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佛教灵应故事综论
郑阿财
一、前言
功德记、感应记、灵验记、冥报记等一类作品,乃指向佛、菩萨,祈祷、忏悔;或念佛、诵经、造经、造像之后,出现感通、灵异等神异经验的记述。六朝以来,此种深富志怪性质的故事与宣扬因果报应的说教合流,促使志怪小说的创作成果更加丰硕,甚至成为教徒们宣扬宗教的利器。尤其虔诚的佛教徒众,往往搜罗有关宣扬教义及奉佛感应的故事,编纂成书,以为“辅教之书”。如《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的《宣验记》就是较早的一种。其后蔚为风气,数量大增,如:朱君台《征应传》、王延秀《感应传》、张演《续观世音应验记》、范晏《阴德传》、王琰《冥祥记》、萧子良《宣明验》、陆杲《系观世音应验记》、王曼颖《补续冥祥记》、刘泳《因果记》、颜之推《还冤记》、《集灵记》、释亡名《验善知识传》及释净辩《感应传》……等等均是。
唐代是中国佛教的全盛时期,此类故事作品逐渐发展而成为唐人小说的另一特色。唐临(601~661?)的《冥报记》即为唐代著名的佛教小说。此书撰成于唐高祖永徽三年(653)。据他的自序说:
昔晋高士谢敷、尚书令傅亮、太子中书舍人张演、齐司徒从事中郎陆杲,或一时令望,或当代名家,并录《观世音应验记》,及齐竟陵王萧子良作《冥验记》、王琰作《冥祥记》,皆所以征明善恶,劝戒将来,实使闻者,深心感寤。临既慕其风旨,亦思以劝人,辄闻所录,集为此记,仍具陈所受及闻见缘由,言不饰文,事与扬曤,庶人见者能留意焉。[1]
可见此类宣传佛教信仰的故事作品种类繁多,或以“记”称,或以“传”名;内容皆以佛教因果报应思想为基础,藉动人的神异故事以宣扬佛教的灵验,期能诱导世人信奉受持。
由于灵应故事较之义理深奥、思想抽象的经论,更易为一般庶民所接受。尤其故事情节曲折,内容丰富有趣,深具感染力与说服力;因而自来高僧大德每有留心集录,如:唐、道世编有《法苑珠林》;道宣编有《集神州三宝感通录》……等,正是此类作品的结集。
事实上,此类故事自隋唐以来,即普遍流传于广大民间,且跟着宗教信仰的传播随处孳生。故事内容虽或涉荒诞,然颇有深具文学特色者。就其写作方法而论,当属志怪小说之流。宋、李昉编的《太平广记》,卷三七五至卷三八六“再生”类中即收有“皇甫恂”、“裴龄”、“六合县丞”、“薛涛”、“邓成”、“张瑶”、“梁甲”、“杨师操”、“卢弁”、“崔绍”……等佛教灵应故事;宋、洪迈《夷坚志》中亦收录不少同类的故事,足见感应记实具神怪小说之文学特质。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大批唐五代写本文书,其中亦存有为数可观的佛教感应故事,由于保存民间实际流传的原貌,对于考察此类故事在文献学、文学、佛学与民间信仰等方面的意义,颇具价值。本文拟于个人多年来对此类文献个别微观的研究基础上,尝试进行全面宏观的综合析论,宥于学养,疏漏挂误之处,千祈方家不吝赐正。
二、敦煌文献中的佛教灵应故事
敦煌莫高窟发现的佛教灵应故事写本,总数约有六、七十件。其中保存的灵应故事,有中原地区流传至敦煌的,也有敦煌地区所产生的;有见存于佛教史传感应记的,也有为现存感应记诸书所未载的。就内容而言,有持诵佛经而感应的,有抄经造经而感应的,有造塔而感应的,有念佛而感应的、有鸣钟而感应的……等。就主旨而言,有以还魂故事为主题,鼓吹抄写《普贤菩萨说此证明经》的感应故事〈黄仕强传〉;有宣扬抄造《金光明经》的〈忏悔灭罪金光明经传〉等。就形式而言,有多则抄撮一起的集录;有抄录单则零篇的;也有断简残篇而仅存单则的。
兹就本人所普查庋藏在中、英、法、俄、日……等地敦煌文书中的佛教灵应故事条列如下:
(一)灵应故事的集录
1。《集神州三宝感通录》
敦煌写本计有:S。3728、P。3898二件。按:《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原名《东夏二宝感通记》,后称《集神州塔寺三宝感通录》,简称《三宝感通录》,三卷。唐麟德元年(664),西明寺沙门道宣撰,全书共收录故事一百五十则,上自东汉,下至唐初。是现存灵应故事集录诸书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收入《大正藏》第五十二卷。敦煌写本S。3728卷末“左街僧录大师押座文”前,题有“《大藏经集神州三宝感应录》上卷中南山释道宣撰”,后接抄“敕天下三十三州内建造舍利塔”等六行,文句与今传本不尽相同。P。3898,残存七十行,内容存《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下“孙敬德”至“释昙韵”等十五则故事。
2。《持诵金刚经灵验功德记》
