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心絮语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天炎炎正好眠,
秋去冬来年又到,收拾书包好过年。
我们就像这首打油诗中的小小学童一样,一生都在混吃混喝。一年三百六十日,不在愁中即病中。有见于此,不能只收拾书包好过年,而是要收拾身心成一片,乘此大好时节,好好修行。
学佛学道,首在于修行,如何修行
一言以蔽之,收拾身心,打成一片。千万不要把身心分成二段,身心是一体的,因现行不同,妄分为二。经上说身清净故心清净,心清净故身清净。两者互为作用,互为因缘,无法分离。
大家在打坐之时,是什么在打坐?身在打坐个还是心在打坐?说白了,是你我在打坐,你我就是身和心。一部佛法可以说是讨论和解决身心问题的记录。
大家打坐时,最容易犯一个错误,那就是两腿一盘,两眼一闭,两手定印,自以为打坐修道,妄念来时,畏之如火,东除西赶,总想舍动求静,图找清净。
古人道,破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
其实打坐和平常穿衣吃饭,或在西单、王府井逛大街,有什么两样
若以为盘腿就有道,平常就不是道,那就大错特错。道不离日用平常,动也是道呀!一般人舍动求静,以为外面吵外面闹,想求个清静,殊不知出了狼口又入虎口。庄子所说,无所逃脱于天地之间。动是妄念,静更是妄念,你如何逃离妄念
道不是清净,那是大妄念。
打坐本来是轻松自在的事,不必要手忙脚乱地去除妄归真。妄念来时,你就打妄念,如何打妄念呢
就是玩妄念,妄念来时也蛮好玩。来去自由,上天下地,无所不备,想到什么就现什么。不要先入为主,认为妄念是毒蛇猛兽,会死人的。这些观念都是似是而非的。对不对
蛮对,但实地里印证,就经不起考验。
所谓玩妄念,就是观照妄念。孔子玩<易>有得,重点就在玩字,大家若能玩索妄念,不以妄念为苦,不以妄念为烦恼,观照转化,则就体认永嘉大师所说的无明实性即佛性的道理。没有妄念,就是断灭。没有妄也成不了佛,借假修真啊!
由此,打坐时,若想去除安念,有个清净,根本办不到。你说,清净本然。什么是清净本然
没有或不起妄念就叫清净
那是断灭,不是清净。
六祖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清净本然是能生万法的,不是大家认为空空无所有,只有清净。我讲过,那是断灭,是邪见,断佛之见。只有<红楼梦>里,柳湘莲所说的大观园门外的一对石狮子,是清白的,也是没有妄念,早应该作祖成佛了。
妄念不可怕,可怕的是头上安头,想要除妄念的那个妄念。那像什么是清净本然呢
、就是真空妙有。真空就是大有,空有多大;有就有多大,空有是不二的。千万不要再持邪见、断见,只求清净,不求智慧。
诸位,我们日常都是在颠倒梦想,认贼作父,随时都是在糟蹋自己的珍宝,丢西瓜捡芝麻。
王阳明说过,除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擒贼先擒王,只要擒到了贼王,众贼就容易降伏,就有办法降伏了。
如何去擒贼王呢
那就慢慢说了。
为什么大家打坐不易得到轻安自在?就是因为我们用妄心去求妄心,如前面所讲,头上安头。
大家不妨试试,一上坐,先把身子放松,接着调一下息,缓慢悠长,不要导引,作到鼻呼鼻吸,自然呼吸然后再去调心,用任何法门调心都可,但是不要执着。
调息调心就是身心法门,上面说过,身心是一体的,是不能分开的。但在借假修真的过程电不了义的法门中,身心的修行还是有次第可循的。
《华严经》有所谓四法界,大半学佛的人都困在理法界里不得出头。平常看经说法,大有其理,及至到了修证事上,又都不知所云。光说道理是没有用的,打坐修行要实事求是。生死烦恼来时,你拿道理来对付,根本不行。所以古人说阎王老子不怕你多语。你的话愈多,愈讲道理,他愈高兴,惟恐你话不多。什么本无生死,什么自性本空,你试试看,能否抵挡得生死烦恼
到头来,烦恼自烦恼,生死自生死,我还是我,依然一团无明。
事法界,什么叫事?现世就是事,生活就是事,实证就是事。打坐妄念那么多,用道理来降伏看看,统统都是废话,没有用的。依了义而言,自性本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未证性空,就不能鹦鹉学舌,未证言证,不然就是妄语,煮沙无法成饭的,不能自欺欺人。
在此,要想修行上路,就不要心存圣解;以为自己在做功德,一身道气,满脑妄想。
本来我们身心,整日都在无明之中,无明就是污染,就是客尘,就是烦恼,就是没有智慧。打坐是帮我们进入智慧领域的基本方法。先使身心转除污染客尘,得到轻安,然后见地功夫才能上路。不然身心不调,终日与客尘烦恼共起共灭,自性光明,本地风光就很难显露。
拿现代生理名词来讲,就是使大脑皮质得到充分抑制和休息,新陈代谢得到适度的调节和平衡,然后才能谈气功态及更上一层的事。所以说,打坐是入佛之机,成佛则更需福德智慧圆融,觉行圆满。大家都知道马祖大师在南岳磨砖作镜的故事,我就不多说了。打坐就是所谓的像其物宜。学佛,学佛,你首先应该自问如何学佛
我们看佛像,除了人天护法,西方三圣等是站着外,大多数都是打坐之姿。有样学样,要学佛,先学其威仪嘛!有一定的意义。
有一个东西能升天,能下地,这个东西是什么呢
就是心。是妄心也是真心,转过来妄心就是真心,觉妄即真,不必去妄求真。头上安头。
