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圆觉经直讲 第七章 断疑生信 绝相超宗

  第七章 断疑生信 绝相超宗

  悟人无疑,疑人不悟;信入思尽,思尽智开;绝相之心无碍,超宗之见无见。金刚藏我人正信之宝,出轮回妙慧无着之道,皆在听闻真观中顿然而现,心心无间,深透疑源,于是虚花歇而寂空无二,实际立而性光恒照。--作者提示

  我们前次讲到第三节段。第三节段是讲凡夫怎样通过方便、渐次的修证,证到无上佛果的整个途径。这里讲到进入圆觉的人,理性明白,他知道当下直接契合,需要方便,这方便要用思惟去观察,就是说身心是如何的虚幻,是因缘和合的假相,是不真实性的。那么通过观察、观照去做工夫,真实地体现了身心的世界空寂,人空、法空,还有空空,这样一刹那之间顿悟到圆觉的本来面目,顿悟摩尼宝珠纯净的无色之体,这是无形无相的真实体性的直接体现。这是个里程碑,是从凡夫顿入佛智的里程碑。因为这个佛智的悟入不是简单的,因凡夫执着于自己的思想、观念,与外界形成相对的思想形态,及人生观、世界观和知识经验。  二乘能够打破三界内的各种各样的思想与烦恼,但是仍然落在偏空当中--沉空滞寂之中,他们是没办法见到佛性的。所以一个菩萨当他发心以后,出入到这样的胜义当中,一直到我执、法执、空执都破掉时,即解六结越三空。

  《楞严经》中说的,一刹那本性显现,这种显现是破凡入圣的一个里程碑、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方,可以说见到佛性就是佛。禅宗说的顿悟就是佛,见性就是佛,没另外一个佛。很多人认为成佛要有神通、有光明,佛有净土,佛有无量境界,这是凡夫思想观念上建立起神化的佛,高高在上。我们在生活当中总是受到社会种种人事及自然影响与逼迫,人没有力量,人非常渺小,于是祈望有一个力量,超越的力量的存在与获得,并且依靠这种力量来超越一切困苦。所以,我们对佛形象的认识,随着人的不同而不同。有些人以信神的角度来看佛;有些人要求求拜拜的神化来看佛;有些人把佛当作科学家、哲学家,认为他道理讲得相当好,或者把佛看作一位历史的人物,印度史上的一位人物;有些人把佛看作阿罗汉,这是罗汉认为佛与我没区别,与我所证的境界一样,我证到佛所证的境界,在这上面再也没有什么比这还高的境界。所以法华会上五千增上慢人退席就是这个原因;菩萨看到佛,就是菩萨。所以只有证悟到佛性的人,才是与佛一样,叫做与佛一鼻孔出气。在这个地方你没办法描述,没办法形容,也不是神通广大,也不是清净光明,种种庄严相,而是法界性的全体的显现,全是直接的体现,是这样的一种真实境界。从这样的真实的一点,走到超越一切相对的世出世界的一切法门、一切规律、一切人类社会中的规律所起的任何观念、任何境界、任何思想,一直到世出世界超越穷尽。这个佛性广大周遍,圆融法界,一切无碍,这样就叫做自在。学佛法就是要获得这样自在,之所以能这样获得自在,因为找到了源头;你若找不到源头,永远也不自在。过去有两个很有神通的修行人,他们去做生意赚了很多钱,后来寿数到了,阎罗王来抓他们时,一个逃到高山上跌下来摔死了,一个坐船逃到海上去被浪打翻船淹死了,最后都逃不出阎罗王的手。所以说任何境界、任何功能、任何什么创造出的东西总是受自然的限制。凡是你能够想到的事,终究还是有败坏的一天。就连西方极乐世界最好了,而阿弥陀佛会有涅槃的时候,将来是观世音菩萨接班的,阿弥陀佛也会退位的。所以说一切的建立都是给人心灵里面的一种寄托、一种方便,都有作用,这作用很微妙,使人步步升高;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一样,把人的虚幻的执着化开,进入到真实的地方去。所以所有的佛经里面都暗示,即所说的方便都是开发人的性灵、本体,但是这地方不好说,不可言说,不过证到这里时,才在最后讲菩萨涅槃及佛的世界都是空花,乱起乱灭,这些被一般人听到会大惊失措,佛怎么能讲这样的话呢

  极乐世界会是空花一样乱起乱灭

  诸佛出世、办道场、弘法,会是空花乱起乱灭

  所以会产生疑问,到后面说本来就是佛,因为本来就是佛,所以悟入时才知道,众生本来是佛。而未悟的众生免不了会怀疑,因为我们要了解的、要开悟的、要证入的是什么境界

  是现前不可思议的存在。现在我们所知所思的事,只能是客观现象对我们的反映,但是那个地方却是不可思议的不可知,不是反映,是客观真实的体现,所以众生很难信入。

  尽管恒河沙的声闻圣人共同来测佛的智慧,也测不到,若开悟的人就是入佛的智海,和佛同一智慧,这就是佛法里面最不可思议的。所以佛教认为最难是信下去,那么今天听《圆觉经》的人,能够对《圆觉经》的理、《圆觉经》的行相信,而且以自己的心灵深入到这信里面去发扬光大,起真正的作用,能够透出人生世界的一切障碍,这种人在佛法里来说就是大丈夫,也就是佛(因地)。在他的内心深处就是佛,当然还不是圆满的佛,有些地方还没透过,但是这种信来之不易。

