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一函遍复讲记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原则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原则

  

  第一条原则:念佛行人,须敦伦尽分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分。不计他对我之尽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能于家庭,及与社会,尽谊尽分,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以其心与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若虽常念佛,心不依道,或于父母、兄弟、妻室、儿女、朋友、乡党,不能尽分,则心与佛背,便难往生。以自心发生障碍,佛亦无由垂慈接引也。

  

  一个念佛行人,于世间法,首当“孝养父母”(净业三福第一福,即世间福)。所谓“百行孝为先”,孝,是建立我们道德人格的重要基础,父母对我们最有恩德,所以净业行人一定要做到孝道,知恩报恩;“奉事师长”,世间的师长教给我们做人的道德准则和技艺,出世间的师长教给我们佛法,这些都是对我们有恩德的人,所以,恭敬、奉事师长,也是我们必须做到的。

  “慈心不杀”,要培养慈悲心,不杀生。这里印祖对慈心不杀的诠释,就是要吃长素。你能够吃长素,就从根本上不杀生了。

  如果不能吃长素,就吃花素。在十斋日或者六斋日吃素,叫吃花素。

  还有一种人,连花素都很难吃,离不开荤腥菜。对于这种人,即便你断不了荤腥,但最好不要亲自去杀,你就吃三净肉,到农贸市场买现成的来吃,在家里不要杀生。这是对慈心不杀的一个劝导。

  “修十善业”,这就要规范我们的身口意三业。

  身业有三:一是不要去杀生;二是不要去偷盗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家不给你,你不要自己去拿,即不与取;三是不邪淫,一夫一妻(遵守国家法律允许的婚姻关系)可以,除此之外都属于邪淫的范围,不能去做。

  口业有四:一是不能讲妄语,妄语包括小妄语和大妄语。小妄语是指见言不见,不见言见,所说见闻觉知都不真实。大妄语是指没有证到圣果,却说自己证到圣果,这种妄语千万不能去造。二是不绮语,绮语属于那些浮华的语言,诲淫诲盗的语言,不能去说;三是不两舌,两舌即指挑拨离间在东家说西家的事情,西家说东家的事情,挑拨关系;四是不恶口,恶口是指说那些粗恶的语言,如刀如剑,伤害人的语言,这些不能去说。

  意业就是要防止邪念出来,贪欲的念头、瞋恚的念头、愚痴的念头,这三种念头要防止。这是修十善业。

  在世间的五伦关系当中,要尽到伦常之分:即,作为父亲,对子女要仁慈;作为子女,对父母要孝顺;作为兄长,对弟弟要友爱;作为弟弟,对兄长要恭敬;作为丈夫,对妻子要和谐;作为妻子,对丈夫要柔顺;作为主人,对仆人要仁爱;作为仆人,对主人要忠心耿耿。这就是各有自己的角色,这些角色有你相应的道德上的职责、义务,所以要把自己的角色意识做好,这是伦常关系。

  在人际关系中,不要去计较别人对我是不是尽分?别人对我是不是恭敬?你先须要求自己,对别人要恭敬,你尽到自己的名分,别人是否尽分你都要忍耐。所以,一个念佛人只要能在家庭尽自己的分,能够在社会单位尽自己的分,这就叫“善人”。

  一个念佛行人如果能做到“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和“伦常”,本身你就在弘扬佛法,人家觉得这个人是道德君子,是一个大善人,这都是因为他是一个念佛人。如果这些你都做不到,你就说你是念佛人,人家都要指指点点,说:“你看看他是念佛的,念佛的人是这样子,太糟糕了,这个念佛不能去念。”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以身弘法,反之,如果做不好,你就在以身谤法。

  善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只要念这句名号,临命终时决定能够蒙佛接引往生。何以故?由于他这一念的善心能跟佛心相合,所以能够感通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现前接引他往生。

  如果一个念佛人,虽然每天嘴里念着佛号,但是心和道不相符,心不依道(道就是慈悲心,就是利益他人的心),你在伦常关系当中也会做得不到位。所以在父母、兄弟、妻室、儿女、朋友、乡党之间不能尽到自己的义务,不能尽到自己的一份职责,不能尽到自己的忠恕之道。那么这样的心就跟佛心相违背,就很难感通佛力。佛力感通不了,就很难往生。

  阿弥陀佛的慈悲愿海是平等救度一切众生。佛心是平等的,但如果你能与佛感通的心发生了障碍,无法与佛力感通,那么,即使佛的大悲愿力再大,也没有办法在你的身上体现出来了。临命终时,你也就只能按照自己的业力去轮转,不能蒙佛接引了。所以,一个念佛行人要敦伦尽分,心与道合、心与佛的愿力合,他才能够蒙佛接引,横超三界。

  

