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四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四卷

  

  一一六二、本經敘說婆四咤婆羅門尼因六子相續命終而發狂,後聞佛說法,歡喜而去。其後雖喪其第七子亦不悲傷,其夫問明所以,亦詣佛所聞法後出家,家中禦者等亦跟隨出家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彌絺羅國的庵羅園中。

  那時,有位名叫婆四咤的婆羅門尼,有六位兒子相繼命終了。她由于念子心切,以致發狂,披散著頭發,赤裸著身體,隨路而跑,來到了彌絺羅的庵羅園中。

  當時,世尊被無量的大衆圍繞著,正在爲他們說法。婆四咤婆羅門尼遙見世尊後,便恢複了原來正常的心性,于是感到慚愧羞恥,就收縮著身體,蹲坐在地上。

  那時,世尊告訴阿難尊者說:「趕快拿你的郁多羅僧(七條衣、上衣)去給那位婆四咤婆羅門尼,叫她穿著聽法。」

  阿難尊者聽受佛陀的教示,便去拿件衣服來給她穿上。

  這時,婆羅門尼穿好衣服後,便來到佛前,向佛陀頂過禮,就退坐于一邊。

  當時,世尊就爲她說法,給予示教照喜。就如佛陀平常的說法,依次爲她宣說……乃至使婆羅門尼信心清淨,自己接受叁皈依,聽聞佛陀的說法後,內心歡喜不已,向佛陀行了禮後就回家去。

  那位婆四咤優婆夷,以後又有第七個兒子,忽然又命終了,可是這位優婆夷都不再啼哭憂悲惱苦了。當時,婆四咤優婆夷的丈夫就唱誦詩偈問婆四咤優婆夷說:

  「以前幾個兒子命終了,你因想念兒子而內心憂苦,日夜都不飲食,甚至精神發狂錯亂。

  現在第七子喪命了,你爲什麼不會再憂苦了呢?」

  婆四咤優婆夷便也唱誦詩偈回答丈夫說:

  「即使兒孫有成千個,那也是由因緣和合而生,

  可是經過長夜地遷移終將成爲過去,我與你也是這樣子。

  從無量劫來,子孫及宗族,數目多的無限量,

  而各自在所轉生的地方,更是互相殘害吞食不已。

  如果知道生死的真相,又何足以生起憂苦心呢?

  我已了知出離之道,以及生死存亡之相,

  所以不會再生起憂苦之心,因爲我已入佛正教的緣故。」

  當時,婆四咤優婆夷丈夫聞後誦偈贊歎著說:

  「我所未曾聽聞過的法,如今卻聽到你說出,

    你是在那裏聽聞說法,所以不再想念兒子而憂悲呢?」

  婆四咤優婆夷又誦偈答說:

  「當今有位等正覺,在彌絺羅國的庵羅樹園中,

    他是永離一切苦惱的聖著。

    演說著一切皆苦、苦的集起、苦的寂滅,

   以及賢聖的苦滅之道││八正道,使人們安穩地趨向于涅槃!

  這位聖者就是我的大師,我深樂著他所說的正教。

  我已經了知正法,所以能開解失去兒子的憂苦。」

  他的婆羅門丈夫又唱誦詩偈說:

  「我現在也應當前往彌絺羅的庵羅園,

    世尊也應當會爲我說法,開解我失去兒子的憂苦。」

  優婆夷又唱誦詩偈說:

  「你應當前往拜見等正覺柔軟金色的身體,

    不能調伏的人他能使之調伏,並廣度在苦海中漂流的人們。」

   當時,婆羅門立即准備駕乘馬車,去到彌絺羅的庵羅園。他遙見世尊,更轉增信樂,于是就到大師前參見。

  那時,大師就爲他誦偈說法,開啓他的法眼,爲他講說苦、集、滅、道四聖谛,導引他正向涅槃。聞法後,他立即見法,完成證悟。已經了知佛法後,就向佛陀請求出家。

  這時,婆羅門獲許出家,獨自于僻靜處思惟,……乃至證得阿羅漢果。世尊爲他記說:到了第叁夜,將可得到阿羅漢的叁明(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既得叁明後,佛陀就告訴他說:「你可差遣車夫駕車還家,告訴婆四咤優婆夷,使她發隨喜之心,告訴她說:『你的婆羅門丈夫往見世尊後,便得到了清淨的信心,他奉事著大師,大師即爲他說法,爲他開啓法眼,使他徹見苦聖谛、苦集、苦滅、賢聖的八聖道,指引他安穩地趨向于涅槃,完成證悟。既了知佛法後,就向世尊請求出家。世尊爲他記說:到第叁夜時,就能具足阿羅漢的叁明。』」

  當時,那位車夫接受教言,便快速回去。此時,婆四咤優婆夷遙見車夫空車而回,就遙問著說:「我那位婆羅門丈夫是否參見佛陀了呢?佛陀有爲他說法,開啓他的法眼,使他徹見聖谛了嗎?」

  車夫答說:「婆羅門已參見了世尊,得到了清淨的信心,他奉事大師,大師也爲他開啓法眼,爲他講說四聖谛,使他完成證悟。既了知佛法後,他即請求出家,自己專心思惟著。世尊並爲他記說:到第叁夜時,就能具足阿羅漢的叁明。」

