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经》三段文两重因果
各位莲友:南无阿弥陀佛!
我们大部分的莲友是初次结缘,但有部分的莲友是在象山社区见过面,第一次跟我见面的请举手,请放下;我编的书,至少有看过一本的人请举手,请放下。我出版的书很多本,比较通俗的有:《念佛感应录》(一)(二)集、《走近佛教》、《净土三经一论大意》,这些书都很通俗,虽然通俗,但却是我们这个法门的根本教理,应该会很有心去看才对。如果学我们这个法门,但这些书却没看过,或对教理没这个心,表示可能不知道这几本书对我们这个法门的重要性。不论如何,希望认识字的人能在念佛以外的时间,把这几本书看完,如果看过这几本书,会对我们这法门的基本教理有概念,念佛的信心会增长,不仅增长也会更加坚固,所以《念佛感应录》、《净土三经一论大意》乃至比较初机的《走近佛教》,希望大家能用心的去看。
学佛修行须依佛经释
今晚要跟大家讨论的题目是「《小经》三段文两重因果」(讲稿见附录二),《小经》就是指《阿弥陀经》,我们修持这个净土法门,必须要有理论上的根据,而理论上最重要的根据就是佛经,因为惟有佛经确实是佛所说,惟有佛所说才能做我们学佛人的根据,因此每个宗派都需要佛经的根据,因为佛就是觉悟宇宙真理的人,祂透彻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理,祂所说出来的话,自然就成为真理,所以在这个地球上,可以作为宗门的依据理论,就是要依据佛所说。然后再依据祖师的传承,因为佛是一个大智慧的人,祂所说出来的语言,不是我们凡夫所可以了解的,即使我们亲自看这句经文,有可能了解,也有可能错解或曲解,所以如依据祖师的传承来看佛经,就不会错解了。
而在净土法门,祖师的传承就是善导大师,因为善导大师是唐朝净土法门的高僧,自古以来被尊为阿弥陀佛所示现。善导大师在二十多岁就已证入念佛三昧了,而且学问智慧都很高,他的著作,留到现在的有「五部九卷」。所以我们一方面根据佛经,一方面根据祖师的传承,祖师的传承就是解释佛经的道理,然后再依据事实、证据,因为佛所说的理论是这样没错,祖师的解释也是这样没错,但是如何证明这理论是事实,这就要有证据,也就是「文证」、「理证」及「事证」。
文证、理证及事证
「文证」就是经文及祖师的释文,这些证文可以当做根据,否则就是空口说白话。现代有很多新兴的宗教,都是教主自己造出来的,并没有佛经的文证或祖师的文证,所以文证是第一个根源。
经文里的道理就是「理证」,当然理证也需要有祖师的传承,因为有可能看不出经文的理,所以需要依靠祖师的解释,这就是理证。
但是比文证、理证更重要的就是「事证」。比如说,念佛必定会往生极乐世界这个道理,文证和理证都有了,但是不是有人真的往生到极乐世界了?如果都没有,就缺乏事证,那要怎么相信呢?如果有事证,亦即有人念佛而往生极乐世界,而且往生极乐世界的人,自古以来国内国外都非常多,则显示事证非常的充分,就更加证明这个文证、理证确实是真理无误,那对我们的信心岂不是很能够启发吗?
《小经》即《阿弥陀经》简称
我们这法门的经典根据共有三部,称为「净土三经」,第一部是《无量寿经》,第二部是《观无量寿经》,第三部是《阿弥陀经》;其中《无量寿经》简称为《大经》,《阿弥陀经》简称为《小经》。
「《小经》三段文两重因果」就是指《阿弥陀经》的三段经文,这三段经文是《阿弥陀经》的核心,是《阿弥陀经》最重要的经文,一般学习净土法门的人都知道,但是都很容易产生错解,或者曲解,因此首先需要正确的解释,来祛除我们心中的错解或误解所产生的疑惑。
凡是学习净土法门的人,都知道《阿弥陀经》,甚至天天在诵《阿弥陀经》,但往往不了解这三段经文,所以每次诵到这三段经文时,心中就很苦恼、很不安,越诵越对念佛没信心,对往生极乐世界没信心,对阿弥陀佛也没信心;但如对这三段经文有正确的了解,诵到这三段经文时,心中不但没苦恼,还会感到安慰、欢喜,并且更加喜爱念佛!
