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学修问答(汇集十一)

  学修问答(汇集十一)

  诵经时身体会感到不适,或者颤动。这是怎么回事?

  

  答:肯定是心里不太清净,有些障碍,但没有什么事。可能是有佛菩萨来加持你,也可能是有其他众生来一起学修。所有的众生都是未来的佛,可以把他们都当成佛来恭敬;所有的众生都是我们宿世的父母,也可以用慈悲心对待他们。不要在意,不要害怕。心尽量放开,不会有事;即使有些对境,也立即就会转变。

  “是不是有不清净的东西?是不是有鬼呀?”这样心里一紧张,状态就更不好了。这些障碍都可以转为道用。“也许真的是佛菩萨来加持我了。”这样想,那就真的是佛菩萨了;如果想不到这点,认为是众生来了,也行啊,“众生也是未来的佛,也是我的宿世的父母,应该恭敬,应当善待。”这样想,众生高兴,你也高兴。这些有形、无形的众生都会成为你的护法,他们不会伤害你,障碍你。其实障碍你的,是自己的心。

  

  学佛的时候一看佛书就困,怎么回事?

  答:可以说是业障,也可以说是自己的身心没调整好。我们念佛的时候,做课的时候,把握适度很重要。以前佛在世时,有位弟子,刚开始跟阿难学坐禅,但始终没有进入到那种状态,没有修成。后来他有机会请教佛陀。佛陀问他:“你以前在家时,是不是会弹琴?”“是啊。”“那琴的妙音是怎么发出的?是琴弦特别紧的时候发出的,还是特别松的时候发出的?”他说:“都不是。琴弦不紧不松的时候才能发出妙音。”佛说:“修行也是一样,要不紧不松。”

  所以闻法有闻法的方式,修行有修行的方式,身口意三门一定要调和:身调和,心调和,息调和。这样才能进入那种状态。否则,有时候太外散了,身在修法行列,心散乱了;有时候太内收了,昏沉,睡着了,醒来的时候已经下课了。这都是不如法的。所以要调整好自己的身口意,保持适度,这很重要。没有一定的功夫也很难,但是尽量调整。

  佛号是大声念好,还是小声念好?

  答:要看具体情况。如果大声念,会影响到周围其他众生,让人反感,那就不如小声点。如果没有这些障碍,你大声念,肯定能让很多有形、无形的众生听到,这样也可以给他们种下善根。

  有时在家里,在单位,周围的这些众生都不信,甚至反感的时候,你还大声念,会让他们起烦恼,这样就不好了。这时应该小声念、默念,都可以。所以要注意条件和环境。

  

  怎么让不信佛法的人破迷、开悟?

  答:要慢慢引导。他有善根的话,今天他悟不到,是因为机缘没有成熟,也许明天就开悟了。比如有的利根者,机缘没到时,就是一个凡夫,不信,也不学;机缘一到,突然就开悟了,或特别精进。一般的人慢慢引导,让他信佛,然后修行,这样慢慢就开悟了。

  

  学习佛法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答:每天按次第、按仪轨修行;在固定的时间里做课;把生活和修行结合起来,在生活中落实佛法,在生活当中修行。

  在固定时间里学修是增加自己的定力,增加自己的智慧;在生活当中修,就是一点点去转念,修炼自己。

  

  一个人做会供的时候,也不用供品,也不出供,只是在意念中想,可以吗?

  答:按照传承、仪规做的话,应该准备供品做供养,然后出供。若是自己一个人做,那也没办法,只做意幻供养,或者用供品简简单单做一下也可以。

  

  供护法和做火施的时候,不用供品或食子,只念仪规和观想,这样可以吗?

  答:这样不太好,应该有一个缘起。修这些仪轨要靠三种力量:禅定、观想的力量,咒语的力量,打手印的力量。但也要有一个缘起、一个代表,供品、护法杯,这样的物品和形式也要有。

  

  学佛修行、懂得因果以后,一面对问题,或者犯错的时候还是很苦恼。怎么解决呢?

  答:还是没有掌握佛法的方法。虽然犯错误了,但是我们现在有佛法,可以改变啊!发现错误是好事,不用烦恼,找到了问题就好解决了,以佛法来解决。为什么我们学佛了、修行了,却还有烦恼?因为我们遇到对境的时候,业力现前的时候,没有以佛法来对治,没有以佛法来解决。问题就出在这里。

  在今年的观音法会上,我们讲了一些百业经的公案。比如《金色比丘尼的故事》。这个女孩出生在贫苦的家里,特别丑陋,被父母赶出来讨饭,流离失所,饥寒交迫,还染上了无法治愈的麻风病。

  有一天,她遇到了阿难尊者。阿难特别悲悯她,她对阿难尊者也生起了很大信心。她祈求阿难尊者,“我的命这么苦,尊者能不能救救我?”阿难告诉她:“你不用担心,会有办法的。你现在这是业力现前,可以用佛法来解决。”

