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雜阿含經卷第十八

  雜阿含經卷第十八

   四八九、本經連續有叁十一經,內容皆是外道閻浮車向舍利弗的問法,南傳相對經文爲「閻浮車相應」。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一、有一個時侯,佛陀住在摩竭提國的那羅聚落裏。

   那時,舍利弗尊者也住在這兒。

   當時,有位外道出家人,名叫閻浮車,是舍利弗舊識的一位善知識。他來拜訪舍利弗,彼此問訊,互相慰勞後,退坐一邊,請問舍利弗說:「在賢聖的正法、戒律中,什麼事是最困難的呢?」

   舍利弗告訴閻浮車說:「只有出家是最困難的事。」

   「爲什麼出家是最困難的事呢?」

   答說:「因爲愛樂出家生活是一件難事。」

   「爲什麼愛樂出家生活是一件難事呢?」

   答說:「因爲愛樂常修善法是一件難事。」

   又問:「舍利弗啊!有一種正道或正確的指向,經常修習,多多修習的話,就能使人常修善法使它增長的嗎?」

   答說:「有的,就是八正道,所謂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就是了。」

   閻浮車說:「舍利弗啊!您說的八正道確實是善道,確實是善向,經常修習,多多修習的話,對于一切善法,就能使人因經常修習而使之增長。舍利弗啊!出家人如果經常修習這八正道的話,不久就能很快地盡除一切煩惱。」

   當時,二位正士互相論議後,就各從座席起來離去。

   就像「閻浮車所問」相類的經文,可序列爲四十經。

   二、閻浮車問舍利弗說:「怎樣叫善說法的人呢?怎樣叫世間的正向(正確指向)呢?怎樣叫世間的善逝呢?」

   舍利弗說:「如果所說法能調伏欲貪、調伏瞋恚、調伏愚癡的話,就叫做世間善于說法的人。如果是趨向調伏欲貪,趨向調伏瞋恚,趨向調伏愚癡的話,就叫做正向。如果貪欲已滅盡,如實知道斷除無余;瞋恚、愚癡也已滅盡,如實知道斷除無余的話,就叫做善逝。」

   又問:「舍利弗啊!有一種正道或正確的指向,經常修習,多多修習的話,就能生起善逝嗎?」

   舍利弗說:「有的,就是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

   當時,二位正士互相論議後,就各從座席起來離去。

   叁、閻浮車問舍利弗說:「所謂涅槃,怎樣叫涅槃呢?」

   舍利弗說:「所謂涅槃,就是貪欲永遠滅盡,瞋恚永遠滅盡,愚癡永遠滅盡,一切煩惱全部永遠滅盡,這就叫做涅槃。」

   又問:「舍利弗啊!有一種正道或正確的指向,經常修習,多多修習後,就能得到涅槃的嗎?」

   舍利弗說:「有的,就是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

   當時,二位正士互相論議後,就各從座席起來離去。

   四、閻浮車問舍利弗說:「您是爲了什麼緣故,所以在沙門瞿昙處出家修習梵行呢?」

   舍利弗說:「我是爲了斷除貪欲,爲了斷除瞋恚,爲了斷除愚癡,所以才在沙門瞿昙處出家修習梵行的。」

   又問:「舍利弗啊!有一種正道或正確的指向,經常修習,多多修習的話,就能斷除貪欲、瞋恚、愚癡的嗎?」

   舍利弗說:「有的,就是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

   當時,二位正士互相論議後,就各從座席起來離去。

   五、閻浮車問舍利弗說:「所謂有漏(煩惱)滅盡,怎樣叫有漏滅盡呢?」

   舍利弗說:「有漏有叁種,就是欲有漏(欲界煩惱)、有有漏(色界、無色界煩惱),無明有漏(叁界癡煩惱)。這叁種有漏的欲願滅盡無余的話,就叫做有漏滅盡。」

   又問:「舍利弗啊!有一種正道或正確的指向,經常修習,多多修習的話,就能把有漏滅盡的嗎?」

   舍利弗答說:「有的,就是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

   當時,二位正士互相論議後,就各從座席起來離去。

   六、閻浮車問舍利弗說:「所謂阿羅漢,怎樣叫阿羅漢呢?」

   舍利弗說:「就是貪欲已斷滅無余,瞋恚、愚癡也已斷滅無余,這就叫做阿羅漢。」

   又問:「舍利弗啊!有一種正道或正確的指向,經常修習,多多修習的話,就能得到阿羅漢的嗎?」

   舍利弗說:「有的,就是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

   當時,二位正士互相論議後,就各從座席起來離去。

   七、閻浮車問舍利弗說:「所謂阿羅漢,怎樣叫阿羅漢呢?」

   舍利弗說:「把貪欲永遠滅盡無余,把瞋恚、愚癡也永遠滅盡無余的話,這就叫做阿羅漢。」

   又問:「舍利弗啊!有一種正道或正確的指向,經常修習,多多修習的話,就能得到阿羅漢的嗎?」

   舍利弗說:「有的,就是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

   當時,二位正士互相論議後,就各從座席起來離去。

   八、閻浮車問舍利弗說:「所謂無明,怎樣叫無明呢?」

   舍利弗說:「所謂無明,就是對前世不知道,對未來世不知道,對前世、未來世、現在世叁世都不知道,對佛、法、僧叁寶不知道,對苦、集、滅、道四聖谛不知道,對于善、不善、無記(非善非惡,無可記別)不知道,對于內(自己或精神)不知道、對于外(外境或色身)不知道;如果對于每件事情愚暗無知,這就叫無明。」

