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唯识与净土(一)

  唯识与净土(一)

  ◎印海法师◎

  ─ 取材自四月二十九日在学会的演讲 

  非常难得地,「大方广学会」很荣幸地能邀请到「法印寺」的住持长老 ─ 印海法师莅临本会,作了一场精辟的演讲。印海法师僧腊很高,过去曾经在汐止,亲近过很有名、肉身不坏的慈航老法师。后来慈航老法师过去了,又亲近了年高德邵、以佛学论着最多而著称的印顺老法师,并担任住持于福严精舍与慧日讲堂,同时任教于诸多佛学院与主持一些大专的佛学活动。印海法师在 1975 年,首次到美国东岸的纽约弘法,一年之后回去台湾,旋即又再度来美,因与西岸的众生有缘,就驻留在洛杉矶,创建了「法印寺」。二十年来,「法印寺」在印海法师的领导下,日愈兴旺,而且法师禀承了中国古时候「十方丛林」的风范,山门大开,对美国佛学的推广有极大的贡献,影响深远。印海法师不但操持诸多法务,还花了很多时间在著述方面,用文字般若来度众生。法师在佛学译着上相当地丰富,所以我们相信法师的开示会让我们非常地欢喜。在此,我们再一次地表达对法师诚敬的谢意,因为像我们这么一个年轻的学会,请法师来给我们说法,他马上就答应了,这是法师的慈悲,也是他对我们后学的照顾和提携,所以我们在这里再谢谢他。 ─会长的话

  前言

  这次承蒙「大方广学会」的热心邀请,要我来这里向大家报告我学佛的心得,非常高兴。尤其难得的是,各位从远地来参加这次听讲,使我有这么一个机会跟各位见面,同时能够把我所知道的,向各位做一个简单的报告,真是非常地荣幸。我在这儿先要谢谢「大方广学会」的安排以及各位的光临。

  缘起

  这次讲的题目是「唯识与净土」。这个题目我三年前在「法光寺」也讲过一次,这次再重复地向各位做一个介绍。我先说说我自己学唯识的因缘。我虽然从小、十三岁就出家了,但在我们江苏省如皋县,因为在乡下,大家都是以种田为生的,根本就不知道佛法。乡村内小和尚、沙弥的生活,都是做工、做佛事、赶经忏,没有机会好好学佛法。民国三十六年,我离开家乡,到南京宝华山受戒,差不多过了两个月,在三十六年的春天,就下山到常州的天宁佛学院读书。天宁寺大家都知道,是江苏有名的大丛林,我进去以后所读的佛学课程,大部份是与唯识有关的,譬如五蕴论、百法明门、八识规矩颂等等,都是阐述唯识根本教义的课程。后来民国三十八年大陆失守,随政府来台湾以后,就亲近慈航老菩萨。慈航老法师求生弥勒菩萨的兜率天内院净土,一生宏扬唯识,所以给我们所讲的,也大部份与唯识有关,譬如唯识二十颂、唯识三十颂、成唯识论、楞伽经等等,均是一些与唯识有关的重要经论,这是我最初亲近慈航老法师学唯识的机缘。后来慈航老法师圆寂了,我又跟随印顺导师,大约有二十五年之久,他老人家跟我们讲的,也差不多都是跟唯识有关的一些经典。因为有这样一个机缘,所以我从开始学佛,都是从唯识下手。

  那么,为什么我现在讲净土呢?这也有一个因缘。那个时候,我们在汐止的弥勒内院读书时,有一位老法师,名叫律航法师,过去是阎锡山手下的一员大将,承担中央与阎锡山之间的使者。他老人家在北平的时候与夏莲居老师在一起,夏老师也就是黄念祖老居士的老师,我们现在看的无量寿经就是他编辑、汇集的。这位律航法师虽然出家的时间很迟,但是他修行净土的时间很久,所以我跟他在一起,经常受他的熏陶,就自然地也以求生净土做为我个人修行的法门,而且矢志宏扬净土。所以在这里要向各位报告的讲题「唯识与净土」,其实正说明了我学佛的机缘 │ 学的方面是从「唯识」,行的方面是从「净土」。这是我选这个题目的因缘。

  刚才发给各位的这个讲义,现在可以打开来看看,因为我们时间只有两个小时,这里有很多的名相,很多的道理要向各位介绍,所以我们就不再耽误时间了。

  净土法法皆是唯识

  唯识是个「难行道」,所谓「难行道」就是说,要真正地去学唯识,则要去修唯识观,广集无量的福慧资粮,要了解成佛需经过初地到十地,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但今天为什么有很多学净土的人对唯识要去了解呢?因为它的思想体系说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理,是一个很容易使我们接受的方法论。有一些学科学的人,学了「唯识」很多的名相与名词,却忽略了它是在说明我们整个宇宙人生的一个倾向,同时很遗憾地,无法把握从里面去探讨宇宙人生的根本意义。当然我们现在学佛,是为了生死的解脱,目的虽然是如此,但是怎样地去了解这个人生,又怎样从这个人生去慢慢修行,慢慢追求,而达到最高的所谓圆满清净的人生呢?那当然还是要从唯识去探讨、去下手。

