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灌頂論
攸縣陳健民撰
東莞劉銳之校
敬禮大灌頂王金剛持根本上師貢噶活佛法師足下!
總說密宗一切設施,皆果位方便別說。灌頂爲上師金剛持對弟子五方佛總體自性,施與未來實修成證果位光明大灌頂之前行方便之認可與保證事業。懿欤休哉!何等寶貴!末世少有能如量重視者,不得不論焉。
初揭灌頂真義,于此通達,次則灌頂條件可以推知。條件具足,則第叁章灌頂證量自然生起。然後末法流弊知所防止,向道基礎知所建立。故第四結歸要言以勸讀者。此本論理論之體系也。
第一章 灌頂真義
欲知金剛乘灌頂真義,先當了達密宗不共滾打①菩提心及不共極果大樂智慧身二事。于此二事之先,又當了知:共、則顯教一切衆生本具如來藏;不共、則密教《大幻化網經》開出普賢王如來法身中,安住其心輪四十二寂靜尊,安住其頂輪五十八忿怒尊,如是等一切佛,從本具足,非惟正因。彼佛五種化、報、法、體性、大樂智慧身,一切德相全部具足,無少阙欠;惟以無始忽然一念無明妄動,造五毒業,受五道苦,不知發起五種菩提心,不解追求本具之五種佛身。其後得遇佛祖出世,或逢大善知識,禀承教授,能發願菩提心,以開發本具之化身佛;發行菩提心,以開發本具之報身佛;發勝義菩提心,以開發本具之法身佛;發叁摩地菩提心,以開發本具之體性身佛;發滾打菩提心,以開發本具之大樂智慧身佛。前二菩提心,依般若乘修習四攝、六度萬行。第叁菩提心,依般若乘理,證取勝義谛空性;然皆須經叁阿僧祗劫,方克證果。行者爲欲疾速取得佛果,即身究竟,渡脫五道父母故,乃追求密乘,非謂可以舍顯乘教授而唯取密乘也。第四叁摩地菩提心,具詳龍猛菩薩所造金剛頂瑜伽部攝《發阿褥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論》中,明載依父母所生身,而證佛果。故瑜伽部灌頂,亦同爲金剛持與五方佛總體自性之弟子所發生之關系。按《頻伽》藏經秘密部所載《阿阇黎大曼荼羅灌頂儀軌》,初引金剛薩埵入弟子身心,次灌頂中,令弟子想心中有蓮月,上有金剛杵,此即建立滾打菩提心基礎矣。金剛薩埵即實修雙運法因位本尊;其極果即是大樂智慧身。金剛者,智慧也;薩埵者,大樂也。其咒《百字明》內“弭婆嚩素睹”使喻,義即與我大樂也;“弭婆嚩阿努[口*洛]訖睹”義即與我無上智慧寶也;“弭婆嚩素補”使喻,義即與我妙色也;“弭婆嚩薩嚩悉朕”義即與我一切悉地也。如上四句,已昭示其主旨。心中所觀,及其手中所持之金剛杵,上下各五股,即表五大五智,實爲滾打菩提心之標幟;其後進修無上瑜伽部之雙運法時,即觀此父杵于母蓮宮中而行等持。然以瑜伽部就印度婆羅門種姓具有好淨習氣而設,于彼糞掃階級,食肉種姓所堪忍法不能接受,惟于天界眉目嬉笑之欲樂上,而修其空樂不二法門。是故東密五秘密眼法,但本天界欲樂方式而升華之,故當經十六生方可成佛,東密行人于此並不否認。無上瑜伽部前瓶灌五種,大致與瑜伽部同。其後第二秘密灌頂、第叁智慧灌頂、第四勝義灌頂,則就人本位欲樂方式而升華之,令開發滾打菩提心,以修不共秘密雙運要訣而設施。其認可與保證事業,前四種菩提心,本文不具論。最後滾打菩提心,爲密乘極果大樂智慧身之正因,能攝盡前四種菩提心,是真正即生即身②成佛之道,故本論專就此言之。
