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建设现代中国佛教谈

  建设现代中国佛教谈

  太虚

  ──二十四年十二月在广州作──

  一 绪言本刊的编者计划著要出“中国佛教建设号”,发来了征稿书,并且再三再四的催著要我作文,我在流水行云中那里有暇时写。何况提到现代中国佛教的建设,二十余年来已不知空说了几多的闲话,到今闲话还是闲话,并不能稍成事实!纵令现在有闲心思以写得再详尽点,也不过添些文字言语罢了,所以更加提不起兴来!不得已,只将现在所讲的几篇讲词,及以前说过而可收拾到这个题目中来的论议,裁凑拢来,聊塞其责。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残渣般的佛教,原有塔像僧寺,亦仍是依了人民俗习、及社会病态发酵似的变化生灭,而随著内外时势、乱草般的佛教新兴会团学社,更显出左支右绌东倾西撑的鼓荡姿态。总而言之,尚没有可以整理的著手处,所以也走不上建设的轨道,这从佛教徒的本身来观察如此。然此乃有关整个之中国社会及政治者,以无社会的定型及政治的常轨,故虚弱的散漫混杂的佛教徒众,亦不能有契理契机之建树;何况中国的社会政治又受并世列强的牵掣而使然,若佛教徒不能有坚强的严肃的集团出现,直从转移世运振新国化之大处施功,殆无建设之途径可循。然中国的佛教实已到了溃灭或兴建的关头,设使不能适应中国现代之需要,而为契理契机的重新建设,则必趋衰亡之路!如印度以及阿富汗、爪哇等,昔固曾为佛教盛行地,今只有残迹可供凭吊耳!噫!我四众佛徒,能不忧惧以兴乎?!

  二 佛教与中国文化(注一)

  甲 中国文化概观如建设现代的中国文化,一面固然必须吸收现代西洋文化的精华,而另一面也必要找出中国固有文化的特征。因固有文化在中国已有了几千年的历史,我们不能完全撇开它不管;若撇开固有文化而侈谈现代文化建设,这建设就要成了不可能的事。但是一谈到固有文化,一般人往往即拘缚于宋明理学的儒家思想。实则宋明理学的思想,是不足以代表固有文化思想的;我以为应该在各时代找出中国固有文化的代表,归纳之,可有六个特点:

  1.周秦子学  我想,中国文化的黄金时代,即是周秦的诸子,在中国学术史上大放万丈光芒的异彩,思想最丰富,亦最发达。所谓诸子,即孔子、孟子等,都包括在内。诸子之学术最有价值,当然是要占中国文化的第一把交椅。

  2.汉唐文学  文学在广义上说,历史文字一类都可归之于文学。中国的文学,当以汉唐时代的文学为最优美。因为自周秦文化思想发达的结果,便产生出汉唐两代优美的文学。故要讲中国的文学,其特点宜在汉唐二个时期。

  3.魏晋玄学  讲到玄学的特色,便要推魏晋时代。在这时代,老、庄、易经的学术思想最发达,造成了那时代的思潮;故其在中国文化中,亦占有颇重要的地位。

  4.隋唐佛学  佛学在中国,自汉至今,已有一千八九百年的历史,而其最发达的中国佛学黄金时代,便是隋唐的佛学,在中国文化史上曾放过特别的光彩;故中国文化的第四特点,应要数到隋唐的佛学。

  5.汉清经学  考察经学的发生,始于汉代,由汉武帝尊尚儒家而罢斥百家的思想,便成立了经学。经学到了清朝,因研究者继起,颇有发挥,此时代实可说是集经学之大成。故汉清的经学,也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特点。

  6.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亦是中国文化学术中一种有特殊意义的学术,看起来,是儒佛或儒佛道思想的结晶品,但亦有把中国向来的文化削小萎弱了的地方;自宋明理学昌盛后,中国的文化就渐渐地失却生气了。其实、这只是儒家思想的一部份,参加佛道的片段思想,以为集成此一文化的因缘。故知宋明理学,不过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部份,是不足以代表中国整个文化的全体的。

  根据以上周秦子学,汉唐文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汉清经学,宋明理学的六个特点,把它研究得融会贯通起来,方能观察到整个的中国固有文化。故所谓中国文化的概观,便是举此六个特点,概观中国固有文化之全体;若要发扬固有文化,应该注重这六个特点。否则,所谓固有文化,就未免遗漏不完全了。那么,佛教既是六个特点中的一个特点,当然可算是中国固有文化的一种。

  乙 隋唐佛学概观

  1.隋代集前期之成  佛教在东汉明帝时代,已传中国,至唐代已经四五六百年,唐后直至明清又有千余年的历史。那末、为什么丢弃别的时代不谈,专谈隋唐时代的佛学呢?这因为佛学自被中国吸收过来,至隋唐时代,始完全溶化了变为中国的佛学的时候;故讲中国佛学,必推隋唐,隋唐时代是佛学大成的时期。佛学在中国有许多的宗派,都在此时发生和长成的:如成实宗、三论宗、涅槃宗、地论宗、摄论宗、俱舍宗、都在隋时成立;尤其是地论宗的隋慧远法师,著了一部大乘义章,把隋代以前的佛学思想,融会贯通起来,成了佛学思想的结晶,是集隋前几百年来佛学思想之大成。还有、天台宗的智者大师,学术著述亦很丰富:关于理论有法华玄义,关于修持有摩诃止观;而且还以五时八教,判释佛说的一代教法,把佛教作有系统的整理与分配。他若三论宗吉藏大师,也是这时期集佛学思想大成的一位大德。

