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五十九
例品第十八:(有十一經)(第五後誦)
一切智法嚴鞞诃第一得愛生及八城阿那律陀二
諸見箭興喻比例最在後
(一切智經、法莊嚴經、鞞诃提經、第一得經、愛生經,以及八城經,阿那律陀經有二經,〔諸〕見經、箭〔興〕喻經,〔比〕例經乃在于最後的)
二一二、一切智經第一
大意:本經敘述波斯匿王,以及鞞留羅大將,聽佛來遊化的消息後,就往詣佛所,問佛有關于下列的問題:1.一切智,2.四種姓的勝如,3.四種姓後世的差別,4.斷行之勝如,5.四種姓的求得真理之勝如,6.天之存否?
7.叁十叁天之有無?8.梵之有無?佛陀和阿難,均以方便回答他。就中,尚有波斯匿王太子鞞留羅大將與阿難尊者的問答。阿難並受大王的稱歎。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于郁頭隨若(拘薩國之城市),住在于普棘剌林(金盤鹿野林)。
那時,拘薩羅王波斯匿(和悅,勝軍。爲人和悅,笃信佛教,佛陀的大護法),聽聞沙門瞿昙,遊行在于郁頭隨若,住在于普棘剌林。拘薩羅王波斯匿聽後,告訴其臣中的一人說:「你往詣沙門瞿昙之處,爲我而向他問訊,問候其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與否?你就作如是之語:『拘薩羅王波斯匿,問訊您的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嗎?』又應作如是之語而說:『拘薩羅王波斯匿,欲來這裏和您相見!』」
那個人受教後,就往詣佛所,到後,共相問訊,然後退坐在一邊。他白佛說:「瞿昙!拘薩羅王波斯匿,問訊您的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嗎?拘薩羅王波斯匿,欲到這裏來相見。」
世尊回答說:「現在拘薩羅王波斯匿,安隱快樂!現在,天及人,和阿修羅(非天)、揵塔和(幹闼婆,嗅香,樂神)、羅剎(暴惡鬼神),以及其余若幹身(衆生),都安隱快樂!拘薩羅王波斯匿,如果要到這裏來的話,自可以隨意而來(非常的歡迎其光臨)。」那時,那位國王的使者,聽佛所說,乃善受持誦,就從其座位站起,繞佛叁匝後,離去。
那個時候,尊者阿難住在于世尊的後面,正在執拂而奉侍于佛。那位使者離開後,于是,世尊乃顧阿難,而告訴他說:「阿難!你來,同到向東的大屋,將其窗開啓,將其門戶關閉,我們就住在于那個密處。因爲今天拘薩羅王波斯匿,乃一心無亂(誠心誠意),欲來聽受正法!」尊者阿難白佛說:「唯然!」
于是,世尊乃率尊者阿難,到那東向的大屋,開其窗,閉其戶,在那密處布置座位,敷尼師檀(坐具)在座位之上,結跏趺而坐在那裏。
那時,使者還回去詣拘薩羅王波斯匿之處,報告大王說:「天王!我已經通知沙門瞿昙了,沙門瞿昙現在正在等待天王您,唯願天王自當知時!」拘薩羅王就命令禦者說:「你快去嚴駕,我現在欲往見沙門瞿昙。」禦者受教後,就去莊嚴駕車。
那時,名叫賢,以及名叫月的姊妹(均爲王的妹
妹,都爲優婆夷),和拘薩羅王波斯匿,同在一處坐食之時,聽聞今天拘薩羅王波斯匿,將往見佛之事後,白王而說:「大王!如果您今天去見世尊的話,願爲我們稽首世尊,問訊佛陀的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與否?而作如是之語說:『弟子賢,以及月,我們二姊妹,要稽首世尊,問訊世尊的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嗎?』」拘薩羅王波斯匿,爲了賢,以及月二姊妹所托之事,乃默然而納受。
那時,禦者已將車馬莊嚴完畢,就報告大王說:「天王!嚴駕已辦完,可隨天王之意了。」這時,大王聽後,就便乘其車,從郁頭隨若城出來,而往至于普棘剌林。那時,普棘剌林的門外,有衆多的比丘,正在露地經行,拘薩羅王波斯匿,乃往詣諸比丘之處,而問他們說:「諸位賢者!沙門瞿昙現在甚麼地方呢?我欲往見他。」諸比丘們回答說:「大王!那邊東向的大屋,開窗閉戶的,世尊正在其裏面,大王欲見的話,可到那棟大屋,就在于門外停住下來,然後,聲欬,而敲其門戶。世尊聽後,必定會爲你啓開門戶的。」
拘薩羅王波斯匿,就便下其車,被其眷屬圍繞,而步行,而至于那棟東向的大屋。到達後,住立在于外門,發聲聲欬,而敲門戶。世尊聽後,就爲其開門,拘薩羅王波斯匿,就進入其屋內,前詣佛
所,白佛而說:「瞿昙!賢,以及月,二位姊妹,請我代她們向世尊稽首,問訊世尊的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與否?」世尊問王說:「賢,以及月,二姊妹們,更沒有其它的人可請托而使用嗎?」(爲甚麼勞動大王你呢?)
