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采真录
太 虚
──六年秋冬记──
一 绪言
二 发明州至日本门司
三 由门司至台湾基隆
四 真常之人生
五 基隆月眉山灵泉寺之题咏
六 月眉山灵泉寺之法会
七 与熊古泰寿之一夕谈
八 台湾之游方
九 昙华堂之击钵吟会
十 佛教中学林之盘桓
十一 台中展览会之佛教讲演
十二 台中佛教讲演辞
十三 由基隆发日本神户
十四 神户之雅叙
十五 京都寺院之参谒
十六 由神户归宁波
一 绪言
尝闻道业学术之成就,资于才性、师法、游历,三者无轩轾,古人于游历尤尚。盖才性内蕴,激扬之要待乎众缘,游历所至,不徒博识其川陆都野、方土名物,将经练夫人情世事,裁异风殊俗,莹之寸心,则所以发展才性者至深,而师法亦具乎是矣。华夏九州,广陨万里,西北之民,多刚果坚悫,东南之滨,人尚柔佚明慧;故历代国权所树,多在西北,而文学则优于东南。孔、墨、孟、荀,赴义任侠,皆以勇为达德;老聃顾浚戒为天下先。然欲以扬榷空有,究论道真,则老、庄精湛之思、微渺之言,又非孔、墨得几!征之古既然,即今亦未能尽泯其迹也。然少长乎此,壮而皆染乎彼,则亦往往足以易其惯性。予宅生乎浙,所游未逾闽、粤、江、皖,遂宛宛成一东南偏性之人;今乃趋而益东,不知又将益若!第闻扶桑之俗,廉察强悍,得力于我佛金刚般若之旨甚多,或可藉以少变吾之人格欤!予年未冠,友生之游学东邻者,尝历历为之称诵,即服事佛学,窃抱宏愿,幻身于言论界,以阐扬佛法昌明佛教为惟之一责任。后叠经变乱,扃关补怛荒岛绝迹之地,虔修净业,远隔绝乎世缘,未尝一步外游。虽知日本颇有关于佛教,常欲一觇吾教与欧学调剂之方法,卒卒十年,未逮斯志。顾玆以孤岛肥遁之身,万虑冰释,三界轩超,忽因缘台湾之行,顺道以赴日本。动成止机,静为躁根,抑何奇迕参错之甚欤!
二 发明州至日本门司
先是、台北观音山凌云寺觉净上人,谒予洛伽禅室,邀游台湾,予闷然未有以应。嗣锡山宝严寺欲设讲社,过明州与名士陆镇亭、名僧释圆瑛等,结木犀香诗社,则闻有台湾基隆月眉山灵泉寺善慧和尚,宏宣佛义,特迓圆法师与予赴彼土演讲,并迎七塔寺前住持岐昌老人,主建水陆法会。瑛师既允其请,以事不克践约,谋予偕岐师行,予不能却。迨中华民国六年十月四日,与岐师商定,以从我国直达台湾,须持有当地外交官吏护照,遂由岐师先率灵意师,至上海采听舟期,予则留甬谒领护照。宁波海关监督兼交涉使孙仲玙君,自署退山居士,雅好佛法,与观宗佛学社谛闲法师交厚。予经谛师介绍,七日即得护照。八日、遇日商中村兼吉,承绍介京都真宗大学
教授上杉师,住田师、稻叶师,及东京万隆寺来马琢道师,东本愿寺别院广陵了贤师、水野梅晓师。遂从普陀普济寺住持了余附江天舟赴沪。时送予登舟者,有木犀香诗社玉皇、苦佛、又渡等诸友。赠诗颇多,予泻笔和之。
予和苦佛、玉皇诗中有“文字业缘翻恨影”句者,因苦佛曾著哀情小说,名为恨影而索予品评题跋。予是夜既脱稿“真常之人生”一书,辗转无眠,检得章希夷君漫成四律,乃和韵其后。
