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壽康寶鑒

  壽康寶鑒

  印光大師增訂

  前言

  壽康寶鑒序

  不可錄重刻

  不可錄敦倫理序

  欲海回狂普勸受持流通序

  訓饬士子戒淫文

  戒淫聖訓

  戒淫文

  戒淫格言

  邪淫十二害

  四覺觀

  九想觀

  勸戒十則

  戒之在色賦

  福善案

  禍淫案

  悔過案

  同善養生

  發誓持戒

  誓願文式

  保身立命戒期及天地人忌

  保身廣嗣要義

  辟自由結婚邪說交

  不可錄紀驗

  

  前言

  

  人從色欲而生。故其習偏濃,一不戒慎。多致由色欲而死。古聖王以愛民之故。即夫婦房事。不惜令人以木铎巡于道路。冀免誤送性命之虞。其慈愛爲何如也。及至後世。不但國家政令不複提及。即父母與兒女。亦不提及。以致大多數少年。誤送性命。可哀孰甚。不慧閱世數旬。見聞頗多。不禁悲傷。因募印此書。冀諸同倫。鹹獲壽康。所願得此書者。各各詳閱。展轉流通。勿令徒費心思錢財。而毫無實益。則幸甚幸甚。

  壽康寶鑒序

  

  人未有不欲長壽康甯。子孫蕃衍。功業卓著。吉曜照臨者。亦未有欲短折疾病。後嗣滅絕。家道傾頹。凶神莅止者。此舉世人之常情。雖叁尺孺子。莫不皆然。縱至愚之人。斷無幸災樂禍。厭福惡吉者。而好色貪淫之人。心之所期。與身之所行。適得其反。卒至所不欲者悉得。而所欲者悉莫由而得。可不哀哉。彼縱情花柳。唯此是圖者。姑勿論。即夫婦之倫。若一貪湎。必致喪身殒命。亦有並不過貪。但由不知忌諱。冒昧從事。以致死亡者。殊堪憐憨。以故前賢輯不可錄。備明色欲之害。其戒淫窒欲之格言。福善禍淫之證案。持戒之方法日期。忌諱之時處人事。不憚繁瑣。縷析條陳。俾閱者知所警戒。其覺世救民之心.可謂懇切周摯矣。而印光複爲增訂。以名壽康寶鑒。複爲募印廣布者。蓋以有痛于心而不容已也。一弟子羅濟同。四川人。年四十六歲。業船商于上海。其性情頗忠厚。深信佛法。與關絅之等合辦淨業社。民國十二叁年。常欲來山歸依。以事羁未果。十四年病膨脹數月。勢極危險。中西醫均無效。至八月十四。清理藥帳。爲數甚钜。遂生氣曰。我從此縱死。亦不再吃藥矣。其妾乃于佛前懇禱。願終身吃素念佛。以祈夫愈。即日下午病轉機。大瀉淤水。不藥而愈。光于八月底來申。寓太平寺。九月初二。往淨業社會關絅之。濟同在焉。雖身體尚未大健。而氣色淳淨光華。無與等者。見光喜曰。師父來矣。當在申歸依。不須上山也。擇于初八。與其妾至太平寺。同受叁歸五戒。又請程雪樓。關網之。丁桂樵。歐陽石芝。余峙蓮。任心白等諸居士。陪光吃飯。初十又請光至其家吃飯。且曰。師父即弟子等之父母。 弟子等即師父之兒女也。光曰。父母唯其疾之憂。汝病雖好。尚未複原。當慎重。惜未明言所慎重者。謂房事也。至月盡日。于功德林開監獄感化會。彼亦在會。衆已散。有十余人留以吃飯。彼始來。與司帳者交代數語而去。其面貌直同死人。光知其犯房事所致。切悔當時只說父母唯其疾之憂。未曾說其所以然。以致複濱于危也。