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请入普贤愿海

  敬礼大行普贤菩萨摩诃萨!

  诸位菩提道友:

  大家知道,华严会上,普贤菩萨亲告善财童子:欲成就如来无量无边功德,应修普贤广大行愿。由此演说了一部含摄一切佛子行愿精华的《普贤行愿品》。从此,印、藏、汉地,都遵修此经,作为成就菩提的圆满正因,积资净障的无上方便,回向功德的必修功课。因此成为显密诸宗修持佛子行愿的最胜仪轨。

  经中普贤大士发愿往生,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以期圆满佛果,揭示了一代时教以净土为归的甚深旨趣,而成为净土重要经典。普贤行愿力量不可思议,临命终时,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一切时中引导行人,一刹那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莲花化生,蒙佛授记,从此圆满普贤愿海,分身尘刹,普度群生。因此本经是修积净土资粮的最殊胜方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捷径,是深入圣者境界的要门。

  我们欲学无上乘,初步须正,初步正则步步正。这初步即是熏修普贤行愿。愿与行如车二轮,必须互相资助,才能在菩提道上辗转升进,直趋佛果。广言之,菩提道的任何修行,都应以立愿为前导,才能入于正轨。因此应发出离愿、持戒愿、不忘菩提心愿、利益众生愿、不离同分菩萨愿、不离善知识愿、常见诸佛愿、趣入无障碍境界愿等等,而这一切都统摄在普贤愿海中。因此,普贤行愿实为开展如海菩提行的大导师,从今乃至菩提果之间时时应当熏修的根本愿轮。

  修学禅、净、密等即生成就的圆顿法门,必须首先开发大乘行愿,作为入法正因,否则蒸沙做饭、无因求果,纵然历经多劫,也无法成就。因此,需时时奉持普贤行愿,才是无上正等正觉的发心,才能摄持自心勇猛求证菩提,显发自性无量功德,而速成道果。

  没有愿王摄持,凡夫自诩修习最上乘,实则分分秒秒攀缘五欲,爱著轮回,或者,堕于禅定喜乐、寂灭深坑。没有向上的愿力,只是随业流转而已。没有深深种下菩提行愿的种子,如何能开出菩提的繁花硕果?所以,希求无上菩提,必须首先熏习普贤行愿。

  经云:“若人于此普贤愿,读诵受持及演说,果报唯佛能证知,决定获胜菩提道。”此经一人受持,即一人成佛;万人受持,即万人成佛。一旦内心与普贤愿王相应,决定在虚空界尽之间,相续不断发生作用,内心以愿王摄持,能最广大地开显自心无量功德,因此能永离一切恶趣因缘,摄集一切大乘顺缘,灭尽佛刹极微尘数罪业,获得一切相好、智慧、种姓,不久即如普贤菩萨,速疾到达菩提树下,成就无上菩提。

  正因为开展普贤行愿的法行,能成就从暂时增上生至究竟成佛的一切功德,因此经中再三赞叹依《普贤行愿品》作十法行的殊胜利益。它是成办一切大乘修行的基石。

  善财童子的化身——法王如意宝,曾经教导我们,兴盛佛陀的圣法、以佛法利益众生,对此成办的最根本因素,即是发普贤行愿。而引导众生往生极乐世界,也以念修《普贤行愿品》为根本基础。我们应当追随法王如意宝的足迹,为了佛法的兴盛、众生的利乐,为了自他圆满成就无上菩提,而共同修习普贤行愿。

  为此,我倡议大家共修普贤行愿,依于《普贤行愿品》行持读诵、受持、开演等法行。这样,大家都有机会生起最殊胜的大乘善根,而且能把自己的善根融入到千万修行者的善根海洋中,乃至虚空界尽之间,无有穷尽。为了实现我们共同的成就菩提、利益有情、兴盛佛法、往生极乐的愿望,让我们携起手来,同入不可思议的普贤愿海。

  益西彭措

  二零零九年农历七月初十

  

  请入普贤愿海

  益西彭措堪布 讲述

  今天是佛转*轮日,也是普贤云供法会的第三天。一方面想起世尊在菩提树下悟道之后,大慈大悲为人天为主的众生转了无量*轮,将一切有缘众生安置在暂时、究竟的安乐果位,身为佛弟子,应当感念佛的深恩大德。另一方面忆及大恩上师前世为善财童子,在华严会上亲领普贤大士的法教,在当今时代引导众生大量念诵《普贤行愿品》,因此我们才能在吉祥的时日共修普贤行愿。

  时节因缘不可思议,随着因缘在时空中积聚,总在不期然中显现许多必然的结果。今天晚上,我也想畅所欲言,和大家讲点话。

  佛转*轮的目的

  首先,佛在菩提树下悟的是什么呢?佛在腊八这一天,夜睹明星大彻大悟,当时便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执著,一切智、无师智、无碍智自然现前。”所以,佛悟的是“一切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

  其次,佛为什么要到世上来广转*轮呢?《法华经》的一句话可以作总的解释: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欲令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即佛是如何知、如何见的,也欲令一切众生悟入同等的境界。抱着这样的悲悯本怀,佛来到这个世界,契合无量众生的根机,相应地引导,直至最终彻悟诸法实相。

  佛转的*轮,一般归纳为三类:

