能为极大明净。我因为智见极为明净之故,便会在于远离之处独住,而无放逸,而修行精勤。我由于在远离之处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之故,即得光明,便能见形色,以及能和诸天们共同集会,共相慰劳,有所论说,有所答对的。然而我乃不知那些天到底是姓甚么?字为甚么?其生又如何等事。
(3)我就又作如是之念:我宁可得生其光明,由于其光明而能见形色(知觉光明,而见诸色),以及和那些诸天们共同集会,共相慰劳,有所论说,有所答对。同时也能知道那些天为如是之姓,如是之字,如是之生,像如是的,我的智见乃极大明净。由于我为极大明净之故,便能在于远离之处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因为我在远离之处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之故,就能得光明,便能见形色,以及和那些诸天们共同集会,共相慰劳,有所论说,有所答对。同时也能知道那些诸天们乃为如是之姓,如是之字,如是之生的。然而我,还不能知道那些诸天们之如是之食,如是之受苦乐等事。
(4)我乃又作如是之念:我宁可得生其光明,由于其光明,而能见形色(知觉光明,而见诸色),以及和那些诸天们共同集会,共相慰劳,有所论说,有所答对。也能知道那些诸天们为如是之姓,如是之字,如是之生,同时也能知道那些诸天为如是之食,如是之受苦乐。像如是的,我的智见乃极大明净。我由于智见明净之故,便能在于远离之处独住,而心无放逸,而修行精勤。我由于在远离之处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之故,即能得光明,便能见形色,以及和那些诸天们共同集会,共相慰劳,有所论说,有所答对。也能知道那些诸天们为如是之姓,如是之字,如是之生,同时也能知道那些诸天为如是之
食,如是之受苦乐的。然而我,乃不知那些诸天们为如是之长寿,如是之久住,如是之命尽等事。
(5)我乃又作如是之念:我宁可得生其光明,由于其光明,而能见形色(知觉光明,而见诸色),以及和那些诸天们共同集会,共相慰劳,有所论说,有所答对。也能知道那些诸天为如是之姓,如是之字,如是之生,也能知道那些诸天为如是之食,如是之受苦乐。同时也能知道那些诸天为如是的长寿,如是的久住,如是的命尽。像如是的,我的智见乃为极大光明。由于我乃为智见极大光明之故,便能在于远离之处独住,而心无放逸,而修行精勤。我由于在于远离之处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之故,即得光明,便能见形色,以及和那些诸天们共同集会,共相慰劳,有所论说,有所答对,也能知道那些诸天们为如是之姓,如是之字,如是之生,也知道那些诸天们为如是之食,如是之受苦乐。同时也能知道那些诸天们为如是的长寿,如是的久住,如是的命尽。然而我乃不知那些诸天们之作如是如是之业后,死此生彼等事(转生何处等事)。
(6)我乃又作如是之念:我宁可得生其光明,由于其光明,而能见形色(知觉光明,而见诸色),以及和那些诸天们共同集会,共相慰劳,有所论说,有所答对。也能知道那些诸天们为如是之姓,如是之字,如是之生,也能知道那些诸天们为如是之食,如是之受苦乐,也能知道那些诸天们为如是的天寿,如是的久住,如是之命尽。同时也能知道那些诸天们乃作如是如是之业后,死于此,往生于彼等事。像如是的,我的智见乃为极大明净,我乃由于智见明净之故,便能在于远离之处独住,而心无放逸,而修行精勤。我由于在远离之处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之故,即能得光明,便见形色,以及和那些诸天们共同集会,共相慰劳,有所论说,有所答对,也能知道那些诸天们
为如是之姓,如是之字,如是之生,也能知道那些诸天们为如是之食,如是之受苦乐,也知道那些诸天们为如是的长寿,如是的久住,如是的命尽,同时也能知道那些诸天们之作如是如是之业后,死于此,生于彼等事。然而我乃不知那些诸天们的彼彼(各各)的天中等事(不知诸天之出处)。