拘薩羅王波斯匿白佛說:「瞿昙!當知!今天賢,及月二姊妹,和我共坐食時,聽聞我將欲往見佛陀您,便對于我說:『大王!你如往見佛陀的話,當代爲我們稽首世尊,問訊世尊的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吧!』因此之故,我乃在此告白世尊!賢,以及月二位姊妹托我代爲她們稽首世尊,問訊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吧!」
世尊回答說:「大王!現在賢,以及月二位姊妹們安隱快樂,現在的天神,以及人、阿修羅(非天)、揵塔和(嗅香,樂神)、羅剎(暴惡鬼神),和其余的若幹身(衆生),都安隱快樂吧!」
于是,拘薩羅王波斯匿,與佛共相問訊,然後退坐在一邊,而白佛說:「瞿昙!我欲有所問,如聽允,乃敢陳述。」世尊告訴他說:「大王!欲問的話,就恣您之意說出來吧!」拘薩羅王波斯匿,便問而說:「霍昙!我聽說沙門瞿昙您乃作如是之說:本來沒有(過去時並沒有出現過),當來也不
有,現在也沒有,如有其余的沙門、梵志,自稱爲是『一切知者』、『一切見者』(無人敢說他自己爲完全的知見者)。瞿昙!您憶起曾說如是之說嗎?」世尊回答說:「大王!我不憶起作如是之說:本來沒有,當來也不有,現在也沒有:如有其余的沙門、梵志,自稱其爲一切知者、一切見者。」
那時,鞞留羅大將(太子),正住在于拘薩羅王波斯匿的後面,在執拂而拂王。于是,拘薩羅王波斯匿,乃顧,而告訴鞞留羅大將說:「前日,王我和大衆坐在一起時,到底是誰最先而說:『沙門瞿昙曾作如是之說:本來沒有,當來也不有,現在也沒有,如有其余的沙門、梵志自稱其爲一切知者、一切見者。』呢?」鞞留羅大將回答說:「天王!那位想年少吉祥子(婆羅門之名,王的臣之一),先作如是之說的。」
拘薩羅王波斯匿聽後,告訴一使用人說:「你往至想年少吉祥子之處,去作如是之言:『拘薩羅王波斯匿,現在叫你。』」那人受教後,就到想年少吉祥子之處,去作如是之言:「年少!拘薩羅王波斯匿,叫你去!」
那位使用人去後,于是,拘薩羅王波斯匿,乃白世尊說:「沙門瞿昙!是否有異說異受,沙門瞿昙你,能憶起你所說的嗎?」(你所說過的,是否可
以再說出來嗎?)
世尊回答他說:「大王!我憶起曾作如是之說:「本來沒有,當來也不會有,現在也沒有,如有其余的沙門、梵志,一時(有時)知一切,一時(有時)見一切的人。大王!我乃憶起曾作如是之說的。」拘薩羅王波斯匿聽後,稱歎說:「沙門霍昙所說的,乃如師之教言,沙門瞿昙所說的,如善師之教言。我欲更有所問,能聽許我之問嗎?」世尊告訴他說:「大王!如欲問,就恣意所問好了。」(隨你欲問的,都把它講出來好了。)
拘薩羅王波斯匿問佛說:「瞿昙!這裏有四種姓,所謂剎利、梵志、居士、工師,到底爲有勝如(勝劣)、有差別嗎?」世尊回答說:「這裏有四種姓,所謂剎利、梵志、居士、工師,這是有勝如、有差別的。剎利(王族)、梵志(婆羅門、淨裔)二種姓,這在人間,乃爲最上德的人。居士、工師二種姓,這在人間爲下德之類。此有四種姓,所謂剎利、梵志、居士、工師等種姓,就是爲之有勝如,爲之有差別的。」拘薩羅王波斯匿聽後,稱歎說:「沙門瞿昙所說的,有如師言,沙門瞿啻所說的,有如善師。」
拘薩羅王波斯匿白佛說:「瞿昙!我不但請問現世之義,我也想請問于後世之義,能聽許我之問嗎?」世尊告訴他說:「大王!欲問,就恣意所問
吧!」
拘薩羅王波斯匿問佛說:「瞿昙!這有四種姓,所謂剎帝、梵志、居士、工師,這些有勝如、有差別于後世嗎?」
世尊回答說:「這有四種姓,所謂剎利、梵志、居士、工師,這些乃有勝如、有差別,所謂對于後世之事的。此有四種姓,所謂剎利、梵志、居士、工師,如果成就此五斷支(五種勤勉而求的性質)的話,必定能得善師-如來、無所著、正盡覺,必定能得可意,沒有不可意,也能在于長夜得義而饒益,而安隱快樂。那五種呢?(1)多聞的聖弟子,信著于如來,根生而定立,而沒有人能奪的。所謂沙門、梵志、諸天,以及惡魔、梵天,和其余世間的一切衆生。這就是其第一斷支。
(2)又次,大王!多聞的聖弟子,少病、無病,成就等食道,不熱不冷,正樂于不诤,所謂食飲消,正安隱而消,這就是其第二斷支。(3)又次,大王!多聞的聖子,無谄、無誰,而質直,現行如真的世尊,以及諸梵行,這就是其第叁斷支。(4)又次,大王!多聞的聖弟子,常行精進,斷除諸惡不善,修諸善法,恒自起意(常發心),專一堅固,爲諸善之本,不舍方便,這就是其第四斷支。(5)又次,大王!多聞的聖弟子,修行智慧,觀察興衰之法,而得如此之智,聖慧明達,分別曉了,以正盡
苦,這就是其第五斷支。
此有四種族姓,所謂剎利、梵志、居士、工師,他們當中,如有人成就此五斷支的話,必定能得善師-如來、無所著、正盡覺,必定能得可意,沒有不可意,也能在于長夜得義饒益,安隱而快樂。此有四種族姓,所謂剎利、梵志、居士、工師,這就是所謂其有勝如,就是所謂有差別于後世!」
拘薩羅王波斯匿聽後,稱歎說:「沙門瞿昙…
《中阿含經卷第五十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