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卷第七
一四一、本經敘說憂、悲、惱苦的起因在于有我見,聖弟子得到正慧之故,所以能解脫苦惱的束縛。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到底是有什麼存在的緣故,所以才會有什麼的生起呢?是被什麼所系縛?貪著什麼?在何處察見有我呢?以致于還未生起的憂、悲、惱苦會使它生起;已生起的憂、悲、惱苦,而又使它更增廣加深的呢?」。
衆比丘禀告佛陀說:「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憑依,希望您能爲衆弟子們廣爲解說,衆比丘聽聞後,當會信受奉行。」
佛陀告訴衆比丘說:「是因爲有物質現象存在的緣故,所以有物質現象的生起;是被物質現象系縛,對它貪著的緣故,所以就于物質現象中認見有我。以致于未生起的憂、悲、惱苦,就會使它生起;已生起的憂、悲、惱苦,而又使它更增廣加深。感受、想象、意志行爲、心識等精神現象,也是像這樣子。衆比丘啊!你們意見怎樣?物質現象是常住不變的呢?還是變化無常的呢?」
比丘答說:「是變化無常,世尊!」
佛陀又問:「如果是變化無常的話,會令人覺得苦惱麼?」
比丘答說:「是令人苦惱,世尊!」
佛陀接著說道:「就像這樣,比丘啊!變化無常會令人苦惱,就是有苦惱的緣故,所以就有苦惱的事物生起,被它所系縛,執著于它,就在苦惱的事物中認見有我,以致于使未生起憂、悲、惱苦,就會使它生起;已生起憂、悲、惱苦,而又使它更增廣加深。感受、想象、意志行爲、心識等精神現象,也是像這樣子。
所以,衆比丘啊!所有一切物質現象,無論過去、未來或現在,無論在內或在外,無論粗糙或細致,無論美好或醜惡,無論遠處或近處,那一切都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有、我不在物質現象中、物質現象也不在我之中,這就叫正慧。感受、想象、意志行爲,心識等精神現象,也是像這樣子。
如果又能對所見、所聞、所覺、所識、所求、所得、及心意所思惟的事物,隨即覺知、隨即觀察,那一切都不是我、不是我所有、我不在這事物之中、這事物也不在我之中,這就叫正慧。
如果認見有我、有世間、有此世、有他世,有常住、永恒、不會變易的事物,然而那一切都不是我、不是我所有、我不在事物之中、事物也不在我之中,這就叫正慧。
如果又有所認見:沒有此世的我,也沒有此世的我所擁有的事物;沒有未來的我,也沒有未來的我所擁有的事物。那一切都不是我、不是我所有、我不在事物中、事物也不在我之中,這就叫正慧。
如果多聞聖弟子對這六根處,能夠觀察沒有實體的我、沒有我所擁有的事物,像這樣觀察的話,就可斷除對佛的懷疑不信,斷除對法、僧的懷疑不信,這就叫淨信叁寶的比丘了。
多聞聖弟子不會再造作身、口、意叁業,而趨入于叁惡道之中,即使偶有懈怠的時候,但聖弟子決定向正覺的道路邁進,最多在天界、人間各受生七次後,便能解脫生死輪回之苦了。」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一四一經注釋:
1、「起、求、憶」:比對第一叁五、第一叁八經,應作「求、得、隨憶」。
2、若複見有:此對第一叁五、第一叁八經,應作「若複有見」。
一四二、一四叁、兩經內容請參閱一四一經
一四四,本經敘說生起我、我所、我慢、系著的因由。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到底是有什麼存在的緣故,所以才會有什麼的生起呢?是被什麼所系著?在何處察見有我呢?以致于原未生起的我見、我所見、我慢、系著、結使的煩惱,就會使它生起;已生起的我見、我所見、我慢、系著、結使的煩惱,而又使它更增廣加深的呢?」
衆比丘禀告佛陀說:「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憑依,……」就像這樣地廣爲解說,乃至于……。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一四五、一四六、兩經敘述如同前經,請參閱。
一四七、本經敘說有漏、障礙、燒燃、憂、悲、惱苦的起因。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到底是有什麼存在的緣故,所以才會有什麼的生起呢?是被什麼所系著?在何處察見有我呢?以致于如果還未生起有漏(煩惱)、障礙、燒燃、憂、悲、惱苦,而又使它更增廣加深的呢?」
衆比丘禀告佛陀說:「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憑依,……。」像這樣地廣爲解說,經文內容次第都如同前面叁經一樣。