欲修書切戒。以冗繁未果。九月初六至山。即寄一信。極陳利害。然已無可救藥。不數日即死。死時關絅之邀諸居士皆來念佛。其得往生西方與否。未可知。當不至墮落耳。夫以數月大病。由叁寶加被不藥而愈。十余日閑。氣色光華。遠勝常人。由不知慎重。誤犯房事而死。不但自戕其生。其孤負叁寶之慈恩也甚矣。先聞訃。心爲之痛。念世之不知忌諱冒昧從事。以致殒命者。其多無數。若不設法預爲防護。殊失如來慈悲救苦之道。擬取不可錄而增訂之。排印廣布。以期舉世鹹知忌諱。不致誤送性命。一居士以母氏遺資千六百元。擬印善書施送。光令盡數印壽康賓鑒。以拯青年男女于未危。則以羅濟同一人之死。令現在未來一切閱此書者。知所戒慎。並由展轉流通。展轉勸誡。庶可舉世同享長壽康甯。而鳏寡孤獨之苦況。日見其少。如是則由濟同一人之死。令一切人各得壽康。濟同之死。爲有功德。仗此功德。回向往生。當必俯謝娑婆。高登極樂。爲彌陀之弟子。作海衆之良朋矣。孟子曰。養心者莫善于寡欲。其爲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爲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康健時尚宜節欲。況大病始愈乎。十年前一钜商之子。學西醫于東洋。考第一。以坐電車。未駐而跳。跌斷一臂。彼系此種醫生。隨即治好。凡傷骨者。必須百數十日不近女色。彼臂好未久。以母壽回國。夜與婦宿。次日即死。此子頗聰明。尚將醫人。何至此種忌諱。懵然不知。以俄頃之歡樂。殒至重之性命。可哀孰甚。前年一商人。正走好運。先日生意。獲六七百元。頗得意。次日由其妾處。往其妻處。其妻喜極。時值五月。天甚熱。開電扇。備盆澡。取冰水加蜜令飲。唯知解熱得涼。不知彼行房事。不可受涼。未叁句鍾。腹痛而死。是如世之由不知忌諱。冒昧從事。以至死亡者。初不知其有幾千萬億也。而古今來福最大者。莫過皇帝。福大壽亦當大。試詳考之。十有八九皆不壽。豈非以欲事多。兼以不知忌諱。以自促其壽乎。而世之大聰明人。每多不壽。其殆懵懂于此而致然乎。光常謂世人十分之中。四分由色欲而死四分雖不由色欲直接而死。因貪色欲虧損。受別種感觸間接而死。其本乎命而死者。不過十分之一二而已。茫茫世界。芸芸人民。十有八九。由色欲死。可不哀哉。此光流通壽康寶鑒之所以也。願世之愛兒女者。以及爲同胞作幸福防禍患者。悉各發心印送。展轉流傳。俾人各悉知忌諱。庶不至誤送性命。及致得廢疾而無所成就也。彼縱情花柳者。多由自無正見。被燕朋淫書所誤。以致陷身于欲海之中。莫之能出。若肯詳閱。則深知利害。其所關于祖宗父母之榮寵羞辱。與自己身家之死生成敗。並及子孫之賢否滅昌。明若觀火。倘天良尚未全昧。能不觸目驚心。努力痛戒乎。將見從茲以後。各樂夫婦之天倫。不致貪欲損身。則齊眉偕老。既壽且康。而寡欲之人恒多子。而且其子必定體質強健。心志貞良。不但無自戕之過失。決可成榮親之令器。此光之長時馨香以禱祝者。願閱者共表同心。隨緣流布。則人民幸甚。國家幸甚。

  民國十六年丁卯季春常慚愧僧釋印光謹撰

  不可錄重刻序

  

