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四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四卷

  

  一一六二、本经叙说婆四咤婆罗门尼因六子相续命终而发狂,后闻佛说法,欢喜而去。其后虽丧其第七子亦不悲伤,其夫问明所以,亦诣佛所闻法后出家,家中御者等亦跟随出家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弥絺罗国的庵罗园中。

  那时,有位名叫婆四咤的婆罗门尼,有六位儿子相继命终了。她由于念子心切,以致发狂,披散着头发,赤裸着身体,随路而跑,来到了弥絺罗的庵罗园中。

  当时,世尊被无量的大众围绕着,正在为他们说法。婆四咤婆罗门尼遥见世尊后,便恢复了原来正常的心性,于是感到惭愧羞耻,就收缩着身体,蹲坐在地上。

  那时,世尊告诉阿难尊者说:「赶快拿你的郁多罗僧(七条衣、上衣)去给那位婆四咤婆罗门尼,叫她穿著听法。」

  阿难尊者听受佛陀的教示,便去拿件衣服来给她穿上。

  这时,婆罗门尼穿好衣服后,便来到佛前,向佛陀顶过礼,就退坐于一边。

  当时,世尊就为她说法,给予示教照喜。就如佛陀平常的说法,依次为她宣说……乃至使婆罗门尼信心清净,自己接受三皈依,听闻佛陀的说法后,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行了礼后就回家去。

  那位婆四咤优婆夷,以后又有第七个儿子,忽然又命终了,可是这位优婆夷都不再啼哭忧悲恼苦了。当时,婆四咤优婆夷的丈夫就唱诵诗偈问婆四咤优婆夷说:

  「以前几个儿子命终了,你因想念儿子而内心忧苦,日夜都不饮食,甚至精神发狂错乱。

  现在第七子丧命了,你为什么不会再忧苦了呢?」

  婆四咤优婆夷便也唱诵诗偈回答丈夫说:

  「即使儿孙有成千个,那也是由因缘和合而生,

  可是经过长夜地迁移终将成为过去,我与你也是这样子。

  从无量劫来,子孙及宗族,数目多的无限量,

  而各自在所转生的地方,更是互相残害吞食不已。

  如果知道生死的真相,又何足以生起忧苦心呢?

  我已了知出离之道,以及生死存亡之相,

  所以不会再生起忧苦之心,因为我已入佛正教的缘故。」

  当时,婆四咤优婆夷丈夫闻后诵偈赞叹着说:

  「我所未曾听闻过的法,如今却听到你说出,

    你是在那里听闻说法,所以不再想念儿子而忧悲呢?」

  婆四咤优婆夷又诵偈答说:

  「当今有位等正觉,在弥絺罗国的庵罗树园中,

    他是永离一切苦恼的圣着。

    演说着一切皆苦、苦的集起、苦的寂灭,

   以及贤圣的苦灭之道││八正道,使人们安稳地趋向于涅槃!

  这位圣者就是我的大师,我深乐着他所说的正教。

  我已经了知正法,所以能开解失去儿子的忧苦。」

  他的婆罗门丈夫又唱诵诗偈说:

  「我现在也应当前往弥絺罗的庵罗园,

    世尊也应当会为我说法,开解我失去儿子的忧苦。」

  优婆夷又唱诵诗偈说:

  「你应当前往拜见等正觉柔软金色的身体,

    不能调伏的人他能使之调伏,并广度在苦海中漂流的人们。」

   当时,婆罗门立即准备驾乘马车,去到弥絺罗的庵罗园。他遥见世尊,更转增信乐,于是就到大师前参见。

  那时,大师就为他诵偈说法,开启他的法眼,为他讲说苦、集、灭、道四圣谛,导引他正向涅槃。闻法后,他立即见法,完成证悟。已经了知佛法后,就向佛陀请求出家。

  这时,婆罗门获许出家,独自于僻静处思惟,……乃至证得阿罗汉果。世尊为他记说:到了第三夜,将可得到阿罗汉的三明(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既得三明后,佛陀就告诉他说:「你可差遣车夫驾车还家,告诉婆四咤优婆夷,使她发随喜之心,告诉她说:『你的婆罗门丈夫往见世尊后,便得到了清净的信心,他奉事着大师,大师即为他说法,为他开启法眼,使他彻见苦圣谛、苦集、苦灭、贤圣的八圣道,指引他安稳地趋向于涅槃,完成证悟。既了知佛法后,就向世尊请求出家。世尊为他记说:到第三夜时,就能具足阿罗汉的三明。』」

  当时,那位车夫接受教言,便快速回去。此时,婆四咤优婆夷遥见车夫空车而回,就遥问着说:「我那位婆罗门丈夫是否参见佛陀了呢?佛陀有为他说法,开启他的法眼,使他彻见圣谛了吗?」

  车夫答说:「婆罗门已参见了世尊,得到了清净的信心,他奉事大师,大师也为他开启法眼,为他讲说四圣谛,使他完成证悟。既了知佛法后,他即请求出家,自己专心思惟着。世尊并为他记说:到第三夜时,就能具足阿罗汉的三明。」

