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贊論略釋》
至尊宗喀巴大師著
法尊法師譯並釋
敬禮緣起性,證已悟他者,謹依先覺釋,略述少分義。
今者此中略依二論解釋宗喀巴大師所造《由說甚深緣起門中贊大師頌》。二論雲何?謂一切有情無上親友妙蓮花手現苾刍相第二世達賴喇嘛僧海法王,及末運悲攝有情住持正法無能比對具慧法增大善知識所造者是。
將釋正義,文分叁科:第一科、論首起義。第二科、論中文義。第叁科、論終總結。
第一科、論首起義分二:一、釋論名。二、釋歸敬。
一、釋論名
由說甚深緣起門中稱贊無上大師世尊善說心藏
善說心藏,是論特名,由說等字,是論等起。
稱贊者,謂由信敬發歎美言。此有二種,謂增益贊及實德贊。今是第二。
所稱贊境,謂無上大師釋迦世尊正等覺者。無上等義,論中廣說。
稱贊門者,複有多種,謂贊佛身相好等事,或贊佛語轉教等事,有贊佛意智悲等事,有贊佛業化度等事,有贊佛德神通等事;或說事贊,或舉喻贊,如是等類,難爲盡舉。此中所贊,謂說教法。佛說教法,廣有顯密大小叁藏十二部等無量差別;然其正宗,意在治惑。煩惱根本,無明是極;能治無明,唯有緣起。故以此贊,爲最勝贊。如是教理,論中廣述。
言甚深者,謂難測、難度、難通達義;緣起、性空互助無違,爲中觀宗之特唱,唯識學者猶不忍受,況余小外;故成甚深。此甚深義,論中廣說。
言善說者,略具四義,謂具法、具義、隨順涅槃非順生死、順斷煩惱非增煩惱,名四辯才。如《寶積》說。言具法者,謂文句無過具八支德等。如《瑜伽論》及《莊嚴論》說;言具義者,謂非無義绮語等類,能引現法、後法利義,又能引發最勝生事、決定勝事,又能直接或複間接宣诠無我,引導所化趣叁菩提;順涅槃等,易解不述。
言心藏者,是心要義;謂此贊論所說,是一切善說教法中最極究竟心要深義,故此能說之論亦立心藏之名。離合訓釋,恐繁不述。
二、釋歸敬
敬禮尊重妙音菩薩
能禮者,是宗喀巴大師;所禮者,是曼殊菩薩;敬禮,是事。由清淨心,殷誠懇到,非唯虛言,故名曰敬;信相應思,發動身語二種敬業,是名爲禮。書中列禮,是語非身。
言妙音者,是曼殊室利菩薩之異名。言尊重者,是師長之尊稱。宗喀巴大師,親蒙菩薩現身垂教,故稱菩薩是尊重師。
論首歸敬,略有二義。一爲順諸先覺造論正規先禮二種師,謂本師及釋師,又爲隨順藏王製式,首禮曼殊菩薩,表诠慧爲上首、論藏所攝;二于論首先禮本尊,表心所依,並祈加持,爲令所造得善圓滿。是故論首,應先歸敬。
第二科、論中文義分二:甲一、由說緣起門中稱贊能仁。甲二、結述造論因相福德回施。
甲一、由說緣起門中稱贊能仁分叁:乙一、總標。乙二、廣說。乙叁,攝義。
乙一、總標
由見說何法,智說成無上,勝者見緣起,垂教我敬禮!
善慧名稱我今敬禮。
問:所禮者何?答:戰敗煩惱、五蘊、天、死四魔,勝者薄伽梵。
問:何功德故,而敬禮耶?答:由彼勝者,內自證見深緣起道,複爲悲憫諸有情故,以自在力方便宣說,殷垂教誨令起修證。
問:具是功德有何殊勝?答:由見緣起、自在演說,即建立彼所有智、說爲最無上。能如是見及自在說,唯佛世尊,更無余者,是故此德最爲殊勝。
何法二字,目其緣起。緣起有二,謂有爲法因緣生故,說爲緣起;諸無爲法觀待自分所施設故,說名緣起。此亦性宗之特唱。
又前半頌,顯示所贊應具之德及具其德是應贊理;次後二句,顯具彼德所稱贊境及自殷重伸誠禮敬。
又見緣起成無上智,是佛自利究竟功德;宣說緣起成無上說,是佛利他究竟功德。由佛世尊雙具二德,是故智者,應伸禮敬。
此頌總說全論綱要。見說緣起,成無上義,下文詳釋。
又凡經論,若顯若隱,必具四義。謂所诠義、所爲義、所爲究竟義、系屬義。今此論中,甚深緣起是所诠說。由于此論聞思斷疑通達甚深緣起道理,是所爲果。次由修習緣起深義,究竟圓滿斷二障盡、證等正覺,是其所爲究竟果義。此中後後,要依前前,乃至所诠要依能诠,方可得有,此是論中互系屬義。又系屬義,略有二種,一同體系屬,二因果系屬。能诠論文與所诠義,是初系屬;所爲屬于所诠,究竟果事屬于所爲,是因果系屬。
乙二、廣說分二:丙一、由緣起門稱贊之因相。丙二、正贊。
丙一、由緣起門稱贊之因相分二:丁一、明緣起能斷生死流轉根故是聖教心。丁二、故歎美中由緣起門贊爲第一。