  2.唐代全本期之盛  佛学自经过六朝后流传至唐,实是全然大盛的时期。唐初有玄奘法师,精通法相唯识,留学印度十七年。他自印度归国后,即从事翻绎出许多梵文的经典。稍后、又有金刚智、善无畏、不空等三藏,来中国译传密宗的经典。因此、在中国除隋代成立的宗派以外,又成立唯识、华严、密、各宗。还有禅宗,向来只有一二人授受相传,此时因六祖的宗徒兴起,亦风靡一时,普遍弘盛,成为簇新的一种宗派。而律宗、净土宗之完全成立,亦待于唐之道宣、善导,学说与实行两方面,乃都得其充分的发展。故佛学到了唐朝,大小乘十三宗的盛弘,如千岩竞秀,万壑争妍,实是全佛学界之洋洋大观!由此、欲知中国佛学,非研究隋唐佛学,不足以见中国佛学的全体,亦犹研究中国文化,必注重那六个特点一样。

  3.隋唐以前之未完满  隋唐以前虽有佛学,俱未完满,不但隋以前未完备,即唐以前亦未完备,须至隋代的佛学方算完成;故欲窥佛学之全貌,非研究隋唐佛学不可。

  4.隋唐以后之已缺偏  隋代佛教虽很兴盛,但是到了唐末武宗时代,因武宗惑于道教,大施毁佛灭僧的摧残,虽然为时甚短──武宗死后佛教依然复兴──而已受了很大的影响和打击。以前全盛的佛教自受打击以后,有些宗派便不能复兴;同时、因五代之乱,这些不能复兴的宗派,更因此隐没不彰不传于世了。但这里还有留为后来的宗派复兴的一线曙光的,便是禅宗在当时已很兴盛;因禅宗不立文字,不拘形式,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受当时的破坏与摧残,依然得其所哉的自由流行。故后来俱舍、三论、密宗等,宗派虽不复流行,至宋初天台、贤首、净土等,又有复兴的趋势,都是依附禅宗的力量。

  由上所说,知道唐后的佛学,因各宗的隐没和失传,已偏破残缺;故欲严格切实地讲中国佛学,便非讲隋唐佛学不为功。因其不但集前期之成,而实至本期乃发扬圆满;自此以后,佛教便没有以前发展的时机。即如为宋明理学源泉的禅宗,不但于佛学无何进展,反而把隋唐佛学那种健全活泼的精神消失了。由此、在前面文化的六个特点中,特提出完满不缺的隋唐佛学。

  丙 隋唐佛学与中国文化之关系

  1.思想  就思想方面说:中国人受佛学思想的影响,实在很多,以“空”和“因果”二种思想为特甚。此因隋唐以前的佛学,大概偏于讲空,由此空的思想流入为上流社会知识阶级的思想,故有许多知识份子,就认定佛教是清净寂灭的。在有益方面说,中国人向来把现实的人世看得太实在,太重要,遇到穷困迫切之时,便无法解决心境上的烦忧,而由佛法这空的思想,便使心境在穷困迫切中转趋于安定,思想得到超脱的解放;故佛学之空的思想,给中国人的利益实在很深。至于佛学的因果,是说明万法从因至果,皆有一定的秩序;其间善因招感善果,恶因招感恶果;或过去的因招现在的果,现在的因招未来的果;或现在的因招现在的果,都是善恶分明,毫厘不爽的。此种思想,不但影响于上流社会的知识阶级,尤其影响于普遍的一般社会的心意中。故知隋唐以来,中国人受佛学影响最深的,除了空、还有因果。

  2.文艺  隋唐以前,译经中的名词,尚多借用中国固有的名词;及至隋唐,在佛典中所有新名词的翻译,便很丰富,普遍而通俗,几乎成了一般人作文赋诗的新材料。故隋唐时代的文章、诗歌,颇有佛学的成分在里面。同时、关于音乐、绘画、建筑物、造像、雕刻等美术,亦非常之多,如现在大同云岗等石佛,雕刻得非常精巧,都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模型。故知佛教在中国,对文艺上亦有很大的贡献。

  3.政治  佛学影响于政治,亦有相当的功绩。如由上文所说的空的思想,使上流社会一班有才华有意气的人物,都能安分自乐,不逸于轨道。同时、还能坦白真率,朴实诚挚,没有虚伪的骄气,在平和中过其不治而安的生活。宋大儒有一次看见几位禅师的相貌,便很感慨的说:“若没有佛教的禅宗,这类人恐怕都是和国家治乱有关的魁首”。真所谓“佛门出俊杰,人海失蛟龙”了。然能造成这些人,使他们的心境很真率,很坦白,很安定,自然是由于空的思想的力量所致了。在政治上还有一种有关系的思想,就是因果。历朝的政治在施行方法上,往往采取因果的粗相,借为“神道设教”,使人民有所顾忌,不敢妄为,以补助政治法律之不足。

  4.风化  佛学自隋唐发达以来,不但上流社会受其影响,即中下社会所受的影响,亦非常普遍而深刻;如前说的空和因果等思想,都已成了民间普遍的风俗。有许多人因环境的关系,不能生活于社会,这时便感觉到尚有佛教为他作安身立命之处;或有对于人生…

《建设现代中国佛教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菩萨学处讲要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