第一節 瓶灌真義
初瓶灌頂真義者,行人雖本具大樂智慧身佛,堪作金剛大總持,然以無始以來,無明障蔽,生起五毒,輪轉五道,本具佛德不能自行開顯,自顧形穢,常存下劣心理,甘作凡俗雜務;雖在聞思中得識如來藏理,而私心自反,不敢向上承當,原有五毒習氣,一時不能頓除。瓶灌之設,爲令弟子除其下劣凡庸之見,由上師金剛持無異,觀想瓶內有本尊父□□③運,融化甘露,作灌頂所依物;又迎請五方父佛母佛,持此寶瓶等物爲弟子灌頂,甘露□□④至頂;想如來藏中五方五佛,分別由此瓶灌中所攝五種灌頂,現起頂嚴。茲爲眉目清醒,便于比較觀摩起見,瓶灌中五種灌頂所攝認可與保證事業,分別標號排列,說明如次:
第一,寶瓶灌頂者 瓶代表東方不動佛
1.甘露洗滌全身後保證:
A.其在灌前,凡夫下劣身見執著已除盡。
B.八識田中,瞋煩惱種子永無雨露灌溉、滋長花果之可能。
C.所行之瞋煩惱罪業已清淨。
2.甘露充實盈溢至頂後認可:
A.灌後常爲不動佛及東方一切如來之所護念。
B.爲金剛部行母之所擁護。
C.于修道上,能現起我即不動佛佛慢。
D.于證果時,能轉識蘊及第八識成大圓鏡智。
E.轉水大業劫氣成水大智慧氣。
F.能調伏一切瞋性衆生。
又瓶者,表童瓶身寶也,即表佛身金剛,故爲初瓶灌頂,身灌之首,非謂惟此瓶灌而已。其後寶冠灌頂、金剛檸灌頂、鈴灌頂、名灌頂四者,皆屬身灌。
第二、寶冠灌頂者 此冠即代表南方之寶生如來。
1.甘露滌身後保證:
A.其在灌前,凡夫下劣、不平等、小我、執著,已除盡。
B.八識田中慢煩惱種子,永無雨露灌溉、滋長花果之可能。
C.所行慢煩惱罪業已清淨。
2.甘露溢頂後認可:
A.灌後常爲寶生佛及南方一切如來之所護念。
B.爲寶生部空行母之所擁護。
C.于修道上,能現起我即寶生佛佛慢。
D.于證果時,能轉受蘊及第七識成平等性智。
E.轉地大業劫氣成地大智慧氣。
F.能調伏一切慢性衆生。
第叁、金剛杵灌頂者 杵代表西方阿彌陀佛
1.甘露滌身後保證:
A.其在灌前,凡夫貪圖下劣欲樂俗見除盡。
B.八識田中貪煩惱種子,永無雨露灌溉、滋長花果之可能。
C.所行貪煩惱罪業已清淨。
2.甘露溢頂後認可:
A.灌後常爲阿彌陀佛及西方一切如來之所護念。
B.爲蓮花部空行母之所擁護。
C.于修道上,能現起我即阿彌陀佛佛慢。
D.于證果時,能轉想蘊及第六識成妙觀察智。
E.轉火大業劫氣成火大智慧氣。
F.能調伏一切貪性衆生。
此中有可疑者:西方爲蓮花部,又爲一切如來語金剛,何不用蓮花代表,而用杵耶?蓋對男性弟子而設,正欲以此杵爲受用西方蓮花種姓佛母之工具也。又西方語金剛者,屬法部,一切佛法從此方出生,檸能代表五大五智,能包括一切法故。又西方雖屬佛語,然瓶灌所攝屬身,故用柞。
第四、鈴灌頂者 鈴代表北方不空成就佛
1.甘露滌身後保證:
A.其在灌前下劣、妄自菲薄、無有佛分之疑心除盡。