一四八、本經敘說苦、樂、不苦不樂叁種感受的起因。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到底是有什麼存在的緣故,所以才會有什麼的生起呢?是被什麼所系著?在何處察見有我呢?以致于使叁種感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在世間不斷地流轉生起呢?」
衆比丘禀告佛陀說:「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憑依,……。」像這樣地廣爲解說,經文內容次第都如同前面叁經一樣。
第一四八經注釋:
1、叁受:即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苦受,是環境不如意時,心中所生起的苦惱感受;樂受,是環境順意時,心中所生起的快樂感受;不苦不樂受,又名舍受,即處于不順不逆的環境時,心中所生起的不苦不樂感受。
一四九、本經說明叁苦是由五陰生起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到底是有什麼存在的緣故,所以才會有什麼的生起呢?是被什麼所系著?在何處察見有我呢?以致于使叁種苦惱(苦苦、壞苦、行苦)在世間不斷地流轉生起呢?」
衆比丘禀告佛陀說:「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憑依,……。」像這樣地廣爲解說,經文內容次第都如同前面叁經一樣。
第一四九經注釋:
1、叁苦:即苦苦、壞苦、行苦。苦苦,是心身受苦時所生的苦;壞苦,是偶現之樂境失去時所感受的苦;行苦,是諸行無常,遷流不息,不得安定的苦。
一五○、本經敘說稱、毀、譏、譽、利、衰、苦、樂等世間八法的起因。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到底是有什麼存在的緣故,所以才會有什麼的生起呢?是被什麼所系著?在何處察見有我呢?以致于使人世的八法在世間不斷地流轉生起呢?」
衆比丘禀告佛陀說:「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憑依,……。」像這樣地廣爲解說,經文內容次第都如同前面叁經一樣。
一五一、本經敘說我勝、我等、我卑等見解起因于五陰的系著。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到底是有什麼存在的緣故,所以才會有什麼的生起呢?是被什麼所系著?在何處察見有我呢?以致于使衆生會作這樣的見解、這樣的說法:『我勝他、我與他相等、我比他卑劣』呢?」
衆比丘禀告佛陀說:「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憑依,……。」像這樣地廣爲解說,經文內容次第都如同前面叁經一樣。
一五二、本經敘說有勝我者、有等我者、有卑我者等見解起因于五陰的系著。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到底是有什麼存在的緣故,所以才會有什麼的生起呢?是被什麼所系著?在何處察見有我呢?以致于使衆生會作這樣的見解、這樣的說法:『有勝過我的人、有與我相等的人、有比我卑劣的人』呢?」
衆比丘禀告佛陀說:「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憑依,……。」像這樣地廣爲解說,經文內容次第都如同前面叁經一樣。
一五叁、本經敘說無勝我者、無等我者、無卑我者等見解起因于五陰的系著。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到底是有什麼存在的緣故,所以才會有什麼的生起呢?是被什麼所系著?在何處察見有我呢?以致于使衆生會作這樣的見解、這樣的說法:『沒有勝我的人、沒有與我相等的人、沒有比我卑劣的人』呢?」
衆比丘禀告佛陀說:「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憑依,……。」像這樣地廣爲解說,經文內容次第都如同前面叁經一樣。
一五四、本經敘說有我、有此世、有他世的見解,是起因于執取五陰。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到底是有什麼存在的緣故,所以才會有什麼的生起呢?是被什麼所系著?在何處察見有我呢?以致于使衆生會作這樣的見解、這樣的說法:『有我、有這世間、有其他世間,這些都是常住、永恒、不會變易之法,我們就如此的安住在其中。』呢?」
衆比丘禀告佛陀說:「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憑依,……。」
像這樣地廣爲解說,經文內容次第都如同前面叁經一…
《雜阿含經卷第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