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干细胞研究来源的伦理争议——一个佛法向度的伦理探索(刊于弘誓双月刊第79期)
摘要
干细胞具有自我增生复制的能力,可做为医疗上之疾病控制、组织移植,或药物开发与测试之用。而从胚胎取得研究用的多能性干细胞,大都有夺取胚胎(或胎儿)生命之嫌。
天主教坚持胚胎是人,任何以人工方式终止胚胎(或胎儿)生命之医疗行为,都是不被天主教庭之所许可的。
科学界一口否定胚胎(乃至初期胎儿)等于“人”。一般建议:胚胎研究可在卵子受精后十四天内进行,因为此时的胚胎发育,无知觉亦无感觉,不具“人”的道德意义。
佛教可直下依“众生平等”之理据,强调:不管胚胎是不是“人”,只要它已是“生命”,利用它就有“杀生”的道德之恶。
再者,生命的始点,确实是从精卵结合的一刻就开始的。处于胚胎状态的众生,因为觉知苦乐的感官尚未育成,所以只有“不苦不乐受”。但这并不表示,利用这些胚胎不会具足“杀生”要件。
遵行“不杀生戒”的佛弟子,当然无法认同夺取胚胎生命的行为。如果佛弟子是在公领域,介入此一议题之法律面与政策面时,面对广大社会与各方利益,个人自主的空间相当有限,但也不宜放弃渐进而缓慢地以慈悯不杀的理念,少分影响着法规的品质。显然在实践层面,佛教还是要有一套“缘起中道”的行动哲学。
一、前言
二十一世纪,应可称之为“生命科学的世纪”。首先,人类基因图谱草稿已于二十世纪末出炉,预计在本世纪初,人类基因图谱将可全盘解密。其次,干细胞研究(stem cell research)也已成为科学界的重点课题。去(2001)年最后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列出了2002年值得关注的六大热门科技领域,它们分别是干细胞研究、蛋白质组研究、天文、遗传学、光学,以及对复杂分子生物系统的观察。1“干细胞研究”之排名,瞠乎其冠!
生命科学的研究,几乎是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在进展中,让人们毫无喘息的余地。各国政府与科学家唯恐研究成果落于人后,大企业家就更是相准了生物技术在医药、农业、食品等各方面的应用,所潜在的无限商机。伴随着“基因医疗”(genetic medicine)与“再生医疗”(regenerative medicine),一场前所未有的医疗革命,业已悄然展开。
干细胞研究,近年来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九七○年,Martin Evans首次从小鼠胚囊中分离出小鼠胚胎干细胞。此后迭经科学界之研究,原被误认
功能单一的干细胞,竟被证实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而且是可以分化
人体二百零六种组织器官的原始细胞,这在器官移植之供体匮乏而病患众多的情况下,无异是医学界的一大喜讯。
然而,随着人类干细胞(human stem cells)研究中,选殖(或称“复制”,cloning)技术之逐渐成熟,相关的伦理、法律等议题便逐渐浮现了。“人类治疗选殖”(或“人类治疗性复制”,human therapeutic cloning)虽然嘉惠病患的目的较无争议,但不免涉及胚胎来源的问题,至于“人类生殖选殖”(或“人类生殖性复制”,human reproductive cloning),则更是令人质疑其目的的正当性,而且在生物、心理、法律、社会、宗教各个层面引起了巨大的伦理争议。
然则如何在尊重“人道”精神之普世价值的前提下,善加利用人类干细胞研究的成果以造福人群?这已不单是政府部门、科技专家、宗教团体与伦理学家所要思考的严肃课题,全人类面对这一前所未有的变局,都应赋与高度的关切。
本文以“人类干细胞研究”为主题,简述其研究内容以及当前的研究成果,然后再依佛法之向度,缩小范围以探讨人类干细胞之“研究来源”的伦理课题。至于人类干细胞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动机、研究目的、研究过程的手段、研究过程或研究结果所产生的周边效应……等,虽亦涉及诸多复杂的伦理争议,但为了避免篇幅过长,此诸议题之佛法观点,或可另文再叙。
二、人类干细胞之种类与来源
干细胞(stem cells)属于非特化细胞(unspecialized cells),在生物细胞发育阶段,属于较原始时期。干细胞存在于胚胎、胎儿组织、出生婴儿的脐带血及某些成人组织(例如骨髓)中,是生物体内尚未分化成特定细胞类型(例如神经、肌肉、骨骼、结缔……等细胞)的最根本细胞,它们有自我增生复制的能力,并具有进一步分化发展出特化细胞、组织与器官的潜能。后者可以补充因经常性耗损或受伤而死亡的细胞,例如:表皮细胞、肝细胞和血球细胞等。
