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彌陀佛的國土

  阿彌陀佛的國土

  1989年講于香港佛教青年協會

  來源:美佛慧訊第一叁零期

  作者:文珠法師  

  提起“阿彌陀佛”,幾乎無人不知,甚至不信佛的人,也知道有阿彌陀佛。可見阿彌陀佛已深入民間,特別是中國民間。所謂“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但阿彌陀佛的本願如何?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又如何?因何要往生極樂世界?又如何始能往生極樂世界?這些問題恐非一般人能理解,甚至日誦《阿彌陀經》者,或修持淨土法門的人,也許亦不求甚解。在此介紹阿彌陀佛的名號、本願、國土,及往生極樂國土的方法。

  一、佛的名號

  阿彌陀佛,是梵語,譯名無量。無量之義,有通有別。通是指一切諸佛,即是無量無數諸佛。如《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說:“見此事者,即見十方諸佛。”又說:“作是觀者,名觀一切諸佛。”別則專指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因爲阿彌陀佛的光明、智慧、壽命、慈悲、願力、神通皆不可量、不可思、不可議,故言無量。

  又阿彌陀,即是空、假、中叁谛;亦即是佛所證的叁身。阿字,是不生義,即空谛;彌字是我義,即假谛;陀字是如義,即是中谛。《佛學大辭典》中說:“又叁身者,取阿字第五轉方便究竟之義爲應身,彌爲報身,陀爲法身。”諸佛無不各證叁身。身以積聚爲義,衆生積聚無量業障爲身,故苦惱無邊;諸佛則積聚諸法實相理爲身,理性平等,周遍法界,故佛的法身,遍一切處。諸佛積聚無量功德智慧爲身,叁惑淨盡,叁智圓明,故佛的報身相好莊嚴,殊勝微妙。諸佛積聚無量機緣爲身,機緣成熟,即倒駕慈航,隨流九界,故佛的應身,隨機應化,勝劣不等。

  明朝藕益大師,于其所注的《佛說阿彌陀經要解》中說:佛有叁身,各論單複。法身單,指所證理性(即如如理);報身單,指能證之功德智慧(即如如智);化身單,所現相好色像。法身複者,自性清淨法身(人人本具之佛性)離垢妙極法身(唯佛獨證)。報身複者,自受用報身,他受用報身;化身複者,示生化身(示現降生,八相成道),應現化身(應衆生機,現勝應身或劣應身)。又佛界化身(現佛身),隨類化生(隨九法界衆生之機而現同類之身)。今阿彌陀佛,是指同居土中示生化身。然佛的化身,不離法身報身,一即叁,叁即一,不能說定是一,不能說定是叁,更不能說非一非叁,或即一即叁,不可以名名,以言言,以思慮之心攀緣分別,超情離見,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如《金剛經》言:“不可以叁十二相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叁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叁十二相。如來說叁十二相,是彌字,是顯有,是俗谛;即非叁十二相,是阿字,是顯空,是真谛;是名叁十二相,是陀字,是顯空有不二,是中谛。故阿彌陀叁字,即諸佛所證之叁身,亦即是諸佛所說的叁谛理,可以說,阿彌陀即是無量無數諸佛。今極樂世界教主,依一切佛所證的叁身,所顯的智光,發四十八願,創立極樂世界,攝有情;並以無量壽無量光,來教化衆生,成就衆生,故獨得專名“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的別名有叁,一是“阿彌多婆耶”,譯無量光;二是“阿彌陀喻”,譯無量壽;叁是“阿彌俐都”,亦名“阿密俐多”,譯甘露。傳說甘露是印度一種不死之藥,中國人名爲仙丹。古德說:“一句彌陀,阿伽羅藥。”其義即本乎此。

  密宗稱阿彌陀佛爲甘露王。《無量壽佛經》說阿彌陀佛有十叁名,如經言:“是故無量壽佛,號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焰王光佛,清淨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日月光佛。”十叁名中,除無量壽是生命無限期之延續外,其余皆是屬于光,而且是無限量之光。光,象征無限的幸福與溫暖,自由與快樂。生命的延續與無限的光明,皆爲世人所渴望與追求,阿彌陀佛隨順衆生的心意,以無量壽無量光來作佛事,令生極樂世界衆生,皆得無量壽無量光。故《佛說阿彌陀經》中說:“彼佛何故號阿彌陀,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爲阿彌陀。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此說無量,其義有二,一是無量之無量,二是有量之無量。阿彌陀佛的法身,無始無終,報身雖有始而無終,皆是無量的無量義。至于佛的應身,有機則應,機盡還滅,是有始有終,雖說無量,仍屬有限量之無量。是以阿彌陀佛,雖然壽命無量無邊阿僧祇劫,仍有入滅的一天。佛滅度後,正法住世,亦無量劫。至于佛的智光,遍照法界,無所障礙,正是無量的無量;佛的身光,雖照十方,尚屬有限量之無量。此外,若據理而言,彌陀法身,常住不變,是無量壽義;佛的根本智,遍照世界,是無量光義。就事而論:則阿彌陀佛的無量壽無量光,亦因修證。