  举一个例子说:在净土法门中,很多人念佛求生西方,但是第一种人怎样的信净土

  认为西方极乐世界很好,思衣得衣,思食得食,都是莲花化生,我要到西方去,离开这苦恼五浊的娑婆世界。在这娑婆世界活烦了,很想早点到极乐世界去,这是第一种人。这种人在净土宗不是真信的,这种人实际上就是迷信,他因是为个人的享受、贪着,或者在这世界里很苦想生西方,这是一种贪着,起这种贪求的实际上是生不到。大家知道,他的心不会专一,不会宁静,他把西方与东方这两个地方在分别、执着。这个地方没依靠、灰心,做人没意思,太麻烦,什么事情都是消极对待。这种人的情感世界是狭窄的,是非常自私的情感世界,一点也受不得损失;若有一点什么损害着他,他就会发火。对西方的贪求完全是享受的境界相来说,噢!有这样的好地方,我一定要去的。这是第一层次,这种就是说明人以贪求心产生对西方极乐世界的信仰,但是这种人在他的一生中会烦恼不断。假若到了美国,或走到一个非常好的岛国,鲜花盛满,空气清新,一切现代化的设施,应有尽有,这样他西方就不求生了,认为这个地方就是西方了。过去有些人到美国考察,看到美国人优裕的生活,说:「我们还搞什么共产主义,这里就是共产主义了,环境这样好。」人就是这样,这种的信仰是不究竟的。或者台湾及有些国家如美国,净土宗不是很容易能弘起来的。美国净土宗不是很信,他们信禅宗、密宗,是因为环境太好的关系。

  第二种信仰的人,看人生世界不是正面的不好,而是内在的烦恼,众生烦恼、众生执着,在这个世界上修行很难修,在这里轮转不断,没把握,一口气不来,不知会到哪里去。而西方有佛、菩萨及善知识在那里,时时刻刻在说法,且在那里会一生不退,这样他抱着这种信仰去信仰、去信西方。佛的愿力这样大,接近西方微妙、庄严的境界,那他把娑婆世界的烦恼转化掉,把娑婆世界放下来,内心世界与西方世界慢慢地接近。这种人的这种信仰可以生西方,但是他必须做工夫,必须归于一心念佛,不能散心念,再不有颠倒、散乱。如再颠倒、散乱,他的信仰不具足,他的信就不能引起愿,愿不能引起行,这愿是虚愿。凡是没信仰的愿,这愿是不真的、不切的,没愿的行是假行。但是我们讲有愿就有行,这愿就会切实、老实用功,有信的愿,愿是有智慧性,因信里面有一种相应于佛的智慧,这样才是信、愿、行的真实道理。这样的信是信西方是一所学校,因西方凡圣同居土不是究竟的地方,通过这学校进修以后,慢慢地成佛。但应知西方的时间比我们这里长,西方一天的时间在我们这里是一劫的时间,我们修一天,西方就要修两百年,这就是西方太乐了,环境太好了,没有苦恼、没有抵抗力、没有受苦,智慧产生就慢了。人愈是经历多的风浪,人的魄力,大无畏精神及智慧愈会激发出来,所以娑婆世界在修行来说机会就多得多,进步就快得多,就是这种原因。人的人格的变化需要环境的磨练,只有经过苦难的磨练,人格才会圆成。

  第三种信仰,信西方是一种德、是一种境界。境界在什么地方

  这境界是心灵里面,心灵里面原有佛的愿力、菩萨的德行以及智慧方便,有这样莲花开的这种智慧,「心开而莲花开」,有这样功德水永远在心间润泽,你把西方所表述的语言都体现在心灵境界上,你已领会到,「哦!原来西方所有境相都表示一个修行人所达到的心灵境界。」阿罗汉虽然证到偏空,却没这样的心灵境界。我们虽然在这娑婆世界里,能够学习《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经》之后,显现了西方的这种境界,但是要让意无相,相是假的,是德,西方的美德,西方相应表现了我们德,你在内心世界能够具足,而且能够把娑婆世界转化成极乐世界,这是第三种对西方的信仰。

  第四种,能够直接悟入、证入佛的本怀--我们自性的功德,应直接体现这娑婆世界就是极乐世界,极乐与娑婆绝对的平等。这不是境界的问题,也不是德不德,一切的德都来自自然的显现,没做作、没想像、没观察,是来自直接的体现,不用等到成佛后才来度众生。现在的娑婆就是极乐世界、就是度众生、就是成佛,一切都是具足,一切都是现成的,这种才是真实的。

  净土也不是圆满的信,所以佛说:「难信之法。」难信之法,极乐世界不是这样容易信的。有些人说我已经信了,我已经发了愿,也已在修行了;这实际上都是皮毛上的信,没真正体会进去,若是真正体会进去了,整个的佛法就都在人生里面了,圆满出现、圆满具足。佛法没离开自性,因自性具足一切,所以说净土是难信对佛法智慧,就是要通过学习、通过激发、通过用功、通过观察,把我们内心的智慧开发出来,这样就变成容易信。为什么要这样讲呢

  

  第一点我们本性人人平等,永远具足,从没失去,染不可染,净无法净,它是不增不减,不…

《圆觉经直讲 第七章 断疑生信 绝相超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