  那時,優婆夷內心隨即歡喜,告訴車夫說:「車馬都送給你,又增賜你金錢一千,因爲你傳信說:『婆羅門宿阇谛已獲得阿羅漢的叁明。』令我聽了歡喜的緣故。」

  車夫答說:「我現在爲什麼還要用這些車馬金錢呢?這車馬金錢還是還給優婆夷,我現在將回到婆羅門處,隨他出家去。」

  優婆夷說:「你的心意既然如此,那就趕快回去,你不久也將可如他所獲得的一樣,具足阿羅漢的叁明,你就隨後出家去吧!」

  車夫答說:「是的,優婆夷!就如主人出家那樣,我也將會如此的。」

  優婆夷說:「你的主人出家,你也隨著出家,我不久也將隨著出家。就如空野的大龍,乘虛空而遊,其余諸龍,以及龍子、龍女,也都會跟隨而去;我也是如此,執持著衣缽,易于養身,易于滿足(指少欲知足)。」

  車夫說:「優婆夷啊!如果這樣的話,你的願望一定可以達成。不久之後,當可見到優婆夷你少欲知足,執持著衣缽,將別人剩下不要的食物,乞討來食用,剃除頭發,穿著染衣(僧衣),對于五陰、十八界、十二入處,斷除愛欲,遠離貪欲的系縛,盡除一切的煩惱。」

  那位婆羅門和他的車夫、婆四咤優婆夷,以及優婆夷的女兒孫陀盤梨,後來全都出家,也都徹底地脫離了苦惱。

  第一一六二經注釋:

  1、婆羅門宿阇谛:宿阇谛,即婆羅門之名。但根據別譯雜阿含經卷五第九經,此婆羅門尼的丈夫名叫「婆羅突邏阇」。

  2、「優婆夷言:汝父出家……易養易滿」:此段別譯雜阿含經此處作「婆私咤語其女言:『汝善治家,受五欲樂,我欲出家。』女孫陀利即白母言:『我父尚能舍五欲樂,出家求道,我今亦當隨而出家,離念兄弟眷戀之心。如大象去,小象亦隨。我亦如是,當隨出家,執持瓦缽,而行乞食。我能修于易養之法,不作難養。』」所述內容較爲詳細,與本經亦有出入。

  3、染衣:用木蘭色等壞色來染成的衣,即僧衣。

  

  一一六叁、本經敘說毗梨耶婆羅豆婆遮婆羅門爲覓走失牛只,來到大林精舍,見佛莊嚴寂靜,乃詣前問答,後聞佛說法而出家學道。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毗舍離國的大林精舍裏。

  那時,有位名叫毗梨耶婆羅豆婆遮的婆羅門,于早晨去買了牛只,還未償還所花的價錢,當日就走失了牛只,經過了六天還是找不到。

  當時婆羅門因爲尋找牛只的緣故,他來到了大林精舍,遙見世尊坐于樹下,儀容極爲特殊,諸根清淨,內心寂默,成就止觀,身體呈現金色,光明焰照。看見後,就來到他的前面,唱誦詩偈說:

  「爲什麼一無所求,空空寂寂地在這裏,

    獨自一人處于空閑之處,而得到內心的快樂呢?」

  當時,世尊唱誦詩偈答說:

  「無論是失去,或者是得到,我的心都能不動搖。

    婆羅門你要知道!不可說我也如同他人一樣,

    內心計執于得失,心裏也是不得自在的。」

  那時,婆羅門又唱誦詩偈說:

  「最殊勝的梵志行者,就如比丘你所說的;

   而我現在將講說真實話,請你仔細聽。

   沙門你今天一定不是那早晨曾失去牛只的人,

   而且已過了六天卻還找不到,所以你能安樂而住。

   沙門你今天一定沒有種植胡麻田,

   要憂慮它會被草所荒沒,所以你能安樂而住。

   沙門你今天一定沒有耕作稻田,而缺乏灌溉水,

   要擔心稻葉會枯死,所以你能安樂而住。

   沙門你今天一定沒有養到七個喪夫的寡女,

   而且她們都要撫養孤遺子,所以你能安樂而住。

   沙門你今天一定沒有養到七個不肖子,

   他們行爲放縱而且負債很多,所以你能安樂而住。

   沙門你今天一定沒有債主來守著家門,

   索討長久的利息錢財,所以你能安樂而住。

   沙門你今天一定沒有七件厚重的臥具,

   要憂勤的爲它挑除諸蟲類,所以你能安樂而住。

   沙門你今天一定沒有赤眼黃發的潑婦,

   晝夜都聽聞她的惡罵聲,所以你能安樂而住。

   沙門你今天一定沒有只見群鼠嬉戲的空倉庫,

   常要憂心貧乏困苦,所以你能安樂而住。」

  那時,世尊又唱誦詩偈答說:

  「我今天確實未曾于早晨遺失牛只,

   經過六天卻還找不到,所以我能安樂而住。

   我今天確實沒有種植胡麻田,

   常須擔心它會被草所荒沒,所以我能安樂而住。

   我今天確實沒有耕作稻田,而缺水灌溉,

   擔心稻葉會枯死,所以我能安樂而住。

   我今天確實沒有養到七個喪夫的寡女,

   而她們都要撫養孤遺子,所以我能安樂而住。

   我今天確實沒有養到七個不肖子,

   他們行爲放縱而負債很多,所以我能安樂而住。

   我今天確實沒有債主來守著家門,

   要索討長久的利息錢財,所以我能安樂而住。

   我今天確實沒有七件厚重的臥具,

   要憂勤地爲它挑除諸蟲類,所以我能安樂而住。

   我今天確實沒有黃發赤眼的潑婦,

   日夜聽聞她的惡罵聲,所以我能安樂而住。

  我今日確實沒有群鼠嬉戲的空倉庫,

  常要憂心貧乏困苦,所以我能安樂而住。

  衆生對于所愛念或不愛念的事物,都是計執不舍,以此爲安…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