  第二条原则:劝进行者,念佛消灾

  又须劝父母、兄弟、姊妹、妻室、儿女、乡党、亲友,同皆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以此事利益甚大,忍令生我之人,及我之眷属,并与亲友,不蒙此益乎。况且现在是一个大患难世道。灾祸之来,无法可设。若能常念佛及观音,决定蒙佛慈庇,逢凶化吉。即无灾难,亦得业消智朗,障尽福隆。况劝人念佛求生西方,即是成就凡夫作佛,功德最大。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必满所愿。

  

  一个净业行人,走上信愿持名求生净土的道路后,就会明白念佛一法真正能够给予众生真实大利。自然就会劝进与自己有缘份的家亲眷属、朋友,共同念佛,希望能够和他们共同分享这份真实的利益。

  世间的行孝,无非使父母能够衣食不愁,安度晚年。从出世间讲,能使父母出离生死轮回,这才是究竟的大孝。所以我们要用种种善巧方便劝勉父母念佛,还有自己的兄弟、姊妹、妻室、儿女等关系亲密的家人,乃至乡党,自己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来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

  首先,念南无阿弥陀佛和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有一个主次的关系。要以念佛为主,念观音菩萨名号为辅。印祖在这有一个注解:如果你每天念一万声佛号,那就念五千声观音菩萨的名号,是这么一个比例。如果你念两万声、三万声,都是按这样的比例关系加减。

  其次,印祖常常劝勉大家持念观世音菩萨,是有他的时代背景的。在印祖那个时代,战乱不断,而观世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辅弼,寻声救苦,拯救众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念观世音菩萨能够直接感通菩萨的悲愿,解决我们的苦难。

  第三,念观音菩萨可以息灾免难。印祖所处的近代,是一个大患难的时代。从甲午战争,英法联军、八国联军、军阀混战以及随后的抗日战争。战火不断,众生共业所感,当时的中国老百姓深受其苦。是没有办法去扭转的。所以,在当时就要常念阿弥陀佛、观音菩萨,以求得佛菩萨的慈悲护佑,逢凶化吉。

  在印祖的皈依弟子中,念观音菩萨名号逢凶化吉的例子很多,在此先举其一,以为证明。

  有一位商人,是个大胖子,穿的是很好的绸缎衣服,身上带了很多钱。他一坐上船,就来了一批土匪上来抢东西,他一看跑也跑不掉,就开始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念得非常专心。结果周边的人都被抢了,唯有他,好像这些土匪对他视而不见似的,就这么过去了,他可是吓了一身冷汗。自从经历这件事情以后,他就觉得很奇怪,自己是一个很胖的人,又带着很多钱,怎么周边的人都被抢了,唯有自己没有被抢。诸如此类,遇到种种的灾难祸事,念佛号、念观音圣号逢凶化吉的例子,数不胜数,不一而足。

  第四,念弥陀、观音名号,还能够消除业障,开发智慧。我们无数劫以来的业障、报障,都能够通过念这两句名号来消除。业障消除,我们的福德就会兴隆,智慧就会显现。

  最后,劝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有一个最大的利益,就是成就凡夫作佛。他只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决定会成佛。从这个意义上说,你能够劝一个凡夫众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等于成就了一个众生成佛。这样的劝进行者的功德就很大了,你再把这劝进行者往生净土的功德,回向自己求往生,也必定能满自己往生之愿。同理,成就他人就是等于成就自己,自他不二。

  

  第三条原则:种种功德,回向净土

  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德,皆须回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一有此心,便无往生之分。而生死未了,福愈大则业愈大,再一来生,难免堕于地狱、饿鬼、畜生之三恶道中。若欲再复人身,再遇净土即生了脱之法门,难如登天矣。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为人现生了生死的。若求来生人天福报,即是违背佛教。如将一颗举世无价之宝珠,换取一根糖吃,岂不可惜。愚人念佛,不求生西方,求来生人天福报,与此无异。

  

  这一段讲回向净土。

  身为净业行人,凡是读诵大乘经典,持种种咒、礼佛忏悔这样的一些修行的功德,以及在世间赈灾救灾、接济贫苦等种种慈善的功德,都要“回向往生西方”。

  “回”就是回转,“向”就是指向一个目标。通过这一“回向”,这些诵经念佛、济贫赈灾的功德,就从有为的福德转为无为的功德。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用这些修行的有为福德,来求来生的人天福报。如果一有求来生人天福报的心,就决定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

  由于你是愿求来生人天福报,就没有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愿。没有这个愿,你就感通不了佛力,就不能往生。由于你生死轮回的大事没有解决,你下辈子投生会得到因今生诵经、礼拜、修福所得的福报。这些福报是法尔自然的因果,但你的福愈大,往往是迷惑颠倒(隔阴之迷)啊!你就会利用这些福报去造业。你没有什么福,身上没什么钱,还没有机会、没有可能去造业。一旦你是亿万富翁了,那你造业可就大了。再一投生就是第三世了,第三世就一定会堕到地狱、恶鬼、畜生三恶道里面去。…

《一函遍复讲记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原则》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