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及依业而有的轮回
演培法师著
佛历二五二六年七月起讲于新加坡文殊中学佛学课程训练班
一、前言
二、业力说
三、轮回说
四、后语
一、前言
诸位先生!今天在此和诸位共同研究佛学课程,想来诸位会感别饶兴味。诸位一向站在教育岗位上,负有开启青年学子心灵之窗工程师的神圣而庄严的使命,受到社会人士以及学生的一致尊敬!
我国政府领导层,感于在学的青年,受到西方不正思想的吹袭,一味追求物质生活享受,不特忽视人生应行的德行,就是对己有恩的父母,亦不知怎样孝敬奉养,致产生家庭以及社会种种问题。为了纠正这股不良的歪风,政府在学校教育中,除授一般的德目,特又倡议在中三、中四,教授宗教课程,传授儒家思想,以期改变在学青年,崇尚物质生活观念,这实是政府所推行的极为正确的教育政策,值得每个国人的赞美!
现我和诸位所讲的佛学课程,是有关业及轮回的两大问题。对于印度宗教哲学没有涉及的人,听惯中国佛法行者,常常谈到业与轮回,以为这是佛教所特有的思想,所以人们一听到业与轮回的论题,立即就联想到佛教,好像只有佛教才说业与轮回。不错,佛教确是极为重视业与轮回,且以劝人不造有漏杂染业,度人出离轮回为主旨。不过要知道的,就是业及轮回之说,不是佛教所独有的,而是世界各国宗教哲学所共有的思想,只是没有佛教应用得那么广泛,亦没有佛教主张得那么彻底而已。
首以印度来说,业与轮回,为印度各宗教各哲学所共同主张的,亦是印度全体人民所深信不疑的事实。除了断灭论者,不承认道德行为的价值,不承认有新生命的再来,其他没有那个学派,否认这两个论题。如后所说,业说不是佛陀创始的,轮回说同样不是佛陀创始的,而是印度宗教哲学早已有的思想。从印度思想发展过程探究,很多学者认为先有业说而后有轮回说。
业说最早被人提出的,约在西元前一千年至八百年前后出现的阿闼婆吠陀时代;轮回说为人唱出的,约在西元前五六百年中间,亦即是在梵书末期的时代。业说与轮回说,既然不在同一时代出现,证知两者原来并不相关的,这是不难想像的事实,亦是我们首当知道的。
后来由于思想的不断开展,发现业与轮回有著必然的相关性,学者乃将两种不同说词结合起来,说为依业而有轮回。此说约成立于西元前六百年后至三百年间的奥义书时代。现在所要论究的,就是奥义书的时代,为什么会有依业而有轮回的思想出现?因奥义书时代的宗教家及哲学家,从现实人生方面去观察,发现人类有情的生活,不但明显的有苦乐的差别,且亦清楚的有祸福的不同。如有些人于一生中,不是遭遇到奇祸,就是受种种痛苦,而另些人于一生中,不是有无穷福乐,就是有高度享受,于是学者就在那儿想:同样是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初虽感于百思不得其解,但诸学者经过深思再深思,乃从各人的行为活动中,体认到彼此行为有所不同,而人所以有苦乐祸福的差异,原来是由各人不同行业招感而来。由于学者有了这一明确体认,所以业说与轮回说,自然而然的就被结合起来,且渐成为强而有力的理论,为诸社会人群之所一致信受!
不论什么思想产生,绝对不是突空而来,乃是经过慢慢而成,所以业者轮回的思想结合,亦是逐渐演变而成。过去一般科学家,对此依业而有轮回的定律,虽还没有突破性的证明,但在科学不断创新进展下,已逐渐的趋向于印度老早就已发现的这一思想理论。不特如此,近代物理学家及进步的科学家等,亦已具体而微的有了这个观念。如他们说:“与其视宇宙为一大机械,毋宁视其为一大精神思想”。是以不论现在人们思想,怎样的向前迈进,但总不能否定业及轮回这一思想论说。
二、业力说
l、业是佛法重要的课题
业在佛法认为是个最极重要的课题,不特众生界的形成,是以业为根本的原因,就是社会界的形成,同样是以业为基本的动力。生存在这世间的人,假定没有自己所造的业力在展动,不说所生存的整个世界的活动,会要立刻停止下来,就是能生存的人类生命,亦将无法延续下去。
如问全体佛法所要论说的是什么,我敢毫不含糊的这样解答,那是说的业力问题,因为佛法所说的业力,包含因果在内,为任何人所不可侵犯的铁则。现代科学家老早说过:“你什么都可不相信,唯有因果不可不信”。因果是世间万事万物的事实,不论什么人都不可加以否认的,如否认就无法说明宇宙人生的一切了。
科学家所说的因果,虽不全同于佛法,但他们重视因果,与佛法则是一样。为人尽可不信佛教,而于科学不能不信,科学最重事实,没有事实根据,决不随便轻信,如认科学家的言论是对的,那对他们所说因果就不能不信,信因果就无异是信佛教,佛教是以因果为宗的。
佛教为什么这样重视因果?当知宇宙间的物类,有无量那么多的差别,而生命界的形态,亦有种种的差异,至于社会界现象,更是五花八门的众多,特别是人类生存在这现实世间,有著各种不同的遭遇,假定不以业力来加说明,试问怎能清楚的分别生命界及自然界的种种?