由于干细胞具有自我增生复制的能力,因此可以在体外进行较长期且大量的培养;它们既有形成各种细胞型的潜力,因此理论上干细胞可被诱导成各种所需的细胞型,以做为医疗上的使用。但是,不同来源的干细胞,其分化程度各有不同,所以其自我复制能力,以及将来能够形成的细胞型种类也会有所不同。
(一)干细胞依其功能可大分为三:
1.全能性干细胞(Totipotent stem cells):
具有发育成一个完整生物个体的完全能力之细胞。当单一细胞的受精卵发展成整个个体,受精卵即代表 totipotent(具有完全能力的)。在生物学中,不只是受精卵,一个受精卵成等比级数分裂成二个、四个、八个细胞之时,此八个中之任何一个细胞植入成熟女性子宫之中,均可发育成单独而完整的个体,所以都是全能性干细胞。Totipotent stem cells时期大约只维持四天。
2.多能性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s):
可分化成人体所有特定组织的干细胞,如血液干细胞(heamatopoitic stem cells)、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皮肤干细胞(skin stem cells)等等。
约在受精后最初几天,经几次细胞分裂周期后,Totipotent 细胞开始形成胚囊(blastocyst),胚囊包括外层之滋养层细胞(trophoblast cells)及内衬于其下的内细胞质块(inner cell mass),中间有个囊腔。外层细胞将和子宫壁结合,发育成胎盘及其他支撑组织,供应胚胎发育所需的养分。内细胞质块的细胞即为Pluripotent,这些特定之干细胞,仅能发育成为身体的各种组织细胞,并不能构筑成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在早期胚胎发育上极为重要,儿童和成人身上仍然可以发现,但含量非常稀少。
3.特定功能干细胞(Multipotent stem cells):成熟组织(如骨髓)之干细胞,仅具某特定功能的分化能力。
(二)干细胞的种类有三:
1.ES细胞——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
当精子与卵子结合成为受精卵并持续分裂后,约五、六日左右,即进入所谓胚囊期。ES细胞,即指从胚囊之内部细胞质块中所分离而培养的细胞,具有自我增生复制能力,亦可分化成各种细胞、组织或器官,故亦被称为“万能细胞”。它的来源有不孕症患者接受体外受精(IVF)后过剩的胚胎,也有专为研究用而由捐赠的配子制造出来的胚胎。
2.EG细胞——胚胎生殖细胞(embryonic germ cells)
从受精后约五至九周时之“胎儿”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 PGC)中分离出来,而在特定条件下加以培养,使其增殖而获得的细胞,名为EG细胞。原始生殖细胞,系制造将来成为精子或卵子等生殖细胞的枝干细胞(stem cells)。EG细胞同样具有自我增生复制能力,可分化成各种组织或器官的细胞。它的来源大都是妊娠中止(流产)的胎儿,可取出其卵巢或睾丸组织进一步培养而成。
3.体细胞核转植(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SCNT)
无需通过精子即发展
胚胎,称
单性生殖(parthenogenesis),这是分离多能性干细胞的另一种方式。在SCNT的实验中,研究者把正常的人或动物的卵细胞的细胞核取出,加入营养液在培养基内培育,接着在严密的实验室条件下,把体细胞置入培养皿中的卵细胞旁,让二者融合为一,此一融合细胞即具有完全的干细胞特性,也就是完整潜能。这些完整潜能细胞不久后会发育成一个胚囊。取自这个胚囊的内细胞质块,在理论上也会发育成一系列的多能性干细胞。
截至目前为止,单性生殖胚胎在放入子宫之后,并不会成长
完整的婴孩,因此在取出干细胞以后,不会夺取任何生命。未受精卵只有一套染色体,它排出另一套染色体以等待与精子结合时,接受它的染色体。单性生殖的作法是:诱使未受精卵取回原本
弃的那一套染色体,从而拥有两套染色体,像正常细胞一样地成长。这项研究有可能会减少干细胞研究的争议。2
4.成人干细胞(adult stem cells)
在小孩或成人身上,可以发现多能性干细胞的存在。例如血液干细胞,在每一个小孩和成人的骨髓中大量存在;即使周边循环之血液中,仍可检测出血液干细胞,但是其含量非常稀少。目前外科手术使用的“骨髓移植”,主要就是将HLA-typing相同(避免发生免疫排斥)的骨髓细胞,从健康人身上移植至病患身上,恢复病患之造血和免疫功能。
三、人类干细胞的…
《人类干细胞研究来源的伦理争议——一个佛法向度的伦理探索》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