  阿难到别处去找来一些芝麻油、花和香,带她到佛塔面前做供养,忏悔。此时,佛陀也亲自降临,给她传法,摄受她。她对佛生起了无比的信心和欢喜心,在这种状态下安然去世。

  她死后立即投生到当地一个大商主家,出生的时候身色金黄,相貌庄严,父母给她取名叫“金色”。她从小就对佛法具足信心,通过父母同意出家修行,证得罗汉果位。

  从这个公案里,我们可以知道,任何事情都可以用佛法来对治,有佛法就有办法。但是我们现在第一个是不懂因果,第二个是没有深信因果。我们遇到那些事情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佛法,头脑里全都是世间八法。身体不好了,家庭不和睦了,事业不顺利了,根本想不到是自己的因果,更想不到用佛法来解决。

  业力现前的时候,你应该从因地入手解决,这是最好的方法。恶业的过患不可思议,善业的功德也不可思议。你看在刚才那个故事里,阿难也没有让她去找医生,也没有给她讲其他的方法,就是让她供佛塔,让她忏悔。这样业力消了、业障就消了,然后她就立即转生为人,出家证得罗汉果位了。

  其实我们现在有佛法了,就有方法了。完全可以对治,完全可以解决。但是我们现在对于佛法的信心不足,觉得佛法肯定不行,觉得我学佛是学佛,有事还是得想尽办法。你可以采取其他的办法,其实这都是我们自己迷嘛,迷而不觉。其实一切这都是佛的一种幻化,佛的一种事业。这样一来,都是消业。这样的话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但是我们没有这样去做。

  

  如果心空了,那我们的觉性会一直存在吗?

  答:诸法的本性空,但因果的作用是不空的,万法的作用也是不空的。所以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是相,不空,但它跟空是无二的。

  在我们的境界里,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不能合二为一。但是在佛的境界里,有就是没有,没有就是有,有和没有是合二为一的。我们的见闻觉知是有分别的,而佛的境界已经超越了我们的见闻觉知,是不可喻、不可言的,这种境界要通过修行才能证得,通过世间的任何法也形容不了。若以我们的分别心来分析,很难理解;也不能用语言来形容,如果形容的话,也只是大概、相似地形容。《心经》里讲得很清楚了,以此来形容就可以了。

  

  在佛菩萨的境界中,还有善恶之分吗?

  答:在佛菩萨的境界中,没有善恶。既然如此,佛为什么还宣讲善恶,取舍因果呢?因为胜义谛里没有,而世俗谛里有。但二谛是双运的,不能分开。

  佛为什么有个法身,还有一个色身?因为法身是属于胜义谛的,色身是属于世俗谛的,色身佛是法身佛的幻化,二者是一体的。

  在佛的境界中,一切都是清净圆满,对佛来说都是好事,但对其他众生来说不一定。所以佛陀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弘法利生,不仅仅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还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二谛就是这样。

  其实显宗、密宗的区别就在现象上,本体上是没有区别的,体上都是远离八边的空性。显宗的中观派有自续派和应成派。应成派所觉知的空性是远离八边的空性,这种见解在显宗里是最高,在密宗里也没有更高的了。从体上来讲,显密没有区别,但是相上还是有区别的。比如显宗是讲现空无二,密宗是讲明空无二,大圆满是讲乐空无二。有这样的区别。

  

  我深信因果、轮回,平时能看住起心动念,但一遇到对境,马上会生起烦恼和嗔恨,还很难控制。请问上师,有什么窍诀吗?

  答:这只能靠自己的修行。烦恼不容易对治,习气也不好改。有了佛法,就有了对治的方法,但一定要通过实修,才能真正得到佛法。学佛就像学一门技术一样。最开始给你讲理论,你听明白以后,还要通过思维去进一步理解,最后亲自去实践,去体验,去运用,才能真正掌握这门技术。这个过程,就是佛法里讲的“闻思修”。

  佛法无边。真成就了,哪还会有烦恼、嗔恨的时候?如果有这样的时候,并且控制不住,这说明基础还是不牢固。基础牢固了,不会是这种状态,会非常稳定。

  “我现在是不是都明白了?是不是都做到了?” 这种感觉谁都会有,但实际上这个时候还是没有明白,还是做不到。你觉得自己深信轮回、深信因果了,这不一定。你对轮回、因果理解得越深,越能对治烦恼、习气。

  

  除了修法,我们平时还要不要打坐?

  答:大圆满法分加行和正行。修加行的时候以观修为主,修正行的时候以静修为主。

  我们现在是修加行,以观修为主,也有少量的静修。但这里所谓的“静修”不是真正的静修,只是一种休息。观想观累了,什么也不想,静静地坐着休息一会儿,安住一会儿。

  真正的静修是修正行的时候才有的。真正明白了,有见地了,这个时候你把心安住在那种见解上面,安住在那个状态当中而打坐,这才是真正的静修。修正行的时候也有少量的观修,这对静修也有帮助。

  

  净土班和大圆满班都要修加行吗?

  净土法与大圆满法一样,都是大乘法门。大乘佛法就是求佛果,但是求佛果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众生。修大圆满法可以即身成佛;修净土法、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

《学修问答(汇集十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