如印度有些宗教学者,不能说明万有现象的差别,只好说是自然如此。他们举例说:如植物中的荆棘是尖尖的,什么人把它削成这样的?再如动物中的乌鸦是黑黑的,什么人把它染成这样的?无法找出这样的人,去做这样的工作,不是自然如此是什么?
另有一些宗教学者,看到万物有这样众多不同,同样无法说明它们的所以然,只好说是万能的大梵所创造的,大梵本其意志,喜欢造成这样就成这样,高兴造成那样就成那样,神的意旨如此,吾人不必推论,推论也推论不出一个所以,神意岂容我人妄加推论?
还有一些低级宗教者,说世间所以会有千差万别的现象,并不是什么大力者的创造,而是有些为我人所不见的鬼神,于冥冥中驱使诸怯如此如彼,不是我人知识所能知道的,因为我人的知识,还没有到那程度,对于万有诸法的差别现象,不必过问为什么是这样的。
这些说法,在他们自以为说得很有理,可是相信业力的教派,特别是佛教,不能接受这些不合理的说法:如认诸法自然是这样的,不特是句不负责任的空话,亦是不肯运思追求诸法原因的懒人!至说是大梵创造的,同样为业力说者不能同意,因凡具有创造意志的大力者,必然是平等博爱的,理当创造一个平等的世界,怎会造成千差万别的现象?况且所谓创造者,根本是人类所拟想出来的,并非真的有这么一个创造者。还有说为鬼神之所驱使,更是一种妄诞之谈,骗骗无知的人还可,要想通过知识群的认可,那是无论如何做不到的!
如上三种不同说法,在理论上固站不住,亦不能解说世间千差万别的现象,如要说明万有诸法的现象不同,唯有依于佛法所说,全由各类众生所造不同的业力,不断在那儿转动所形成的。俱舍论说:“世别由业生”,“但由有情业差别起”;成实论业因品说:“业是受身因缘”;佛在经中更说:“宇宙从他(业力)而生,依他而立”。是以佛教的业说,不特理论上无懈可击,即使事实上亦最有力,不是任何理论所能驳倒的。
佛教为什么这样重视业力?因这确是佛教最极重要的一法。在理论上讲到业力,那必然是讲的佛教道理;在信仰上相信业力,那必然是信佛教的教徒。反过来说,不论是个怎样的人,他的理论尽管讲得头头是道,假定没有触及业力,那就不能说是讲的佛教道理,同样理由,有人如对什么都信得过,唯对佛教所说业力不信,那他自不是真正信仰佛教,亦没有资格称为佛教信徒。
中国自有佛教传来,每一时代以及每一角落,虽说都有很多人信仰佛教,但是否为真正的佛教徒,还得看他们对业力,有没有坚定的信仰。不特对佛法一无所知的愚夫愚妇,固应是这样的看法,就是对佛法有深刻认识的人,假定没有把握住佛法的业力说,那亦不过是知解之徒而已。
在世间一般宗教学说中,虽各有他们的思想理论,但如佛教所说的业力,不特谈得很少,即或有些说到业这论题,非但说得不怎么彻底,即在他们自己,亦难自圆其说。如神本论的宗教,既说一切都由大力者所创造,甚至人们的行为活动,亦以神的意旨为意旨,还说什么业力?业力对神教徒来说,可说是毫无意义的。所以真能详尽的说明业力,并以业力说明万有差别,不能不说唯有佛教,因而信仰佛教,必须信仰业力。
整个佛教要点,如说在于业力,是亦不以为过。有说业是小乘佛教的根本教义,殊不知大乘同样是以业为主体的,假定舍业不论,那就不成佛教。业是一切善恶行为的通称,生存在这世间的人,如承认自己有行为活动,就不能不承认有业力,如承认自己行为有好坏,就不得不承认有善恶业。不说现实生命为业所牵,就是无始以来直至今日,都是在业的网罗中转来转去,从来没有钻出业网而得自由的活动,业网笼罩著我们,是多么的坚牢?吾人在业网中无法突出,为善业之所牵时,就得较为快乐的果报,为恶业之所牵时,就会感受极苦的果报,钻来钻去,无非是苦乐果报的转换,要想突出业网是很难的。
佛教的宇宙观及人生观,既皆以业为本,是则业的力用不可思议可知。有部毗奈耶四十六说:“不思议业力,虽远必相牵;果报成熟时,求避终难脱”。智度论中亦说:“业力为最大,世界中无比,譬喻债物主,追逐人不置,是诸业果报,无有能转者,亦无逃避处”。是以众生不投入业网便罢,投入不但难以突出,且受果的地方,不论怎样遥远,业都有种力量,牵你前往受生,千山万水固然无法挡住,天地之大亦没有你逃避的地方。地藏经说:“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业是这样的强而有力,无怪我佛于一代时教中,特别重视业力!
业是佛教的重要课题,如前扼要指出,大体已可明白,但为进一步的坚定诸位对业的信仰…
《业及依业而有的轮回 (演培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