(7)我乃又作如是之念:我宁可得生其光明,由于光明,而能见形色(知觉光明,而见诸色),以及和那些诸天们共同集会,共相慰劳,有所论说,有所答对,也能知道那些诸天们为如是之姓,如是之字,如是之生,也能知道那些诸天们为如是之食,如是之受苦乐,也能知道那些诸天们为如是的长寿,如是的久住,如是之命尽,也知道那些诸天们之作如是如是之业后,死于此,而生于彼,同时也知道那些诸天们的彼彼(各各)之天中(出处)等事,像如是的,我的智见为极大明净。我由于智见为极大明净之故,便能在于远离之处独住,而心无放逸,而修行精勤。我由于在远离之处独住,而心无放逸,修行精勤之故。即能得光明,便见形色,以及和那些诸天们共同集会,共相慰劳,有所论说,有所答对,也能知道那些诸天们为如是之姓,如是之字,如是之生,也知道那些诸天们为如是之食,如是之受苦乐,也知道那些诸天们为如是的长寿,如是的久住,如是的命尽,也知道那些诸天们作如是如是之业后,死此生彼之事,同时也知道那些诸天们之彼彼(各各)之天中(出处)。然而我乃不知道那些天上,我是否曾经生在其中?或未曾生在其中之事。
(8)我又作如是之念:我宁可得生其光明,由于其光明而能见形色(知觉光明,而见诸色),以及和那些诸天们共同集会,共相慰劳,有所论说,有所答对,也知道那些诸天为如是之姓,如是之字,如是之生,也知道那些诸天们为如是之食,如是之受苦乐,也知道那些诸
天们为如是的长寿,如是的久住,如是的命终,也知道那些诸天作如是如是之业后,死此生彼,也知道那些诸天们之彼彼(各各)天中(出处),也知道那些天上为我曾经生在其中,或者未曾生过其中。像如是的,我的智见为极大明净,我因为智见极大明净之故,便能在于远离之处独住,而心无放逸,而修行精勤。我因为在于远离之处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之故,即得光明,便见诸色,以及和那些诸天们共同集会,共相慰劳,有所论说,有所答对,也知道那些诸天们乃如是之姓,如是之字,如是之生,也知道那些诸天为如是之食,如是之受苦乐,也知道那些诸天们为如是的长寿,如是的久住,如是的命尽,也知道那些诸天们作如是如是之业后,死此生彼,也知道那些诸天之彼彼(各各)天中(出处),同时也知道那些天上为我曾经生过其中,或未曾生过在其中等事。
如果我不正知而得此八种行的话,便不可以一向都说已得,也不知道我已得觉证无上正真之道,我也在于此世间的诸天、魔、梵、沙门、梵志当中,不能超出而过于其上,我也不得解脱种种的解脱,我也未离开诸颠倒,也未能说为是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如实而知)。如果我正知此八行的话,便可以一向说已得,也知道我得觉证无上正真之道,我也在此世间的诸天、魔、梵、沙门、梵志当中,超出而过于其上,我也得解脱种种的解脱,我的心已离开诸颠倒,所谓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如实而知道。)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那些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七十四、八念经第三(第二小土城诵)
大意:本经叙述阿那律陀尊者坐中所作之七念:道从无欲、知足、远离、精勤、正念、定意、以及智慧而得。世尊获知而以神力去赞他,并为说:应受第八之大人之念,而念道乃从不戏、乐不戏、行不戏、非戏、非乐戏、非行戏等而得。最后则集合比丘,详说此大人之八念。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婆奇瘦(婆奇国里),住在于鼍山(尸收摩罗山、设首婆罗山)的怖林鹿野园中(中天竺,婆罗捺国,佛初转*轮处)。
那时,尊者阿那律陀,在于枝提瘦的水渚林中。这时,尊者阿那律陀在于安静处燕坐(打坐)思惟,心中曾作如是之念:道乃从无欲,而不是由于有欲而能得的;道乃从知足,而不是无厌足而能得的;道乃从于远离,而不是乐聚会,不是住聚会,不是合聚会而能得的;道乃从精勤,而不是懈怠而能得的:道乃从正念,而不是邪念而能得的:道乃从定意,而不是乱意而能得的;道乃从智慧,而不是愚痴而能得的。
于是,世尊乃用他心智,而知道尊者阿那律陀的心中之所念、所思、所行等事。世尊知道后,就入于如其像定(由禅定而发出的神力),用此如其像定,而如大力士之屈伸其手臂之顷(最短的时间),像如是的,世尊乃从婆奇瘦的鼍山的怖林鹿野园申忽没不现,而显现于枝提瘦的水渚林中的阿那律陀尊者之前。这时,世尊便从定中觉过来,而称叹尊者阿那律陀说:「善哉!…
《中阿含经卷第十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