  佛經記載,阿彌陀佛因中,曾爲轉輪聖王,聞自在王佛說法,發願出家,名法藏比丘。發四十八願,嚴淨佛土,自此曆劫修行,因圓果滿,成等正覺。由因感果,壽命無量,光明無量,故名阿彌陀。佛之一字,是覺悟聖人的通稱,凡能明心見性,覺悟真理,斷煩惱,證菩提的人,皆可以稱之爲佛,佛是如來十種通號之一。今通別總稱,名阿彌陀佛。梵語“南無”,譯爲歸依,華語合稱南無阿彌陀佛,即是歸依無量壽、無量光覺悟的聖者。

  二、佛的本願

  阿彌陀佛,昔日因中修行,爲法藏比丘時,于世自在王佛所,得聞佛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刹嚴淨國土,因此攝取莊嚴佛土清淨行,而發四十八種無上殊勝的大願。

  (一)無叁惡道願

  娑婆世界的衆生,個性剛強,煩惱熾燃,業障深重,六道升沈,時而牛胎,時而馬腹,或上天堂,或入地獄,輪回不息,苦惱無量。阿彌陀佛,爲令衆生離苦得樂,故發願成佛時,國土清淨,無叁惡趣;國中衆生,純屬善道。如《佛說無量壽佛經》中說:“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

  (二)不更墮落願

  極樂國土,雖無惡趣,其國衆生,雖然壽命無量,但仍屬有限量之無量,如無佛力加被,命終後恐更墮落他方惡道,因此阿彌陀佛發願加被其國衆生,不更墮落,如《無量壽佛經》說:“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終之後,複更叁惡道者,不取正覺。”以上二願,屬于離苦,以下九願,屬于得樂。

  (叁)身皆金色願

  娑婆世界,人種複雜,或黃、或白、或黑、或紅、或棕,膚色不一,品性亦異。極樂國土衆生,膚色皆真金色,且光明照耀,超于日月,此皆是阿彌陀佛因中發願之所成就,《無量壽經》說:“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

  (四)形無好醜願

  娑婆衆生,相貌好醜不一,形色體態亦異。雖然世人無不愛美,可惜世人內心,皆充滿貪、嗔、癡、慢等心理病態,由于內在心理病態的淺深,往往影響其外在形態的好醜。所以此土衆生,有美若天仙,亦有醜如羅刹。阿彌陀佛欲成佛時國中衆生,皆相好莊嚴,形色美妙,故因中發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醜者,不取正覺。”

  以上二願是得身樂,以下七願是得心樂,亦即是得六種神通。六通中前五種,是聖人及諸天人所共有,最後的漏盡通,則唯聖人獨有。因諸天聖人,業力各殊,故其神通所知所見亦不同。極樂世界中諸天人,不特皆得六通,且其六通能知百千億那由他劫前的事(宿命通),能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天眼通),能聽聞受持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法(天耳通),能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衆生心念(他心通),能于一念頃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神足通),已非一般天人所能及,何況更皆得漏盡智通!若非彌陀如來,願力成就,焉能如此?

  (五)得宿命通願

  經言:“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識宿命,下至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不取正覺。”

  (六)得天眼通願

  經言:“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七)得天耳通願

  經言:“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覺。”

  (八)得他心通願

  經言:“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見他心智,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衆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九)得神足通願

  經雲:“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頃,下至不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十)得漏盡通願

  漏是煩惱漏。凡夫內心,堆積身、邊、戒、見、邪等見惑,及貪、嗔、癡、慢、疑等思惑,雖或行善,積聚功德,皆爲煩惱賊所盜,致使漏落生死,不能出離。如人有妙美飲料,盛于破器,爲其所漏。二乘聖人,斷見思惑,出分段生死,證真空涅槃,不再落叁界,謂之漏盡智通。阿彌陀佛,欲其國中天人,皆得漏盡智通,故因中發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十一)住正定聚願

  定是禅定,有世間禅定,有出世間禅定;有正定,亦有邪定。聚者類也,以叁類該收一切修行人。修行人必定悟證者是正定聚;畢竟不悟證者,是邪定聚;在二者之間有緣則悟證,無緣則不悟證,是不定聚。

  《大智度論》言:“能破顛倒者名正定,必不能破顛倒者是邪定,得因緣能破,不得則不能破,是名不定聚。

  亦可說:一般不信因果,不敬叁寶,五逆十惡的人,是邪定聚;信佛修行,損煩惱,積功德,習正定者,爲正定聚;未有因緣信佛者,是不定聚。

  《大乘起信論》說:十信以前的凡夫不信因果爲邪定聚,十信位以上菩薩是正定聚,十信位學者爲不定聚。定能發通,通因定生,故欲得六種神通,當修習正定。阿彌陀佛,欲其國中天人,皆得正定聚,故因中發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正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

  (十二)光明無量願

  《佛說阿彌陀經…

《阿彌陀佛的國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