九日晓抵沪,遇岐师于日商所设胜田馆,询知直赴台湾,须十九日始有船。遂决计附十一日船,由门司港转基隆。将乘舟手续托胜田馆主田中喜平办妥。田中出纸索字,岐师与予各书数行与之。次晨、探岐师于报国寺别院,正在自题其新摄之小影。影共十片,以备东游时赠人者。适尚余一片,嘱予题之。
是日为双十节,乃中华民国国庆日,报国寺主一斋饯岐师与予于禅悦斋。遇六一头陀星悟,与之语旧,不禁感慨系之。夜间九时许,从胜田馆人导入汇山公司之春日丸。次晨七时启行,十三日驶抵门司,恰两昼夜。风和日晴,微有掀波,舟中一无所事,惟夜习禅而已。予禅定工夫,颇有常习,十年来未尝一日少离也。修禅之暇,亦漫吟遣怀,得杂诗四首。
询知必十六日始有船开赴基隆,寓茶庄馆守候之。门司为一海港,属福冈县,三面皆山,山陂陀迤逦而无危峰锐岑,市场狭长,道路不甚整洁。拟一察佛寺僧徒之容状,由馆人导至长久寺,则大谷派、京都东本愿寺之门户说教场也。有宫崎政吉者,为言门司无大寺名僧,惟去此三哩──日本每哩约中国六里──余之小仓市,为旧城迹名地;又有广寿古寺,其开祖为中国人,可乘电车往访之。夜间、予席地静坐,漫吮毫濡墨,追记数日来如右枋:十四日,游行至甲宗八幡宫,乃门司之武神庙也。午后、赴小仓市,市有福冈县立高等女学校,外观稍佳。以广寿山尚有哩余,遂改谒于日莲宗之直净寺。殿中仪象,与闻之传述者符。次日、往八幡宫观祭,有良家小女数队,饰古代宫女装,弦歌舞蹈以侑神灵。时天忽寒雨,遂归坐禅。先是、予以“宝严风韵”及“真常之人生”各一册赠宫崎政吉,而请予赠税关官及福冈日日新闻、门司新闻等五新闻社各一分。至是、乃谓今日各新闻社社员集议,翌晨当来访予。予询以何时可登船?答必午后一时云。
三 由门司至台湾基隆
衣湿如浆,人密如织,身无立锥,面有难色,则已于风雨声中登亚米利加丸矣。久之、购得一榻,差堪坐卧。乃稍稍部署,偷闲观忙。连日泯心绝虑,深入禅定,间尝登船楼散步,颇为心旷神远。
十九晓,即泊基隆港。误庆安宫德专堂主为鸣祀宫德寿堂之主人,屡举询人不得。嗣水上警吏问及,出护照与视,而灵泉寺德专堂主亦寻至。先将行李携去,予三人偕警吏赴水警支厅换领身分证明书。时德专师与久宝寺住职兼基隆布教师水野电幢,偕某师重来接引,同往庆安宫。小停、由德专知客偕乘肩舆登月眉山。
四 真常之人生
真常之人生一题,予初命笔时,祗作唯人生无世界一章,久搁未就。陈君鸡鸣见之,劝续成付石印,谓可携作东游法施,遂潦草与之。
五 基隆月眉山灵泉寺之题咏
二十日,灵泉寺主善慧师自台北回。次晨、偕观造塔,塔共三座:中曰开山,左曰报恩,右曰普同。外形隔别,内实融通。进观其中,层叠盘曲,具见巧思。塔前二山,象左伏而狮右腾,殊有形势。要予为题一联,拈“师性驯时先师灵骨在;象王行处万象法身融”。十八字应之,岐师有诗赞之。
山有茅庵三处,阻雨未往。二十四日,为我国旧历之重阳。忆中秋咏木犀香社犀韵,有“重九糕从何处题”句。旬日来影事奔凑笔底,得五古六十九韵。居士黄淡梅在寺教读,敦构有古君子风;研钻般若,亦有心得。
重九后三日,予尝独行山之深处,经大水窟而至寒翠居,得句。
六 月眉山灵泉寺之法会