  那时,优婆夷内心随即欢喜,告诉车夫说:「车马都送给你,又增赐你金钱一千,因为你传信说:『婆罗门宿阇谛已获得阿罗汉的三明。』令我听了欢喜的缘故。」

  车夫答说:「我现在为什么还要用这些车马金钱呢?这车马金钱还是还给优婆夷,我现在将回到婆罗门处,随他出家去。」

  优婆夷说:「你的心意既然如此,那就赶快回去,你不久也将可如他所获得的一样,具足阿罗汉的三明,你就随后出家去吧!」

  车夫答说:「是的,优婆夷!就如主人出家那样,我也将会如此的。」

  优婆夷说:「你的主人出家,你也随着出家,我不久也将随着出家。就如空野的大龙,乘虚空而游,其余诸龙,以及龙子、龙女,也都会跟随而去;我也是如此,执持着衣钵,易于养身,易于满足(指少欲知足)。」

  车夫说:「优婆夷啊!如果这样的话,你的愿望一定可以达成。不久之后,当可见到优婆夷你少欲知足,执持着衣钵,将别人剩下不要的食物,乞讨来食用,剃除头发,穿著染衣(僧衣),对于五阴、十八界、十二入处,断除爱欲,远离贪欲的系缚,尽除一切的烦恼。」

  那位婆罗门和他的车夫、婆四咤优婆夷,以及优婆夷的女儿孙陀盘梨,后来全都出家,也都彻底地脱离了苦恼。

  第一一六二经注释:

  1、婆罗门宿阇谛:宿阇谛,即婆罗门之名。但根据别译杂阿含经卷五第九经,此婆罗门尼的丈夫名叫「婆罗突逻阇」。

  2、「优婆夷言:汝父出家……易养易满」:此段别译杂阿含经此处作「婆私咤语其女言:『汝善治家,受五欲乐,我欲出家。』女孙陀利即白母言:『我父尚能舍五欲乐,出家求道,我今亦当随而出家,离念兄弟眷恋之心。如大象去,小象亦随。我亦如是,当随出家,执持瓦钵,而行乞食。我能修于易养之法,不作难养。』」所述内容较为详细,与本经亦有出入。

  3、染衣:用木兰色等坏色来染成的衣,即僧衣。

  

  一一六三、本经叙说毗梨耶婆罗豆婆遮婆罗门为觅走失牛只,来到大林精舍,见佛庄严寂静,乃诣前问答,后闻佛说法而出家学道。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毗舍离国的大林精舍里。

  那时,有位名叫毗梨耶婆罗豆婆遮的婆罗门,于早晨去买了牛只,还未偿还所花的价钱,当日就走失了牛只,经过了六天还是找不到。

  当时婆罗门因为寻找牛只的缘故,他来到了大林精舍,遥见世尊坐于树下,仪容极为特殊,诸根清净,内心寂默,成就止观,身体呈现金色,光明焰照。看见后,就来到他的前面,唱诵诗偈说:

  「为什么一无所求,空空寂寂地在这里,

    独自一人处于空闲之处,而得到内心的快乐呢?」

  当时,世尊唱诵诗偈答说:

  「无论是失去,或者是得到,我的心都能不动摇。

    婆罗门你要知道!不可说我也如同他人一样,

    内心计执于得失,心里也是不得自在的。」

  那时,婆罗门又唱诵诗偈说:

  「最殊胜的梵志行者,就如比丘你所说的;

   而我现在将讲说真实话,请你仔细听。

   沙门你今天一定不是那早晨曾失去牛只的人,

   而且已过了六天却还找不到,所以你能安乐而住。

   沙门你今天一定没有种植胡麻田,

   要忧虑它会被草所荒没,所以你能安乐而住。

   沙门你今天一定没有耕作稻田,而缺乏灌溉水,

   要担心稻叶会枯死,所以你能安乐而住。

   沙门你今天一定没有养到七个丧夫的寡女,

   而且她们都要抚养孤遗子,所以你能安乐而住。

   沙门你今天一定没有养到七个不肖子,

   他们行为放纵而且负债很多,所以你能安乐而住。

   沙门你今天一定没有债主来守着家门,

   索讨长久的利息钱财,所以你能安乐而住。

   沙门你今天一定没有七件厚重的卧具,

   要忧勤的为它挑除诸虫类,所以你能安乐而住。

   沙门你今天一定没有赤眼黄发的泼妇,

   昼夜都听闻她的恶骂声,所以你能安乐而住。

   沙门你今天一定没有只见群鼠嬉戏的空仓库,

   常要忧心贫乏困苦,所以你能安乐而住。」

  那时,世尊又唱诵诗偈答说:

  「我今天确实未曾于早晨遗失牛只,

   经过六天却还找不到,所以我能安乐而住。

   我今天确实没有种植胡麻田,

   常须担心它会被草所荒没,所以我能安乐而住。

   我今天确实没有耕作稻田,而缺水灌溉,

   担心稻叶会枯死,所以我能安乐而住。

   我今天确实没有养到七个丧夫的寡女,

   而她们都要抚养孤遗子,所以我能安乐而住。

   我今天确实没有养到七个不肖子,

   他们行为放纵而负债很多,所以我能安乐而住。

   我今天确实没有债主来守着家门,

   要索讨长久的利息钱财,所以我能安乐而住。

   我今天确实没有七件厚重的卧具,

   要忧勤地为它挑除诸虫类,所以我能安乐而住。

   我今天确实没有黄发赤眼的泼妇,

   日夜听闻她的恶骂声,所以我能安乐而住。

  我今日确实没有群鼠嬉戏的空仓库,

  常要忧心贫乏困苦,所以我能安乐而住。

  众生对于所爱念或不爱念的事物,都是计执不舍,以此为安…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