打坐根本就是调心法门,所以打坐的时候,百千法门,调息调心而已。
妄念起时,不要求灭,妄念去时不随追逐,念起念落,任他往来,只以心息相依法门,调制妄心,慢慢身心就会软化清净,久坐必有禅,就是这个道理。
我现在这么讲,你们照样打坐,一点也不妨碍影响,可是千万不要像肉包子打狗一样,死追我的话不放,要知道,我的话对你们而言,只是多了一个妄念而已。不止如此,在没有明心起用之前,乃至佛号、咒子等亦复如是,都只是以妄转妄的妄念而已。有人心里也许想,真讨厌,我坐的正舒服,偏你老王讲得起劲,害得我不能清净,其实真正的清净,动也无妨,乱也无妨,任你大唐长安甚闹,我一乡一宅却自清净,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这就对了。如果只是执个清净,想求清净,那是断灭,根本就是个大安心,大妄念,不可能。只是鸵鸟埋头,掩耳盗铃。禅宗指这种执着叫阴山脚下做活计,鬼窟里弄蛇行。那不是道,只是暂时歧路。古人说莫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所谓无心就是无安心,无妄心不是空无断灭,而是无妄心之相,不执着妄心,才是无心。
更何况你还没到无心之境呢!还只是守个清净妄念,正如《楞严》所说,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因此打坐之时,不要怕起妄念,应知禅宗所说,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圆觉经》说觉妄即真,妄念没有什么可怕,三百六十天中要时时刻刻,收拾身心打成一片,打坐就是要如此心行。不论用任何法门都行,只要能收拾身心打成一片就行。只是不要妄生圣解,要成佛作祖。
打坐本是法尔如是,像穿衣吃饭,坐车走路一样,自在乎常。《圆觉经》说,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当我们觉知妄念无住,即是知幻,一旦知幻,自然就是离幻,自然就是觉妄,还有什么渐次阶梯可言呢?
妄心即是真心,妄念即是真如。因此要在妄念外另找觉性,另找真如觉性也就成了妄心,因为那是了不可行的。《证道歌》所说,无明实性即佛性。
任何法门对众生而言,都是有为法。有为法,就是有所求法,也就有局限性,相对性。只有借假修真,从有为反过来到无为才究竟。《金刚经》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就是说,每个佛菩萨的法门都是不二法门,只是应化,愿心不同而已。因血二众生以有为法而有分别,一切圣贤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所谓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不是动静不生,而是不生分别之心,不起分别之相。动静二相由分别心而生,动也是他,静也是他,二起分别,动静二相就了然生起,所以要做到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就必须不生分别之心。
《信心铭》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拣择就是分别心,你我就是分别心。《金刚经》所说,人相我相众生相,就是分别心。一有别便纷然失心。动静来了,善恶来了、真如来了,烦恼来了,你的正念也就随着成了妄念,成了分别心。就如我在前面所讲的,一般人在打坐,总嫌外面吵乱烦忙,其实不是外界如此,而是自己心念逐境生尘,妄生喜恶,才会分别成妄。六祖《坛经》所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即是此理。因为心念一逐外境,就是妄心,就攀缘。
有同学问我,说出家人在庙于里清净,烦恼少,容易成就,我们在家人处于社会,烦恼多,不容易成就。其实,这种观念似是而非,要就具体事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面对生死之前,烦恼之前,习气之前,等等之前,无论出家在家都是众性平等的,不管出家在家,无明就是无明,没有二样。出家在家之分,只是专职精进不同而已。出家而不精进修行,犹如在家昏乱无明,在家而精进修行,远胜出家昏乱无明。
真正做工夫,就是不起妄心分别,不要有我相人相众生相。贪嗔痴慢疑,就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就是分别心,安心。因此马祖大师告诉大家,平常心是道。平常心就是不起分别心。
管你什么生死涅磐,善恶美丑。饥来吃饭困来眠,即此用,离此用,该笑就笑,该哭就哭,任运自在,自在任运,这就是平常心。所谓是名士自风流,惟英雄能本色。
法法而无定法,是为实法,相相而无定相,是为实相。没有一成不变的真理,一成不变就是僵化,就是执着。平常心就是实法,就是实相。
学佛学道就是要我们保持平常心,深化平常心。禅宗有一段公案,一只鸽子在大殿里佛头上拉了一泡屎。有个和尚就赶着说,去去,你没有佛性。另一个和尚却说,他才有佛性呢,别的和尚就问…
《禅心絮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