   閻浮車告訴舍利弗說:「這真是大昏暗的積聚。」又問:「舍利弗啊!有一種正道或正確的指向,經常修習,多多修習的話,就能斷除無明的嗎?」

   舍利弗說:「有的,就是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

   當時,二位正士互相論議後,就各從座席起來離去。

   九、閻浮車又問舍利弗尊者說:「所謂有漏,怎樣叫有漏呢?」所答就如前面經文說法一樣。

   一O、閻浮車問舍利弗說:「所謂有(因緣果報),怎樣叫有呢?」

   舍利弗說:「所謂的有有叁種│欲有(欲界的果報)、色有(色界的果報)、無色有(無色界的果報)。」

   又問:「舍利弗啊!有一種正道或正確的指向,經常修習,多多修習的話,就能斷除這有的嗎?」

   舍利弗說:「有的,就是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

   當時,二位正士互相論議後,就各從座席起來離去。

   一一、 閻浮車問舍利弗說:「所謂因緣假有的身體,怎樣叫因緣假有的身體呢?」

   舍利弗說:「因緣假有的身體,就是指五受陰。什麼是五受陰呢?就是色受陰,以及受、想、行、識受陰。」

   又問:「舍利弗啊!有一種正道或正確的指向,而能斷滅這因緣假有的身體嗎?」

   舍利弗說:「有的,就是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

   當時,二位正士互相論議後,就各從座席起來離去。

   一二、閻浮車問舍利弗說:「所謂苦,怎樣叫苦呢?」

   舍利弗說:「所謂苦,就是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恩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所求不得苦,簡略地說就是五受陰苦,這就叫苦。」

   又問:「舍利弗啊!有一種正道或正確的指向,而能斷滅這個苦的嗎?」

   舍利弗說:「有的,就是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

   當時,二位正士互相論議後,就各從座席起來離去。

   一叁、閻浮車問舍利弗說:「所謂流,怎樣叫流呢?」

   舍利弗說:「所謂流,就是指欲流(欲界貪、瞋、慢、思惑)、有流(色界、無色界貪、慢、思惑)、見流(叁界見惑)、無明流(叁界思惑中之癡惑)。」

   又問:「舍利弗啊!有一種正道或正確的指向,經常修習,多多修習的話,就能斷滅這個流的嗎?」

   舍利弗說:「有的,就是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

   當時,二位正士互相論議後,就各從座席起來離去。

   一四、閻浮車問舍利弗說:「所謂扼(馬頸上曲木,用來曳車者),怎樣叫扼呢?」對「扼」的解說經文就如「流」一樣。

   一五、閻浮車問舍利弗說:「所謂取,怎樣叫取呢?」

   舍利弗說:「所謂取有四種,就是欲取(對色等五境貪欲取著)、我語取(執著種種我見我慢之言語)、見取(妄計取著五蘊之法爲我見邊見等)、戒取(取著執行非理之禁戒)。」

   又問:「舍利弗啊!有一種正道或正確的指向,經常修習,多多修習的話,就能斷滅這個取的嗎?」

   舍利弗說:「有的,就是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

   當時,二位正士互相論議後,就各從座席起來離去。

   一六、 閻浮車問舍利弗說:「所謂縛(系縛,煩惱的別名),怎樣叫縛呢?」

   舍利弗說:「所謂縛有四種,就是貪欲縛、瞋恚縛、戒取縛、我見縛。」

   又問:「舍利弗啊!有一種正道或正確的指向,經常修習,多多修習的話,就能斷除這個縛的嗎?」

   舍利弗說:「有的,就是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

   當時,二位正士互相論議後,就各從座席起來離去。

   一七、閻浮車問舍利弗說:「所謂結(結縛,煩惱的別名),怎樣叫結呢?」

   舍利弗說:「所謂結有九種,就是愛結(貪愛)、恚結(瞋恚)、慢結(驕慢)、無明結(愚癡)、見結(身見邊見邪見等)、他取結(見取見及戒禁取戒)、疑結(疑正法)、嫉結(嫉妒他人)、悭結(悭惜財物)。」

   又問:「舍利弗啊!有一種正道或正確的指向,經常修習,多多修習的話,就能斷除這個結的嗎?」

   舍利弗說:「有的,就是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

   當時,二位正士互相論議後,就各從座席起來離去。

  …

《雜阿含經卷第十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