敦煌写本计有:P。2094、P。4025、S。4037、DX0514等四件。是敦煌写本中专持一经且内容较长的一种灵验记集,计收录十九则南朝萧梁及隋、唐各代僧俗持诵、抄造《金刚经》而得延年益寿、死而复生、消灾免厄的灵验事迹。
此外,S。4037号,还录有:李庆好畋猎,杀害无数。后卒亡,入冥因持《金刚经》功德而获遣归,经三日复生,年八十岁而终的故事。此故事不见于P。2094的十九则中。
3。《佛顶心观世音菩萨救难神验经》
敦煌写本计有:P。3236及P。3916二件。按:此为《佛顶心观世音菩萨大陀罗尼经》卷下。此卷虽名“经”,然内容则是四则感应故事的集录。例如第四则是记叙一拟赴任县令的官人,向泗州普光寺常住借钱,寺主乃命一沙弥随官人取钱,途中官人欲谋害沙弥,然因弥沙持诵《佛顶心陀罗尼经》功德而得免难,并感化官人持经的故事。这是专为宣扬鼓吹《佛顶心观世音菩萨大陀罗尼经》而编的灵应故事。
4。《金刚坛广大清净陀罗尼经》感应记(拟题)
敦煌写本P。3918系梵夹本,计抄有《佛说回向轮经》、《佛说金刚坛广大清净陀罗尼经》等。其中《佛说金刚坛广大清净陀罗尼经》卷末抄有:大仆卿赵彦宾感梦,得老人指示书写石经感应征验;被弃经夹,半夜放光,致感僧俗讽诵弘持……等几则宣扬《金刚坛广大清净陀罗尼经》的灵应故事。
5。《阿弥陀经》感应记(拟题)
敦煌写本北178(秋九十七)号中,有唐、法照《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的一段文字,后有叙明念诵功德之文字,其中抄录有庐山珍禅师持诵《阿弥陀经》获善报等感应故事。
6。侵损常住僧物恶报感应记(拟题)
敦煌写本S。5257号于“勒旨京城诸寺各写示道俗侵损常住僧物,现报灵验具列如后”句后,接抄有台州丰县丞等四则灵应故事,内容均简述侵损僧物造成死后转生为奴婢,或牲畜等。
(二)单则感应故事
1。《黄仕强传》
敦煌写本计有:P。2186、P。2297、P。2136、北8290(阳二十一)、北8291(淡五十八)、上海图书馆藏81253号、L。2873-DⅩ1672号及日本大谷大学藏卷(大谷莹诚氏购自李盛铎)等八件。
《黄仕强传》主要记叙黄仕强因与名为仕强的屠夫同名以致被冥吏误抓,因其自报冤屈,得重行勘案。又因发愿写《普贤菩萨说此证明经》而还魂,后得以长寿的灵应故事。此故事抄于《普贤菩萨说此证明经》经首,系专为鼓吹《普贤菩萨说此证明经》而编的灵应故事。
2。忏悔灭罪《金光明经》冥报传
《金光明经传》,全称《忏悔灭罪金光明经传》,或称《忏悔灭罪金光明经冥报传》、《金光明经冥报验传记》。今所知见的抄本几达三十件,分别庋藏于中、英、法、俄、日等地的图书馆及私人收藏。不但有敦煌汉文写本,同时也有西夏文本。今所得见的敦煌写卷分别是:题为〈金光明经传〉的有S。364、S。1963、S。2981、S。3257、S。4984、S。6514、北1360(藏字62)、北1361(日字11)、北1362(为字69)、北1363(成字13)、北1365(昃字61)、北1369(河字66)、北1425(寒字77);题为〈忏悔灭罪金光明经传〉的有S。3257、S。4487、P。2099、P。2203、北1426(玉字55)、北1424(海字69)、S。4155;残缺无首尾题的有:S。462、S。6035、北1364(列字55)、北1367(生字99)、L。2691(Dx-2325)、L。735(Φ-260a)。
此外,陈寅恪〈忏悔灭罪金光明经冥报传跋〉曾提及“合肥张氏藏敦煌写本《金光明经》残卷卷首有冥报传载温州治中张居道入冥事;日本人所藏敦煌写经亦有之。”另房山云居寺石经,第八洞唐刻《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正面亦刻有《金光明经忏悔灭罪传》。北平图书馆亦藏西夏文《金光明经冥报传》,足见其流行之广远。
内容记述张居道因杀生被带往冥府,冥使示之以忏悔法──写《金光明经》四卷,张居道因发愿,使牲畜得生善道,因而得以复活。还魂后,不复杀生,并努力抄写《金光明经》,同时大力劝化世人忏悔戒杀、抄写《金光明经》的故事。敦煌本此一灵应故事皆冠于《金光明经》卷首,系专为鼓吹《金光明经》而编的灵应故事。
3。〈龙兴寺毗沙门天王灵验记〉
敦煌写本S。381有《龙兴寺毗沙门天王灵验记》一则,内容记述敦煌龙兴寺圆满因误打毗沙门天王,乃遭天王恶报,后由于至心忏悔,复得毗沙门天王救护的灵应故事。
4。《刘萨诃和尚因缘记》
敦煌写本计有:P。2680、P。3570、P。3727等三件。内容叙述刘萨诃和尚早年性好游猎,因杀鹿过多,忽然被鬼使捉至冥间,变为鹿身遭人射杀,又复为人身,遍历地狱。后受观音菩萨感化,出家为僧,四处起塔等故事。
5。《还魂记》“道明和尚入冥故事”(拟题)
敦煌写本S。3092号引…
《敦煌佛教灵应故事综论(郑阿财)》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