B.八識由中疑煩惱種子,永無雨露灌溉、滋長花果之可能。
C.所行疑煩惱罪行已清淨。
2.甘露溢頂後認可:
A.灌後常爲不空成就佛及北方諸如來之所護念。
B.爲事業部空行母之所擁護。
C.于修道上,能現起我即不空成就佛佛慢。
D.于證果時,能轉行蘊及前五識成成所作智。
E.轉風大業劫氣成風大智慧氣。
F.能調伏一切疑嫉衆生。
第五、名灌頂者 輪即代表中央毗盧遮那佛
1.甘露滌身後保證:
A.其在灌前下劣、愚癡、不解佛性本具之障除盡。
B.八識田中癡煩惱種子,永無雨露灌溉、滋長花果之可能。
C.所行癡煩惱罪業已清淨。
2.甘露溢頂後認可:
A.灌後常爲毗盧遮那佛及法界一切佛之所護念。
B.爲佛部一切空行母之所擁護。
C.于修道上,能現起我即毗盧遮那佛佛慢。
D.于證果時,能轉色蘊入第九識成法界體性智。(第九識者,即阿摩羅識,出《大佛頂首楞嚴經》、《金光明經玄義》,直稱爲佛識,或曰不動識。)
E.轉空大業劫氣成空大智慧氣。
F.能調伏一切癡性衆生。
此名即是上師金剛持對以五方佛總體自性之弟子一種授記,異日成佛,即用此名。如燃燈佛授記我祖號釋迦牟尼。
總上五種,皆屬第一瓶灌,此灌取得五佛嚴頂大加持力,破除四魔中之天魔及一切外魔,清淨凡夫下劣庸常之見,認可能修無上瑜伽部生起次第,及顯空不二大手印道;清淨一切身業,由此修習,堪得金剛持身金剛成就,通達五明身與智慧自在,果位中證得化身佛;或即生未成,于經死有、中有後,現起受生時,可乘此灌修習功德,得生所修本尊刹土。
*此後阿阇黎灌頂者
謂五種瓶灌後,修習生起次第,已有證德,或修瑜伽部叁摩地菩提心,證得五相成身,堪爲人師,堪繼密法傳統,故當授以阿圖黎位,等同金剛大總持。此灌以攝持並調伏衆生爲主,故必開許禁住行,授以叁種不共之叁昧耶,此屬本灌之特殊要點。一爲杵叁昧耶,密意即表如意幢;二授鈴叁昧耶,密意即表智喜蓮;叁授印叁昧耶,則明明授與具相佛母。故古德薩拉哈遇其佛母後,始自慶幸曰:“吾今始可爲真金剛持也。”而或具小乘見者,反以其用佛母而饑之,弗顧也。唐密《阿阇黎大曼荼羅灌頂儀》曰:“汝于貪欲處;莫生厭離心。”蓋已涵有此意,特未正式授以父佛、母佛雙運之實修方法耳。蓋爲瑜伽部大阿阇黎能了知此種密意即足矣。此種瑜伽部阿阇黎,以未得無上瑜伽部前後四種灌頂,故不能傳授無上瑜伽部一切法軌。
至若無上瑜伽部,亦于瓶灌後即授以阿阇黎灌頂,而不候四種灌頂圓滿後舉行者,蓋有說焉。依拙見揣之:初瓶灌在四灌中,成金剛持之身金剛;第二秘密灌頂,成金剛持之語金剛;第叁智慧灌頂,成金剛持之意金剛;第四勝義灌頂,成金剛持金剛叁業無分之體性耳。金剛持大阿阇黎,重要在身金剛之長住,故以金剛身能統攝余叁故,故于瓶灌後即舉行之,此其理由一。再者,四灌中第一瓶灌,外灌頂也,重在五佛寶冠之頂嚴;第二秘密灌頂,內灌頂也,重在內身五輪;第叁智慧灌頂者,密灌頂也,重在父佛、…
《密宗灌頂論(陳健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