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陰救度密法
中陰救度密法重譯述緣
夫叁界如火宅,衆生沒在苦,我能仁世尊,以一大事因緣,出興于世。其一大事因緣者,最簡單言之,無非拯拔群倫,出穢若愚迷之輪回生死,登常樂我淨之涅槃智岸。
已既利濟,還當同樣利濟他人而已。
教自天竺。
金口圓宣,初固無何大小等乘之分別也。
洎自雙林息照,結集分流--
執拘于業力之片面理事者,有如今之南傳教;誇大于般若之玄深高調者,有如今之東行教;獨其晚成于西藏之北傳一脈,則小大融通,有如我宗喀巴祖師之菩提道次第廣論所弘明者。
近歲以來,世漸明藏傳佛教之博大精深,醇正完備,匪特東洋,即在歐西甚不乏佛徒中志士學人,舍漢日南洋大小諸宗,而砥砺研求于西藏佛教之經律論密者,豈無故哉?!
蓋藏傳佛教,歸納所謂小大諸乘爲下中上叁士之整個菩提道,而一梯以階之。
經緯于性相中觀華嚴等以爲學之基,而趣求四級密乘乃至無上瑜伽以克行之證.其步伐組織,理論實踐,實超越于南東二傳遠甚也。
當慨乎吾國自晚宋以降,舉凡文化宗教,乃至科哲,所以委靡不振者,有叁大病根:一喜自貢高,二故步自封,叁因循苟且。
既好護已之短,又拒受人之長。
如今日紛紛毀礙于至極健全之藏密者,未事研究,辄妄譏其爲鬼神教,或指爲帶有藏地舊時之笨教成分。
及印度晚出之丹特羅,不知丹特羅乃冒襲密乘瑜伽而變相,正同我國偷竊禅法初門之道流,如謂吾國佛源于道何其謬乎?!
至謂藏密含有類似笨之事相,則彼極少分事相,早已化體易性;猶之佛初亦化納婆羅門首領事火迦葉師徒輩,豈得因此謂佛教帶有婆羅門色彩乎?
況藏密之與笨,佛之與婆羅門,至今仍各別其道。
史實事實,皎然在也。
如曰鬼神,則唐時善無畏及不空等弘來之密法,非早即有鬼神乎?!
今扶桑之東臺兩密,尚只作修等部,至多不過瑜伽,固亦有鬼有神;我國水陸焰口之夾雜密,亦有鬼神。
彼不明乎各各顔色,多手多面,乃至雙身等等事相之表法意義者,徒因未研究密部典籍耳!
豈不知吾國密典殘缺,今不及日本,即其當初,亦根本不及藏傳之富乎!?
至或不滿于藏方普通鮮持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而特盛行嗡嘛呢呗咪吽六字大明,則因未讀大乘莊嚴寶王經,而不知此六字陀羅尼之要妙功能,甚不可與彼六字佛號妄爲軒轾分別也。
蓮菩提亦渴欲生阿彌陀佛淨土者之一,然于一心不亂及念佛是誰,彼彼境界及面目,自嗟業深障重,實尚未能得、未能見也。
惟堪信正如我之尚未能得、尚未能見者,似亦不無極大多數。
此而既尚未能得、尚未能見,是否可遂高枕而操生西之左券;或大言不慚,學舌于一千七百公案,明達者自思之,況每讀定不定業之經論傳著,乃至眼見耳聞于七衆老小之伸腿閉目,而無人敢爲之入往生傳者,比比皆是。
則可與我灑同情之淚者,想亦有大多數其人也。
嗚呼!人死後不能說話,嬰生時只管嬌啼。
然則一切芸芸衆類,攘攘熙熙,到了將死不死之時,真正死了以後、或其死而又生之間,究竟如何景況?如何經過?瑜伽師地論中,雖有一大篇唯識法相的中有說法,但無有如此書中所述極盡周詳,爲之澈底提拔之辦法。
且此種辦法,就其理論,至極成立;就其實踐,則據譯傳此書之達哇喇嘛,口述于其纂集之受法弟子伊博士。
而博士敘入原書緒論中所雲,藏方固有喇嘛成就者,以定力驗得七七中陰境界,而後愈努力于本法之宏揚,則此書即名之中陰曆程指南,亦無不可也。
惟此中結穴處,仍不外于叁界唯心萬法唯識的兩句總話頭。
此兩句總話頭,何嘗不舉整個佛法,包攝而無余,且由作密進至于修密、再進至于瑜伽、乃至于無上瑜伽,愈深造而愈切全此兩句。
即如此書中所引大圓滿與大手印兩大無上瑜伽法者,無非講究生死涅槃不一不異者,然決非空談。
乃亦有特別辦法與把握者,豈同說說罷了,未得爲得、未證爲證者乎?故若並未純習于此種特別無上之辦法,且確切得有把握者,切忌口開河,說甚有相叁密、無相叁密,扪住眼睛哄鼻子,自寬自解,且自欺欺人、自害害人,逞利口于生死涅槃、猶如昨夢一派的漂亮風頭話,以爲本盡的辦法,原來如此,而小之、少之、淺之、易之,乃至或如上述之叁大病根,深自固閉而拒之、疑之,甚至毀之、礙之。
此則釋尊複活,龍樹再來,亦無辦法者矣!