按灵泉寺因三塔落成,故建大法会,二十八日起──即阴历九月十三日──来山者恒盈千人。其会首有许乃兰、颜云年、张清汉、魏水昌诸君。偕台湾名绅巨商,逐日所修法事:一、迎圣讽经,二、秋季祭典,三、石塔开幕,四、祝厘万寿,五、祠堂回向,六、设放水灯,七、大施饿鬼,八、追荐国殇。台湾总督府以下诸官厅,时派员莅会,华和文诸新闻,莫不称扬赞叹。岐师与予主持水陆坛,末日同日本在台湾各宗布教师数人,轮流说教。
岐师尝有诗以纪灵泉法会。
台北佛教中学林,由日本曹洞宗两大本山与台湾曹洞宗众僧及诸佛教信徒协同建设,于今年四月开学,每年收学生二十五名,分本科、研究科二级。学林诸职,皆由曹洞宗管长命令;林长即大本山台湾别院大石坚童师,善慧师为学监。学生出家僧众与在家信徒分占其半,教授八人,曹洞宗日僧与台湾僧俗亦分占其半。十三日,由日本四教授率全体学生亦来赴灵泉法会,善慧师绍介予三人行见面礼于佛殿,与教师交换名刺:领袖教授曰斋藤道痴,一曰熊谷泰寿,一曰井上俊英,一曰新美俊逸。时坚童师回国,中学林事皆由道痴师代理,凝重和易,有禅德风格。语予:支那佛教为日本佛教之母,宗祖道元禅师之法系,出自天童,憾未能一游耳。
予携至台湾者,有昧盦诗录等书,善慧师请分赠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新闻社、台南新报社,予闻附投论著。兹检得台南新闻记者连雅棠君来书云:“昨接大著,并觏清照,如亲龙象,如证菩提。惜笔墨多忙,未能远依莲座以闻胜义尔!“驳人性论”,鞭辟精微,已刊于三十一日之报,尚望续寄下段!承天为全台首辟之地,如蒙卓锡而来,自当合十以待”!
二十日,法会圆满,举行讨伐生番战死之战士祈祷礼,官吏及日本布教师到者颇多。与天台宗布教师中泽慈愍,日莲宗布教师堀部行省,曹洞宗台湾别院布教师富田禅宏等相叙。
行祈祷礼时,善慧师要岐师与予各说一偈,拈四句应之:“战胜群魔佛大雄,慈心勇德两圆融,佛魔悟入一如地,涌出东方旭日红”。是日、虽有微雨,而阴晴相间,故午后得同至新落成之三塔前摄影而散云。
二十一日(阳历十一月六日)下午,予与岐师及丽山寺主灵意告辞出山,计在山已十七日矣。
七 与熊谷泰寿之一夕谈
在灵泉寺一夕,尝与熊谷泰寿笔谈。予询以日本自明治来之佛教情状,答谓:“日本佛教于明治十年间衰落甚,一由内失政府之保护,二由外交耶稣之侵入也。然排佛之说虽盛,只表面少数人耳。究之各宗皆有无量信徒,足为依隐。嗣僧中英杰蔚起,曹洞宗出坦出和尚,及奕堂、啄宗、悟由诸宗师,皆为一代名僧;真宗出点雷,净土宗出行诫;真言宗出云尚律师。历十余年,蹶而复兴,皇家与民间,对于佛之信心,岁滋月长,遂有今日之盛。在此时虽离去国家之保护,亦可依有力之信徒,破坏政制之佛教,树立个人平民主义之佛教。故日本之佛教,今传布已遍于世界,即耶苏教亦不能当佛教之英锋,而佛教制胜之道,在乎教祖释迦之人格伟大,教理深妙,远非耶稣所能及也。然耶稣教富于金钱,其势力亦殊未可侮耳”!…
《东瀛采真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