  讲唯识也好,讲唯心也好,在佛法里面大致差不多。不过,讲唯心思想,重视在对真心而讲;而讲唯识,是从妄心上来讲的,也可以说一个从果到因,一个从因到果。这怎么讲呢?我们看法华经、华严经、涅槃经等等大乘经典,都是从佛果的境界,讲他的最高、最究竟的涅槃果位,描绘了一个最高的理想令我们向往,然后从果到因,一步一步地,从佛的境界慢慢地讲到凡夫的境界。可是唯识不同,它是从染污的人生,从我们这个现实苦难的人生,去了解为什么有人生的痛苦与现象,为什么有这样一个世界?这个人生是这么样一个人生?这一种从凡夫的境界,从染污的凡夫因位,一步一步地讲,让我们能够舍去染污的人生,而去追求最高的究竟佛果境界,这就是唯识由妄心讲到真心的方法。所以我们修学佛法,不是说修行就够了,而是要在「解」方面,去了解佛法对人生的看法及对宇宙的说明。假如这个地方搞不清楚的话,要想解脱生死是痴心妄想的。如此一讲就很清楚了,「真心派」讲的是从果到因,而唯识宗是从因到果。这一来一回所讲的虽然不同,而到最后的目的都是叫我们转染业为净业,就是转凡夫成圣人,转烦恼成菩提,转八识成四智。所以虽然是不同的、迂回的路,可是最后的目的都是希望我们成就最高的境界,达到佛的果位。所以首先要认清楚,唯识宗重要的思想,是从凡夫染污的人生开始讲的,而到底唯识是讲什么,我等一会儿会讲到,这当然牵涉到很多、很深的理论。

  净土宗讲的虽然是一个「易行道」的行门,但事实上净土宗里面有很多的道理,并不是念一句佛,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假如说你就是一句佛,其它什么都不知道,那这个念佛,当然也可以往生,但是属于不品的往生。为什么呢?印顺导师有一句话,他说读经要懂得经义,念佛要知道佛的本愿功德,譬如说阿弥陀佛有四十八大愿,他每一个愿都是要方便渡化众生,假如说你对阿弥陀佛大愿的意义不去「解」的话,那你是不可以往生的。所以真正地讲净土宗,不错,好象与唯识宗是两个东西,不相干的,一个是讲修行,一个是讲道理。事实上,这两个不同的方法均是「解」、「行」并进。也就是说,唯识宗也不完全是讲道理,它还要求修唯识观的,也就是说,它还是「修观」的,但是那个「修观」太深了,我们这次没有时间讲,在这儿只是把唯识宗里面很多的说明,来配合往生净土的原理。净土宗虽说我们念佛就可以往生,但是念佛为什么可以见到阿弥陀佛?它不是只是不知所以然地修行,必定有一个道理啊!这个道理,在净土宗来说,是靠阿弥陀佛的愿力,靠我们自己「信心、愿力、修行」三种资粮,但是就唯识来讲呢,这三个资粮里面有更深的道理。了解唯识以后,你再去修净土的话,保证你不会退心。有很多人念佛,念到最后他不念了,为什么?因为他不明白念佛为什么可以往生,念佛为什么可以了生死。所以我们这次选这个题目,也就是用这个较深的意义来向各位说明「念佛」的深意。

  唯识明净

  现在我们明白了净土宗是真心派的,而唯识宗是属于妄心的,但是真心和妄心怎么可以放在一起呢?这关键是:你要了解妄心是假的,你才能修真的。譬如说,净土宗有一句话,要厌离娑婆世界,要欣求极乐世界。所谓厌离,就是讨厌这个宇宙人生的苦难,而希望能超脱、能突破,这当然要向往一个比这个娑婆世界更理想、更清净、更庄严、更美妙的一个国土。所以各位如果能了解这个人生、宇宙的虚妄,而向往一个清净的佛国境界,那就可以直接相应到讲义上所说的「唯识明净」。其实这很简单,不要以为净土、唯识是两码子事,如果你能够运用唯识的理论来看净土的话,你对净土法门绝对不会不信。净土到了宋朝以后,偏重于唯心净土,但也没有离开「信」,尤其我们看「十六观经」里讲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们为什么能够从凡夫的境界,达到成佛的这个最高目的呢?是因为我们有「心」的关系,可是我们的这个「心」却是妄心 │ 虚妄的分别心,所以必须要用智慧去消除它。所谓的智慧,也就是我们对佛法了解以后,而不断地舍妄而归真,把染污的一部份慢慢地消除,把清净的部份、真心,显发出来,这叫转烦恼而成就菩提智慧。

  那么,净土宗怎么讲唯识呢?唯识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课题。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凡夫当然有一些烦恼,在佛法上来说,这些烦恼以「心识」为主。「心识」是一种感情的、不成熟的内心反应,像我们凡夫的认识,感情、爱情很多,当中的内心虽然也是一个识心,可是包括了一个清净的心在里面。就凡夫的立场来讲,这个内心却都只是唯识所现,因为这个世界上不外乎二元论,「精神与物质」,物质最根本还是依心而有的,并不是讲「主观唯识」,事实上世界上一切的文化,一切的存在,都是我们凡夫的心所显现的,或我们感情的心所创造的。我们这个能显现、能创造的凡夫的心,叫识心;我们以心为主,以心为所依,而有这个宇宙人生,倘若没有心的话,这个宇宙人生就无从现起。所以这么一说,净土的法门,虽然说是个识的境界,却也是从…

《唯识与净土(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继续阅读 ▪ 唯识与净土(二)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