  女色之禍。極其酷烈自古至今。由茲亡國敗家敗身絕嗣者。何可勝數。即未至此。其閑頹其剛健之軀。昏清明之志。以頂天履地希聖希賢之姿。致成碌碌庸人。無所樹立之輩者又複何限。況乎逆天理。亂人倫。生爲衣冠禽獸。死墮叁途惡道者。又何能悉知之而悉見之耶。噎。女色之禍一何酷烈至于此極也。由是諸聖諸賢。特垂悲愍。或告之以法言。或勸之以異語。直欲福善禍淫之理。舉世鹹知。而又征諸事實。以爲法戒。企知自愛者見之。當必怖然驚。慢然悟。遏人欲于橫流。複天良于將滅。從茲一切同倫。悉亨富壽康甯之福。永離貧病夭折之禍。此不可錄所由輯也。張瑞曾居士。欲重刻印施。命余作序。暢演窒欲要義。須知美色當前。欲心熾盛。法言異語。因果報應。皆難斷其愛心。若能作不淨觀。則一腔欲火。當下冰消矣。吾秦長安子弟。多玩促織。有兄弟叁人。年皆成童。于月夜。捉促織于墳墓閑。忽見一少婦。姿色絕倫。遂同往捉之。其婦變臉。七竅流血。舌佗尺余。叁人同時嚇死。次日。其家尋得。救活者一。方知其事。活者大病數月方愈。其家子孫。不許夜捉促織。夫此少婦。未變臉時。則愛入骨髓。非遂所欲則不可。及既變臉。則一嚇至死。愛心使成烏有。然當其群相追逐時。固未始無血與舌也。何含而藏之。則生愛心。流而佗之。則生畏心。了此。則凡見一切天姿國色。皆當作七竅流血舌佗尺余之釣頸鬼想矣。又何至被色所迷。生不能盡其天年。死必至永墮惡道耶。以故如來令貪欲重者。作不淨觀。觀之久久。則尚能斷惑證具。超凡入聖。豈止不犯邪淫。窒欲衛生而已。其女貌嬌美。令人生愛心而行欲事者。不過外面一張薄皮。光華豔麗。爲其所惑耳。若揭去此之薄皮。則不但皮裏之物。不堪愛戀。即此薄皮。亦絕無可愛戀矣。再進而剖其身軀。則唯見膿血淋漓。骨肉縱橫。髒腑屎尿。狼藉滿地臭穢腥膻。不忍見聞。校前少婦所受之相其可畏懼厭惡。過百千倍。縱傾城傾國之絕世佳人。薄皮裹面之物。有一不如是乎。人何唯觀其外相。而不察其內容。愛其少分之美。遂不計其多分之惡乎。余願世人遺外相而察內容。厭多惡以棄少美。則同出欲海。共登覺岸矣。又當淫欲熾盛。不能自製之時。但將女陰作毒蛇口。以已陽納蛇口中想。則心神驚悸。毛骨悚然。無邊熱惱。當下清涼矣。此文窒欲之簡便法也。釋印光撰

  不可錄敦倫理序

  

  天爲大父。地爲大母。一切男女。皆天地之子女。皆吾之同胞。既是同胞。當盡友愛。保護扶持。以期各得其所。如是。則爲天地之肖子。無忝所生矣。既能保護扶持天地之子女。則天地必常保護扶持于其人。令其福深壽永。諸凡如意也。倘或肆意橫行。欺淩天地之子女。則其折福減壽。滅門絕嗣。一氣不來永墮惡道。經百千劫。莫複人身者。乃自取其禍。非天地之不慈也。余且勿論。即如妻女姊妹。人各共有。人若熟視己之妻女姊妹。己則憤心怒氣。即欲毆擊。何見人之妻女姊妹。稍有姿色。心即妄起淫念。意欲汙辱乎哉。夫同爲天地之子女。是吾同胞。若于同胞。起不正念。則是汙辱天地之子女。欺侮同胞。其人尚得自立于天地之間。而猶謂之爲人乎。況夫婦之道。與乎叁綱五常。男女居室。人之大倫。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以其有人倫也。人若行蔑理亂倫之事。則是以人身行禽獸事。身雖爲人。實則禽獸不如也。何也。以禽獸不知倫理。人知倫理。知倫理而複蔑倫理。斯居禽獸之下矣。然一切衆生。由淫欲生。故其習偏濃。須深提防。作親。作怨。作不淨想。庶可息滅邪念。而淳全正念矣。怨與不淨。前序已明。茲特約親。而爲發揮。冀諸閱者。同敦天倫。毋懷惡念。四十二章經。示人見諸女雲。想其老…

《壽康寶鑒》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壽康寶鑒撷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