《小经》三段经文
《阿弥陀经》三段经文,第一段是: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第二段是: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第三段是: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这三段经文主要的重点是:第一段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第二段的「一心不乱」这四个字,第三段的「心不颠倒」这四个字。首先解释第一段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大家先来看手边的讲稿:
得生彼国是念佛的目的
1.得生彼国 ── 目的
「得生彼国」是我们净土法门念佛的目的所在,我们念佛并不是专求现生的福报,或来生做人、出家学佛,我们专念阿弥陀佛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往生极乐世界。如果不能往生极乐世界,或不是为了往生极乐世界,而只为了其他利益,这就不是我们念佛的目的,纵使有利益,也不是念佛最大的利益,这种利益如果和往生极乐世界比较起来,是非常没有价值的利益,可有可无,甚至是没办法比较的。因为念佛本身就可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的当下就脱离了生死轮回,决定成佛。
如果一生都在念佛,但最后却没有往生极乐世界,还在三界六道,还是凡夫不是圣人,没超凡入圣,岂非天大的可惜!因为凡夫和圣人是没办法比的,凡夫和凡夫可作比较,圣人和圣人也是可作比较,但人和天人就没办法作比较。天人的寿命最短五百岁,一天是人间五十年,而我们的寿命平均是八十岁;但是往生极乐世界,就已是超凡入圣,寿命永恒,无生死轮回,而三界六道还有生死轮回,有生死轮回怎么能和无生死轮回相比呢?所以念佛的目的就是要往生极乐世界,因此如果对往生极乐世界没把握,就要好好追求有把握的原因。
愿生为净宗大根大本
2.愿生 ── 净宗大根大本,净宗宗旨(宗旨四句偈)
愿生弥陀净土,是我们净土宗大根大本的所在,如果不是为了往生极乐世界,就不一定需要修持净土宗,可以去学其他的宗派;所以净土法门大根大本的所在,即是为了要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是我们净土宗的宗旨。
最近我们新出版的书,在封底都印有我们的「宗徽」,宗徽下面有「四句偈」,充分显露出我们净土法门大根大本的宗旨:
信受弥陀救度
专称弥陀佛名
愿生弥陀净土
广度十方众生
我们今天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专称南无阿弥陀佛的圣号,目的就是要愿生弥陀净土,所以这四句偈语很简要,当然愿生是最根本的目的,但是最后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成佛广度十方众生」。
愿生是人生的目的
3.愿生 ── 人生目的。人生何去何从 ── 愿生
十方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就阿弥陀佛本身来讲,是阿弥陀佛为我们经过五劫那么长久的时间,发了四十八大愿的目的;也是阿弥陀佛经过了兆载永劫,为众生累积菩萨六度万行的目的;也是阿弥陀佛为我们十方众生建设极乐世界的目的。极乐世界虽然清净微妙庄严,若是不能使十方众生往生,或十方众生不愿往生,那就失去阿弥陀佛为我们建设极乐世界的目的。
愿生极乐世界,也是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四十九年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十方众生都往生极乐世界。佛陀出世的目的就是要救度所有的众生,如果所讲的法没有办法救度众生,就没有达到祂出现在世间的目的。反之,所讲的法,不管是什么法,只要能使十方众生往生,使十方众生脱离三界六道,了生脱死,离苦得乐,那这个法就是释迦牟尼佛的目的、本怀。因为惟有往生极乐世界这法门才是我们众生做得来的,也是今生可得解脱生死轮回的,所以可说释迦牟尼佛出世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我们往生极乐世界。
往生极乐世界,也是十方诸佛的目的,十方诸佛都在他们的国度赞叹、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目的就是在促使十方众生了解阿弥陀佛愿力的强大,来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往生极乐世界。而且愿往生极乐世界,执持名号的人,十方诸佛都会来保护、来赞叹,所以「愿生」也是十方诸佛的目的。
而「愿生」也是众生人生的目的,因为六道是苦海,三界是火宅,了解的人就知道三界六道必须要脱离,而脱离三界六道,并不是每一道的众生都有机会,必须要等到做人的时候,才有机会脱离三界六道。如果出世为天人,虽然福报比人间好,但是天界是享天福的地方,不是修因证果的地方,惟有出生在人间,才能修因证果、解脱生死。而人也较有智慧根性体会离苦得乐的重要,且有耐力和精进心来修持佛法。如果受生在三恶道,一方面是愚痴,一方面是时时刻刻都在受苦,根本没有清闲的时间去听闻、思惟佛法,也没办法修持,所以诸佛都在人间而不在天界或三恶道出世。
这样说来,六道轮回是需要脱离,但果如没有出生在人间,就没有机会可…
《慧净法师讲演集一 《小经》三段文两重因果》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