丁一、明緣起能斷生死流轉根故是聖教心
世所有衰損,其根爲無明;見何能還滅,是故說緣起;
爾時具慧者,如何不了知,尊聖教心要,即諸緣起道。
言世間者,略有叁種,謂有情及器、正覺世間。後一非實,此取前二。器是外境,故重于初。有情衰損略有叁種,即叁雜染,謂惑業苦。惑有叁十及彼相應;業指有漏,猶(1)非福;苦有多種,謂叁苦、六苦、八苦,乃至六道各別所有,或由生得、或由境致,如是等類,無邊可得。然其根本,謂于人、法,執爲實有、自性成就,俱生我執根本無明。如《寶鬘論》雲:「乃至有蘊執,彼亦有我執,有我執作業,由業亦有生。」《入中論》雲:「煩惱諸過失,皆從我見起。」法稱論師雲:「癡是過失根。」如是教證難爲盡舉。由此有故,行等諸支次第當起。如經雲:「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乃至大苦聚。」龍猛菩薩雲:「諸因緣生法,分別爲實有,說彼爲無明,十二支次生。」此宗所許俱生無明,謂于緣起諸法執爲實有自性之心,非他宗所共許。
問:如是已說無明爲衆過本,斷彼方便雲何?答:要由了解緣起實性爲無自性、唯待緣有宛如幻化,達此理智,正治無明;由是因緣,有支還滅,是故,能仁佛薄伽梵說能對治、緣起方便。如龍猛菩薩雲:「由智修彼性,當滅除無明。」提婆菩薩雲:「由見境無我,能滅諸有種。」月稱、靜天皆說此義。理亦善成。謂達緣起慧,與彼執實無明同一所緣、行相正反,及是能證境界實性無謬心故。此中能治所治,必須同一所緣、行相乖反,不爾,則無對治能力,如瞋不治慢、信不治勤耳!
又如上說,無明緣行乃至生緣老死,是流轉法;由慧爲緣,無明則滅,無明滅故,乃至老死皆滅,是還滅法。由其修習此還滅緣起甚深理故,是爲趣證菩提涅槃最殊勝因;爾時智者,何不了知緣起勝道爲能仁聖教究竟心要?定當了知、無所迷惑。如《寳積經》雲:「性空寂靜無生理,由無知故轉諸趣,悲者以諸方便法,及百理門第令入。」佛又說雲:「我得深靜離戲論,光明無爲甘露法,任爲誰說終不解,故應默然住林薮。」龍猛菩薩雲:緣起爲勝者,甚深寶藏語。」如是等教,難以枚舉。
又盡如來所有教法,或直或間,皆是引導趣此甚深緣起道理;然因機根有熟、未熟,故佛說法有了、不了。此亦大師遍智特能。
又初半頌顯示無明爲衆患本,次半頌顯唯說緣起方能斷除,後一頌顯由上義故,緣起道法爲聖教心,是故智者應善通達。
丁二、故歎美中由緣起門贊爲第一
如是于依怙,稀有稱贊門,除說緣起外,誰能得余者?
言依怙者,是爲有情作歸依處、救護衆生離苦惱義。略具四義,是真應歸。謂自己解脫二障系縛,能爲他說解脫方便,于諸有情等運大悲,不計親疏普爲饒益。又《瑜伽論》說由五處觀察所歸,恐繁且止。佛薄伽梵具一切德,是故此中稱爲依怙。
稱贊佛門雖有多種,其最稀有,除說緣起深道理外,誰有智者能得余門?何以故?緣起深道是聖教中心藏處故,如前頌說。是則宣說緣起經論,爲教心藏;能達甚深緣起道智,是證心藏。離教證外,更無正法,故正法心即緣起理;由此稱贊成最稀有,龍猛菩薩于《中論》首及《如理論》,皆由此門贊禮能仁。
此上叁頌,攝其總義謂:斷生死根道,緣起成教藏,能仁由說此,智者應稱贊。此乃僧海法王所說,以下攝盡應知。
丙二、正贊分二:丁一、由見說緣起門中總贊。丁二、由說緣起門中別贊。
丁一、由見說緣起門中總贊分叁:戊一、由見說緣起故贊勝外道大師。戊二、正贊見說緣起。戊叁、攝義。
戊一、由見說緣起故贊勝外道大師分叁:己一、顯由說緣起成教授第一。己二、能斷戲論網者。己叁、贊說緣起成無上者。
己一、顯由說緣起成教授第一
由彼彼依緣,說彼彼性空,離此更何有,稀有善教誨?
欲先成立教爲無上,次成大師無上易知。故說此頌。
言彼彼者,是泛說詞;謂諸有爲無爲、有漏無漏、內外世間色心等事,如是等類,皆依緣有,故佛世尊說彼彼法自性本空。是自性空,即法實性,甚深寂靜光明無爲,遠離一切戲論邊際。由性空故,不墮常見;由緣起故,離斷見失。此二無違,更互助成,由此能令有情成熟及與解脫;故離宣說緣起教外,更無稀有殊勝教誨。
緣起…
《緣起贊論略釋(宗喀巴大師造 法尊法師譯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