  初转*轮演说四谛等法门,宣说苦集灭道,告诉我们怎样是流转和还灭的缘起,破除我们乐著生死的痴心,激发我们希求涅槃的心,最终把我们的心引入解脱道中。

  二转*轮宣说空性无相法门,开示从色法到一切种智之间的一切诸法,无有微尘许的实有自性,破除我们对于人我和法我的执著心。

  三转*轮开示如来藏等,关键是让我们懂得客尘的有为法是虚假的,是本来没有的;本有的是如来藏,具足恒河沙数自性功德,由此引导我们恢复本性而成佛。

  尽管宣说了这么多的法门,但究竟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让我们开发佛性而成佛,这就是世尊降生世间转*轮的总目的。

  《华严经•出现品》有个很明显的比喻。佛说,譬如一幅画卷,大如三千大千世界,里面画有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事物,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人天动物,应有尽有。这幅画卷收摄在一个极微尘中。这时,有个具天眼的人无障碍地见到在极微尘里有包含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事物的广大画卷。为此,他巧施妙法剖开微尘,原原本本地展现出这幅广大画卷。

  比喻的喻义极深,指示我们凡夫一念极微小的心中,含藏如来无量无边的自性功德。但凡夫被客尘烦恼障碍,不知道就在自己的贪欲、嗔恚、愚痴中有佛结跏趺坐,有如来眼、如来身、如来智。对这项重大的事实,无量众生都如聋如盲,全然不知。只有佛眼透彻,现见众生的无明壳中含藏如来无量无边的性德。因此,佛以大悲心要转妙*轮,开出众生的如来藏,普令成佛。

  大方广

  叩问自己:这个身体是我吗?身体是地水火风假合的假象,旋生旋灭。如果身体是我,那在死后身体烧成灰时,我到哪里去了?分别心是我吗?分别心起起灭灭,前一念刚灭了,后一念又生起,如果分别心是我,那分别心灭了,我也应灭了。所以,身体、分别心都不是我。那“我”是什么呢?《华严经》用大、方、广来描述我们自己的体、相、用。

  观察自己:现在我的身体坐在房屋里,房屋是建在地球上,地球漂浮在太阳系里,太阳系处在银河系中……。展开来,一切净秽刹海都在虚空里,而虚空在我的真心中。因此相信我的真心是周遍一切处的。

  有一则典故:孔子的弟子——曾子,对母亲非常孝顺。有一次,曾子上山砍柴去了。正好此时,家里来了客人找他。等了很久不见他回来。母亲没办法,就用牙齿咬自己的手指。曾子在山中忽然感到心痛,就背着柴赶紧回家,问母亲:“出了什么事?”母亲说:“家里临时来了客人,我只好咬手指告诉你。”(《二十四孝》)曾子的家离山上有很长路程,如果心体不是周遍的,在这边咬着手指,怎么能在那边接收到呢?

  再观察:前一天是在我心里过的,前一个月也是在我心里过的,前一年、前一生乃至过去无量生都在我心里。下一天、下一年、下一生,乃至未来的无量生也都在我的心里过。因此相信我的真心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是周遍一切时的。

  所以,心体是横遍竖穷的,一切法都不离心,都是以心为体,这个体就是“大”——绝待(绝对)的大、没有对待的大。

  有两种法才有所谓的相对,一切法都以心为体,本来是不二的心,和谁去对待呢?一般说的房屋比桌子大,是相对桌子说房屋大,但心是绝对的大。一切法都从心产生,心体常遍,所以是绝对的“大”。

  “方”是指心的相大。比如一盏灯,光、热、黄色是它的相貌,心的相貌又如何呢?它有哪些功德相状?佛经上说,心体上本来就有恒河沙数的自性功德。智慧光明、常乐我净、一切殊胜的妙德,都在本体上圆满具足,这就是“方”的意思。

  “广”是说心的作用广大,能随十法界的因缘造成十法界。或者说,心随杂染和清净的因缘,造成种种凡夫和圣者的世界。一切世界都是由心造出来的。

  比如,我们心里起了贪嗔痴、造十恶业,就变现三恶趣。我们心里相信因果,断恶行善,就造成欲界人天。我们心里厌舍欲界,专注一缘修定,就造成色界、无色界。我们心里修习四谛、十二缘起,断除我执,就造成声闻、缘觉法界。我们心里发菩提心修持六度,就造成菩萨佛。推演开来,无量无边的染净现象,都是由心造作的。从心体上能发起一切作用,所以是广。

  还本归源

  大家扪心自问:我是可悲的人吗?我的行为是正常的吗?想法是正确的吗?此时此刻的生活是真实的吗?

  一个人的可悲不是在他没有吃穿,而是他本有佛性宝藏,却置之不顾,反而驰求虚假的名利、声色,在无可把捉中执捉,在毫无实义中制造意义。

  外在的声色只是空花泡影,唯有心最尊贵、最微妙。生命的意义何在?就是要把自己的佛性唤醒过来,把本有的功德显发出来,把迷失的众生唤醒过来。除了心之外,一切都不真实。为什么还不迷途知返呢?

  佛广转种种*轮,无非是帮助我们去除妄想执著,还本归源,觉悟成佛。我们学习佛法,无非是为了恢复自己的本来。

  我们了解到本心圆满光明,感伤过去无量劫来虚生浪死、流浪驰求。现在…

《请入普贤愿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般舟赞讲记(一)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