蓋本書所言于上述兩法,修習有成者,可無須乎此法雲。
其最著重,乃在有成者之成字,成即成就之省文。
成就者,即已修習功成,確得把握之也。
金纓珞要門,引曆代祖師上師,關于大手印之傳承法語頌中,有一龍樹上師(此諸曆代祖上師之一,非龍樹菩薩,應知)之頌曰:
未達,不可行于達者行,如鄙劣人,觸犯國王位;
達者,不可行未達者行,猶如大象,陷墜淤泥中。
依大手印立場言之,龍樹上師此頌之意,爲達者勸勉,著眼處在後兩句;但此頌亦可以之交警達者未達者,則尤當著眼前兩句。
大象陷泥,尚無性命之憂;鄙人犯王,幾何能保其首領?此則敢敬告讀此書者也,嗟乎!彼歐西形下唯物之邦,後吾幾叁千年方得聞大乘佛法者,乃竟先有此醍醐妙寶,出現彼中。
而吾震旦,方擁美號,爲釋尊教統中,叁嫡支之優者,今始從彼,轉輸而得之,亦未免慚且愧矣!惟蓮菩提自顧愚蒙,世出世學,均極下劣,顯密聖教,未窺塵毫。
而不自量力,冒昧從事,重譯于此之似易實難,似淺實深,一部大法。
區區鄙懷,亦不過以其有亟宜提供于吾國佛化界之必要耳。
世之達者,倘能細心取原書,更治譯之,使臻美善,曷欣盛欤!
中華民國第一乙亥丙子重譯草成 張蓮菩提金剛正時客于荊沙
獲此法本于中陰救度密法有大因緣
如要修習仍請覓求上師傳授灌頂方爲如法
中陰救度密法 西藏度亡經 上卷
上卷
藏文原名“巴多脫卓”英文譯本名“西藏度亡法”
前西藏喇嘛格西達哇桑杜英文遺譯從學弟子美國伊文思溫慈博士纂集印行于英國牛津大學,震旦觀化廬叁密弟子張蓮菩提重譯華言。
皈敬偈
皈命法界體性尊 其光無量不可思
無上圓滿報化尊 蓮部金剛喜怒部
我蓮華生大導師 一切有情攝護主
曆代上師及叁寶 我今至心皈命禮
凡夫之人,報盡命終,將入已入,中陰境界。有上妙法,使之聽聞,即得救度,是名中陰救度密法。法有叁分:初序言,次正述,後結述。
初 序言
密乘中有種種法,教令行人,于人世間,修菩提道,死後乃得超越中陰,直趣涅槃。行人生時,依上師教,如法修習。有上等成就者,命終自得救度;生時修習未得成就,臨命終頃,但當專念于昔所修習,亦得救度;即普通曾聞密法之人,臨終如此,亦易得度。惟因業力所障使,而有未能者,則于此際本來真空實相當前之時,須安祥忍耐,谛聽于此從聞得度之無上妙法。
密乘中又有觀察死狀自度之法:行人臨命終時,先自觀察其將死狀況次第來前、一一畢現時,即當專心致志,如法入觀,即自度矣!若此者,自無須乎此書之所雲雲。其有未能自度,或不免于業力牽使及障礙者,則此上妙要法,不得不請由他人讀誦之,使能由聞得度。有時死者之屍,不在其處,則爲讀誦之人,可據坐于死者生時習慣所常用之椅座床榻等,如法讀誦。須先作觀,召使死者之靈識,來前谛聽。斯時死者親屬人等,切忌哭泣嘈鬧,徒爲無益反礙作法故。
若死者之屍,在于其處,則其呼吸將欲不繼,即當請由其傳法上師,或其宿昔親近之金剛弟兄,或其親近摯愛之眷屬親友堪任者,引唇附近死者之耳,但勿貼近之,而爲此“巴多脫卓”之讀誦。“巴多”意雲中陰,“脫卓”意名“聞度”,合言之即由聞得度于中陰也。
次 正述
若力能備廣大供養,即當如法敬備,以供養叁寶;如力未能者,可稱力備辦,當一 一作觀,觀其化爲無量上妙之供。于是如下依次舉誦各祈願偈:
一 請諸佛菩薩普加被偈
二 祈求護免中陰險難偈
叁 六種中陰境界警策偈
四 護免中陰恐怖總願偈
上之四偈,附本書之附編中。藏地度亡作法之喇嘛皆熟讀能背誦,每誦七遍或叁遍,依時間長促爲定。念畢諸偈,即依下述種種,逐步逐日,爲此巴多脫卓之念誦。
此巴多脫卓法,總分叁步:
第一步--于將欲命終而尚未命終之際,作法使之入實相光明觀;
第二步--命終已後,中陰現前,作法導示提醒靈識使之趣入實相光明;
第叁步--既已深入中陰,上勝能度脫之機會已過,妄心熾然又複求生,作法導示其靈識令醒悟補救,即生亦導示其如何避下劣而上勝,有閉胎擇胎入胎等法。
本書上卷詳第一二兩步,下卷專述第叁步及結述分。
第一步 將欲命終入觀實相
有人于佛法唯曾聽聞,而不認識信受;亦有人雖認識信受,而不甚真切。
但無論何人,如屬曾受密乘灌頂且曾多少受習密法者,則此巴多脫卓之妙法,一經使用,此之人等,即得當前合入根本淨光,不落中陰。
由徑直大道,而得投入本不生之一真法界體性海中。
其作法如下:最好能將傳授彼密法之金剛上師請致到來,否則請其金剛弟兄到來:倘此均未能辦到,則請其信行相同、而有學識之知交到來,或有學識之眷屬伴侶亦可。
如並此之人等亦無,則但覓一能讀此法之文字者,爲之照書讀誦,但必字句音讀,明白清朗,向彼耳際,了了讀誦之。
于是彼垂死之人,一經入于耳識,即爲提醒,具其作觀之妙增上緣。
一時根本…
《中陰救度密法 西藏度亡經 上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